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 W.
Ti W.

自然科學學徒 aka 研究生,興趣為化學及合成生物學;站在生命與無生命的交界,思考客觀生命與主觀生命的問題。咖啡與酒的愛好者。還有很多事物需要學習。

學校不該只是輸送知識的場所

# 學校不該只是輸送知識的場所

我不知道@張旭誠@林宏信經歷過的學校教育具體是什麼樣子,導致他們對於學校這個教育環境感到失望甚至覺得沒有幫助。我相信他們提出的是一個在一些獨立早慧的人身上會出現的普遍問題,但在這裡,我想用一些自身經歷來為學校平反。

因為**學校並不只是輸送知識的場所,更不該只是輸送知識的場所**。

學校,不論哪一階段,就是一個個小社會,而跟所有的社會一樣,裡面有人。有人,就是最重要的一點。有句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在學校裡你能交到朋友,你能樹立敵人;你能拉黨結派,也能被排擠孤立;你可能嚐到愛情的甜美,也可能體驗失戀的痛苦;裡面有階級之分(主任、老師、幹部、學生等等)、也有法規要遵守;在裡面你有被規定要做的「義務」工作(讀書學習、考試、維持環境整潔),也有讓人實現自我的平台(社團、競賽、體育活動)。這是個相對簡單的社會,但你能仍然能從中學到很多,因為有些事情一個人就能做,有些事情卻一定要很多人一起才能達成。需要合作達成的事,你可能成為領導者,集合志同道合的夥伴去成就一些自己做不到事;你也可能是參謀,專門出意見讓更有行動力的人去執行;你也可能是團體中的潤滑劑,協調團體成員溝通合作;最不濟,你會發現你不擅長跟人交流合作,或是你會知道你想要跟什麼樣的人合作,然後你能開始真的尋找在你人生路上一起前進的夥伴。

我是到了大學後才慢慢認清這些特性,也因而更能體會學校能提供的價值,說到底,國民教育是為所有人而設計的,肯定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台灣教育改革近三十年了,現在仍然是進行式,不是沒有進步,但這本不是件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目標。批評現有體制的缺陷很容易,但如果有心,請試著去了解整個教育改革的脈絡、要怎麼讓師資跟得上改革、要怎麼讓家長跟得上改革、甚至要考慮到整個社會的人才需求、國家的發展方向等等。這些事都不是改變考試方法改變法規改課綱後就能立馬解決的。我不是教育專業所以就先就此打住,希望站上有其他更關注教育政策的人能出來 follow up 這個議題。

# 名校的真正價值在於人

@張旭誠@林宏信都很專注於自我的學習成長,對他們來說,學校裡的老師同學都不能夠成為他們學習的助力。缺乏能夠對話的對象這件事,在人生的未來會更常發生,尤其是當你在一個領域裡走得很遠的時候。唯一的解法,就是主動去找,找那些同伴,找那個能讓你覺得自在的社群。回首過往,我很高興我高中時有幸進入人才濟濟且學風自由的學校和班級,在那裡有各種千奇百怪的人,有人繼續在高中課程範圍當學霸、有人則是只念自己的書直接往大學甚至是研究所階段的內容邁進、還有人可以兩者兼顧,除此之外,打電玩看動漫還有各種惡作劇也是不可少的。老師看慣了我們這種人,給予我們信任與自由,甚至鼓勵我們去做更大的夢;當我們需要資源時,他們也比較知道該怎麼給予協助。對我來說優秀的學生就是名校的價值,進入名校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厲害或是以為這是對未來的保障(well 是會多少有點幫助沒錯),最重要的是你有更大的機會(當然也不是百分之百)遇到能跟你對話的人,而這些人能夠帶來更多的啟發;而在未來,你會知道這世界有多小,有時候你需要成事的人脈就來自你過去老同學的朋友。這是我覺得在家自學的最大缺點,個人認為,除非真的和學校社會、老師同學相處不來,不然學校還是個挺好玩的地方,也不必然會妨礙自我學習。

# 自我學習的侷限

自主學習、終生學習無疑是現代人必備的技能。@張旭誠 問了「學習是什麼?」,我這裡要問的是「為什麼學習?」是想要鑽研特定的問題、開拓人類認知的邊界?還是想培養技能,以讓自己有能力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或是創造新的解決方案?或是,單純就是被求知的慾望所驅使?不同的目的,也會有不同的方法。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部分知識的取得相對容易,但難的卻是如何篩選出正確且有用的知識。純粹的自學,其實仍然受限於你能取得的網路或是實體資源,而且天曉得有多少的知識或 know how 其實是被封鎖在付費牆後(並以外語文本的形式存在)以及不同人們的腦海裡?還有很多講軟技能的書除非你真的在某個情境底下否則你其實會很難想像為什麼書裡會要這麼寫。對我而言,如果要進入一個不熟悉的新領域,有內行的人梳理知識脈絡、有專業的人規劃學習進度、以及有人能一起討論互相激勵是最理想的。能有人一起討論很重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的思想能給人帶來什麼樣的刺激。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聚集在 Matters,看其他人的想法以得到啟發,分享自己的想法回饋他人,不論誰教誰學,都是互相成長。

# 換個角度看學校

「為什麼學習?」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最終都是會回到現實社會上來。學習的成果最後還是要看個人下了什麼工夫,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覺得不該受到過去僵化教育體制所延伸出的各種思維邏輯或文化傳統所影響,而把學校視為只為灌輸特定知識內容的機構。換個角度看,學校能提供給人們的其實多於課綱裡規範的知識,你能開始學到一些和人以及社會有關的事情。人文素養並不僅在於你懂多少歷史或文學,人文素養的根本在於你關心你身邊的人,關心你所處的社會,關心你存活的這個世界。不論是去普通高中、私立高中、特殊招生班級、高職、或是大學,不管國內或國外,好好去認識你所處的這個「社會」,去尋找能跟你對話的人,去找能跟你一起實現夢想的人,因為在你離開學校之後,你一樣需要做這些事,但只會更加的困難。

最後,想跟各位分享一則學校的格言作結。來自 Pixar University:

"Alienus Non Diutius"
(拉丁語 “不再獨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