

吳貳說
女性主義者,同時也支持:開放式關係、性解放、無條件基本收入、安樂死、情感教育。 聯絡:[email protected]
女性主義者,同時也支持:開放式關係、性解放、無條件基本收入、安樂死、情感教育。 聯絡:[email protected]
161 | 孫小椒專欄:被養魚還是打直球?當代男女網路曖昧圖鑑

同樣身處在這種痛苦的互動中過,我預期未來會有關係所以願意先「吃虧」,但等到要確定關係時才被輕描淡寫的推開,當時滿生氣的,但現在回頭想想,這種覺得「這樣互動就一定要往這個關係走」的想法,某方面來說也是在順應主流對浪漫的框架想像,而這種打破「一定要交往才能幹嘛」的互動模式,說不定對於情慾解放是一種正面驅力,只是需要一點點陣痛期。
覺得這篇文章的觀察切點寫得特別好,能清楚的回顧浪漫文本中的各種條件與規則想像。
「 你是哪國人?」

我是1996年生的,沒有經歷過之前的掙扎,但試圖用英文和人解釋中國與台灣的關係時真的很困擾,也在和中國人交流時感受到彼此強烈的文化差異(以及口上說同屬一國,卻各種排斥、把台灣當外國人的謎之行為)。謝謝你詳細的寫出了這些過往與掙扎,讀得很過癮,也希望台灣這難解的地位能逐漸改變。
我是1996年生的,沒有經歷過之前的掙扎,但試圖用英文和人解釋中國與台灣的關係時真的很困擾,也在和中國人交流時感受到彼此強烈的文化差異(以及口上說同屬一國,卻各種排斥、把台灣當外國人的謎之行為)。謝謝你詳細的寫出了這些過往與掙扎,讀得很過癮,也希望台灣這難解的地位能逐漸改變。
「左右言她」開張|跨越不同光譜與立場,在馬特市傳達女性故事

剛才寄信了!主旨是「我是吳貳說,想來討論能替「左右言她」做些什麼的可能」,信箱是[email protected]~
剛才寄信了!主旨是「我是吳貳說,想來討論能替「左右言她」做些什麼的可能」,信箱是[email protected]~

謝謝「左右言她」的這期推薦!
節錄的內容感覺會引人誤會,但我想強調女性主義並不是害我受困的元兇,而是理論永遠有極限,真正重要的是貼近自己的心。教會我這點的依舊是女性主義,讓我意識到浪漫文本可以被打破的也依舊是女性主義。
我真的太希望有人能愛我了。而我們做了交易,我沒反抗,所以只要我接下來都聽話,那我應該,就會因此有個男朋友了,對嗎?然後我就會成為普通的異性戀,有普通的人生,即使找不到工作也可以嘗試去成為家庭主婦,於是我會普通的被接納,普通的不被霸凌不被以此嘲笑,最後普通的擁有朋友,對嗎?
我自己也許會比較傾向於這樣節錄,正因為我曾經這麼想,所以我才沒想過自己會被性侵。
(不過仍然感謝推薦與介紹!)
/
徵文活動、播客、讀書會、女性議題文章策展、促進女性作者曝光度、舉辦交流會等聽起來都很有趣,但我對這些形式比較不熟,好想知道有什麼方式可以實際討論細節(例如在Discord上討論?)
徵文活動倒是很想看到這些主題:「讓你覺得當女性特別好的瞬間」、「啟發你意識到性別框架的第一本書」、「『女性』是什麼?」
謝謝「左右言她」的這期推薦!
節錄的內容感覺會引人誤會,但我想強調女性主義並不是害我受困的元兇,而是理論永遠有極限,真正重要的是貼近自己的心。教會我這點的依舊是女性主義,讓我意識到浪漫文本可以被打破的也依舊是女性主義。
我真的太希望有人能愛我了。而我們做了交易,我沒反抗,所以只要我接下來都聽話,那我應該,就會因此有個男朋友了,對嗎?然後我就會成為普通的異性戀,有普通的人生,即使找不到工作也可以嘗試去成為家庭主婦,於是我會普通的被接納,普通的不被霸凌不被以此嘲笑,最後普通的擁有朋友,對嗎?
我自己也許會比較傾向於這樣節錄,正因為我曾經這麼想,所以我才沒想過自己會被性侵。
(不過仍然感謝推薦與介紹!)
/
徵文活動、播客、讀書會、女性議題文章策展、促進女性作者曝光度、舉辦交流會等聽起來都很有趣,但我對這些形式比較不熟,好想知道有什麼方式可以實際討論細節(例如在Discord上討論?)
徵文活動倒是很想看到這些主題:「讓你覺得當女性特別好的瞬間」、「啟發你意識到性別框架的第一本書」、「『女性』是什麼?」
批评兼回答婚恋十二问——一对异性恋女权主义伴侣的答案

也謝謝你這樣真誠回覆我的質疑,我很抱歉也以質疑的方式回應你。我想我感到不太舒服的部份是,推薦這篇文章的節錄是以批評女性主義與批評這十二問設計的方向為主,但我認為這類批評很容易讓對女性主義不友好的人有藉口說「女性主義也沒什麼,不值得學習」,尤其我擔心讓她鄉(我很喜歡這個地方)舉辦活動感到更有壓力。
在一個女性主義仍不是普遍被接受、甚至經常被挑戰質疑的狀況下,我對女性主義的批評非常敏感,這也是我自己的議題了。所以再次跟你抱歉,也再次跟你感謝你的真誠回覆。
也謝謝你這樣真誠回覆我的質疑,我很抱歉也以質疑的方式回應你。我想我感到不太舒服的部份是,推薦這篇文章的節錄是以批評女性主義與批評這十二問設計的方向為主,但我認為這類批評很容易讓對女性主義不友好的人有藉口說「女性主義也沒什麼,不值得學習」,尤其我擔心讓她鄉(我很喜歡這個地方)舉辦活動感到更有壓力。
在一個女性主義仍不是普遍被接受、甚至經常被挑戰質疑的狀況下,我對女性主義的批評非常敏感,這也是我自己的議題了。所以再次跟你抱歉,也再次跟你感謝你的真誠回覆。

這份問卷的發起單位之一「她鄉」是一個面向女性的社區,問卷設計自然以女性經驗為主。
我不認為當女性試圖在各種「只限男性」的空間努力爭取時,男性不能參照女性爭取的經驗,去爭取「男性在女性主義中」發聲的空間。
就如《道德浪女》所說,他們並不排斥有男性一起認同「浪女」身分,我不明白的是,既然1M感受到「被排斥」,為何1M不試圖擴充書寫自己的經驗,而是規避回答,並抱怨設計問卷的人沒考慮到你?這難道不是一種男性中心思想嗎?女性主義到底要多包容?連父權都要包容嗎?那何必要有女性主義呢?
況且,在女性主義中,最重要的就是擊碎這些生理與社會的綁定,這些問題指得究竟是「文化被養成的男性經驗」還是「XY染色體本身」,難道有這麼難分清嗎?
既然稱自己為女性主義者,理解女性主義者「們」的選擇,難道不應該是我們最優先的事項嗎?為何你對這些女性主義者抱有敵意?
這是我看完文章最大的困惑。
這份問卷的發起單位之一「她鄉」是一個面向女性的社區,問卷設計自然以女性經驗為主。
我不認為當女性試圖在各種「只限男性」的空間努力爭取時,男性不能參照女性爭取的經驗,去爭取「男性在女性主義中」發聲的空間。
就如《道德浪女》所說,他們並不排斥有男性一起認同「浪女」身分,我不明白的是,既然1M感受到「被排斥」,為何1M不試圖擴充書寫自己的經驗,而是規避回答,並抱怨設計問卷的人沒考慮到你?這難道不是一種男性中心思想嗎?女性主義到底要多包容?連父權都要包容嗎?那何必要有女性主義呢?
況且,在女性主義中,最重要的就是擊碎這些生理與社會的綁定,這些問題指得究竟是「文化被養成的男性經驗」還是「XY染色體本身」,難道有這麼難分清嗎?
既然稱自己為女性主義者,理解女性主義者「們」的選擇,難道不應該是我們最優先的事項嗎?為何你對這些女性主義者抱有敵意?
這是我看完文章最大的困惑。
為什麼我們墙内的女權主義者大多顯得很憤怒?

是的,我們真的要團結起來。在理解女性處境的立場上,就會更有脈絡的理解這些手段是基於什麼核心理念而出發的。有這層理解,才能清楚分辨女性主義與父權是不同的。
縱使我認為女性主義最終的目標肯定會與父權不同,但如何「撼動」父權的手段卻是多樣的,我不喜歡有人批評女性主義如父權一樣。就像殺人,可以為了好玩而殺,也可以為了逃跑而殺。手段是有區別的。
問題在於父權還在,而不是女性主義用了什麼手段。
是的,我們真的要團結起來。在理解女性處境的立場上,就會更有脈絡的理解這些手段是基於什麼核心理念而出發的。有這層理解,才能清楚分辨女性主義與父權是不同的。
縱使我認為女性主義最終的目標肯定會與父權不同,但如何「撼動」父權的手段卻是多樣的,我不喜歡有人批評女性主義如父權一樣。就像殺人,可以為了好玩而殺,也可以為了逃跑而殺。手段是有區別的。
問題在於父權還在,而不是女性主義用了什麼手段。

我也會這樣擔心,但想想好不公平,憑什麼男性騷擾女性跟留些噁心內容時就不覺得這些不正常呢?我們叫他們住手卻還要擔心「破壞氣氛」……真的是太多緊箍咒了。不過也正因為如此,能夠彼此打氣鼓勵對方說出自己的憤怒真的很重要,這也是我覺得這篇文章與你的留言很好的原因:D
我也會這樣擔心,但想想好不公平,憑什麼男性騷擾女性跟留些噁心內容時就不覺得這些不正常呢?我們叫他們住手卻還要擔心「破壞氣氛」……真的是太多緊箍咒了。不過也正因為如此,能夠彼此打氣鼓勵對方說出自己的憤怒真的很重要,這也是我覺得這篇文章與你的留言很好的原因:D

謝謝作者記錄下這些故事。生活在台灣,真的很難想像這些事。然而,我完全能夠理解這樣的憤怒。就算在台灣,也有許多人打著中立理性的名號裝睡,甚至反過來說女性主義在製造性別對立。好似自己沒經歷過,這些壓迫就不存在,只是「少數人」想像出的困境。有時我真的很想倫起拳頭問對方是不是沒被揍過?如果你這麼沒想像力,那要不要讓你實際體驗一下什麼叫做被壓迫的感受?
我完全不認為憤怒是不合理的。反之,責怪「憤怒」這件事,是在試圖轉移焦點,把問題推回倡議者身上,日子繼續太平,一切都不必思考。但,要改變現狀,本來就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完全令人舒服的倡議是不存在的!雖然我盡可能要求自己柔和,我同時也非常感謝各路憤怒的女性同胞,喚起優勢者的恐懼與重視。即使他們嚷嚷這樣的女性主義不中立客觀、不值得理解,然而,溫和的倡議,他們也只會想著「這與我無關」而忽略。怎麼說都不會是我們態度的問題,而是他們根本不願理解,於是隨便找了個藉口推卸責任而已。
真的很謝謝作者,也很謝謝你的憤怒!
謝謝作者記錄下這些故事。生活在台灣,真的很難想像這些事。然而,我完全能夠理解這樣的憤怒。就算在台灣,也有許多人打著中立理性的名號裝睡,甚至反過來說女性主義在製造性別對立。好似自己沒經歷過,這些壓迫就不存在,只是「少數人」想像出的困境。有時我真的很想倫起拳頭問對方是不是沒被揍過?如果你這麼沒想像力,那要不要讓你實際體驗一下什麼叫做被壓迫的感受?
我完全不認為憤怒是不合理的。反之,責怪「憤怒」這件事,是在試圖轉移焦點,把問題推回倡議者身上,日子繼續太平,一切都不必思考。但,要改變現狀,本來就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完全令人舒服的倡議是不存在的!雖然我盡可能要求自己柔和,我同時也非常感謝各路憤怒的女性同胞,喚起優勢者的恐懼與重視。即使他們嚷嚷這樣的女性主義不中立客觀、不值得理解,然而,溫和的倡議,他們也只會想著「這與我無關」而忽略。怎麼說都不會是我們態度的問題,而是他們根本不願理解,於是隨便找了個藉口推卸責任而已。
真的很謝謝作者,也很謝謝你的憤怒!

我覺得我完全能共情你的憤怒。為何是被壓迫的一方要努力不憤怒,努力對話,而不是對方多努力理解、多努力學習、多努力共情呢?
我很佩服你願意憤怒的行動,也很想跟你說謝謝你!(雖然我不是作者XD希望不會太冒犯你~)
我覺得我完全能共情你的憤怒。為何是被壓迫的一方要努力不憤怒,努力對話,而不是對方多努力理解、多努力學習、多努力共情呢?
我很佩服你願意憤怒的行動,也很想跟你說謝謝你!(雖然我不是作者XD希望不會太冒犯你~)
同樣身處在這種痛苦的互動中過,我預期未來會有關係所以願意先「吃虧」,但等到要確定關係時才被輕描淡寫的推開,當時滿生氣的,但現在回頭想想,這種覺得「這樣互動就一定要往這個關係走」的想法,某方面來說也是在順應主流對浪漫的框架想像,而這種打破「一定要交往才能幹嘛」的互動模式,說不定對於情慾解放是一種正面驅力,只是需要一點點陣痛期。
覺得這篇文章的觀察切點寫得特別好,能清楚的回顧浪漫文本中的各種條件與規則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