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郭義
吳郭義

前主席。傳統菁英政客。高蹈齋主人。 高蹈齋網址https://matters.news/~gaodaojhai

同運的三個謊言(一)

一個群體完全由權利提出某種或某些訴求。不管這些訴求在你看來有多自私和可笑,依然應該對其表示應有的尊重。基於這一點,雖然我對同運的大部分訴求都不贊同,但我依然對其運動本身予以尊重。但問題在於,或許是沒有完整的讓人信服的論述,又或許是重於情緒感染的緣故,同運的宣傳往往和大量的謊言為伴。這些極具感染力的謊言宣傳輕易地就拉攏了一些對此議題了解不多的人群並在公共輿論裡獲得了廣泛的同情。或許一些激進的左派人士認為為了達到一個“正確的目標”可以使用一些有爭議的手段。但對於本就不認同其訴求的我來說,這樣一種持續的欺騙是不可接受的。作為意見相反的一方,我有責任向公眾揭露這些謊言,讓其在獲得盡可能充分的資料和觀點後再做出自己的判斷。處於篇幅的考慮,本文僅就三個極具代表性並流傳甚廣經久不衰的謊言予以揭露。


1 同性戀是天生的


關於同性戀的成因研究者們做了許許多多的假設和實驗,然而迄今為止依然沒有出現決定性的證據。在1990年左右一些研究者聲稱其研究已證明同性戀來自於生理因素或是基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和獲得最多關注的是大腦結構研究,雙胞胎研究以及同性戀基因的尋找。

Simon Le Vay通過解剖屍體,比對同性戀和異性戀的大腦得出一個結論—男异性恋者的大脑组织INAH 3较女异性恋者大逾两倍,同时也较男同性恋者大逾两倍。此发现显示,INAH会因性取向变异[即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的大脑结构有明显分别],至少男性如此;可见性取向有生理基础。(1)

不過le vay的研究受到了相當多的批評。比如其在方法學上的錯誤——控制組並不可靠。作為對照的異性戀屍體並不能確定為異性戀。19具同性戀屍體的死因都是愛滋病,假設為異性戀的16具屍體中有6人死於愛滋病(這一比例遠高於異性戀的平均水平)更讓人加深了此種懷疑。此外,這些屍體中有3具異性戀屍體的大腦組織比同性戀屍體的中位數要小。而同性戀屍體中也有三位比異性戀屍體的中位數要大。le vay本人也承認樣本中有例外情況的出現。William Byne与Bruce Parsons在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發表文章稱INAH3的大小“极可能由人类免疫系统失调病毒感染所致”並總結道“

Le Vay的研究犯了几个技术性错误,如脑组织取样方法不统一,研究对象其性爱记录数据不全,及样本范围太小等。”


Bailey与Pillard在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發表文章稱同卵雙生兒中的同發率更高“在可判别其性取向的亲属中,同卵双生儿同性恋倾向同发率:52%(56对中有29对 = 52%)异卵双生儿同性恋倾向同发率:22%(54对中有12对 = 22%)非双生儿兄弟姊妹之同性恋倾向同发率:9%(142对中有13对 = 9%)领养兄弟姊妹之同性恋倾向同发率:11%(57对中有6对 = 11%)”。(2)這次研究同樣有方法學上的問題。作者承認“本研究取样方法有其缺点,未能达到基因流行病学研究从明确分类人口作系统取样的理想标准。”

面對取樣的質疑,在這次試驗後,Bailey同Dunne与Martin作了另一项利用澳洲「双生儿登记册」数据的同卵双生儿研究,降低了之前样本偏颇的问题。此次研究的結果在2003年發表於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這次試驗如採取和上次試驗相同的算法,同卵雙生兄弟的同發率為3/27,同卵雙生姊妹的同發率為3/22,遠遠小於29/56和34/71。最後bailey承認“本研究结果发现,从数据上不能证明同性恋倾向主要由基因使然。”推翻了之前的研究。


hamer的研究在1993年曾帶來了騷動。媒體紛紛報導科學家找到了同性戀基因。不過hammer本人從未說過這樣的話,他只是謹慎的稱“我们已有证据,证明其中一种形式的男同性恋,很可能由母系遗传,相关基因位于染色体区域Xq28…似乎Xq28有导致男同性恋取向的基因段落。”(3)此項研究一經發表就引來了眾多的批評。Baron“其他研究也足以让我们警剔。举例说,有说另一行为-躁狂抑郁症,亦关乎X染色体基因。理论提出之初,有说证明指患此症者其X染色体段落都出现同样模式,位置在Xq27-28区域。部分研究其数据支持甚至远较Hamer等的研究更强。此外,对双生儿及领养孩子的相关研究,其所得「躁狂基因」之证据也远较Hamer的同性恋研究强。但不幸地,其他研究员并未能重演上述基因定位发现,连运用原初研究数据重新作广泛分析者,亦减低对这假设的支持。可见基因定位研究对解释复杂行为特征,存在不确定因素。”(4) George Rice“无论在理论上与实验上的层面(8,9),X染色体定位之证据皆备受质疑。多数学者都同意,男同性恋取向并非简单的门德尔性状遗传,这样的基因必然面对很强的淘汰压力。Hamer以几个传递X染色体的家族为样本,辨别Xq28段落附近一段基因为同性恋基因,但这可能犯第一类错误(假阳性)。加上许多复杂行为特征的基因定位报告都难以重演,我们实在要慎重考虑。 ”(5)對hammer研究最致命的打擊是結果無法重複。1999年,rice嘗試重現hammer的結果但並沒有成功。“研究员以加拿大52对同性恋兄弟为样本,尝试在Xq28段落找出共同基因。研究员分析了该段落四段基因…然而所找到的共同基因、及单倍体型基因,并未如预料增加。结果并不未支持,男同性恋乃源于X染色体一段基因之说。”


綜上所述,研究者為同性戀的成因做了諸多假設並為之設計了相當多的實驗。但遺憾的是,沒有任何一個實驗可以取得決定性的結論。因此,關於同性戀的成因,最好的回答是“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同性戀是天生的或是後天的”。這也是美國亞歷桑納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生物統計學教授梅爾(Lawrence S. Mayer)及曾任約翰霍普金斯醫院(Johns Hopkins Hospital)精神科院長麥克休(Paul R. McHugh)在對相當多的同性戀研究文獻檢視過後得出的結論。而不少同運人士拒絕面對科學結論,在拿不出證據的情況下還堅持認定同性戀是天生的,只能讓人懷疑是在做謊言宣傳。


1Simon LeVay,“A Difference in Hypothalamic Structure Between Heterosexual and Homosexual Men”,Science,253: 1034 [August 1991] )

2J. Michael Bailey and Richard C. Pillard,“A Genetic Study of Male Sexual Orientation”,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48 (December 1991): 1089,1094

3Hamer, et al.,“A Linkage Between DNA Markers on the X Chromosome and Male Sexual Orientation”

4Miron Baron,“Genetic linkage and male homosexual orientation”,BMJ,307: 338 [7 August 1993]

5George Rice, Carol Anderson, Neil Risch, and George Ebers,“Male Homosexuality: Absence of Linkage to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t Xq28”,Science,284: 666 [April 1999]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