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lilerjim
wllilerjim

成为更完备的人,去写作,去流浪 个人公众号:【惜昔忆已】

clubhouse/初体验

回忆昨天的cloubhouse的使用经历,感觉如同梦一般。上面的人理性,温情地进行交流各种公共议题,并且彻夜长谈。让自己惊讶,并且如同探索新世界一般,在各个room里徘徊,按照自己的审美,进入相应的房间,都能听到,让自己认知开拓的点。所以经历过这一夜梦之后,自己想分析,并且试图知道为什么?

clubhouse这样语音社交的方式,技术其实早已经有其他社交媒体所具备,并且平时按照其他社群,也能获得相应地愉快理性讨论。所以自己个人觉得,clubhouse之所以能有这样地气氛,一部分是声音社交地属性,另一个是各种注册邀请规则机制。让这里成了一些“精英”的聚集地。

而这里的“精英”并不是传统上,世俗上的精英,而是一种“信息阶层”由信息划分的精英属性。这些人能够有能力,也有资源,获得足够多的信息,而clubhouse所具有的注册机制也是在挑选这些信息阶层,当然这样的信息阶层与传统的精英阶层也是高度重叠的。

而避开这些比较宏大命题的讨论,回归自己,clubhouse对于自己的意义。其实于自己来说,它是一个podcast的延申,自己前次写的文章《播客|是一种冥想方式》。而现在的clubhouse对于自己来说就是在podcast上延展出了社交属性,以及更多内容。

自己自认为,在得到孤阅的一些信息检索和理论学习训练之后,能够在互联网中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且有能力获得这些东西,让自己有了这个clubhouse的入场券,但仅仅是入场券,以及当作audience的角色,无法胜任monitor的角色。因为自己可以明显感受到,虽然我与他们会有许多共同话语,以及价值体系,但是自己只能作为学生,因为很多基本能力,自己是不具备的。所以clubhouse更多并不会成为自己的输出领域,而是会像podcast一样,成为一个自己觉得不错的信息输入领域,并且利用社交属性,追踪许多老师一样的人,帮助自己个人成长。

在这样的基本观念下,经历昨天一夜之后,自己感受到自己许多认知被打开,并且待读书单一下子增加了好多,以及对于自我的认知,不再是缓慢停滞的状态,而是更加快速地去不断重生,这是自己喜欢的感觉。当然这里有个补充是,这些真的有意义吗,像自己这样的原生家庭,以及教育背景和社会阶层,如孙少平一样,即使满腹才学,但还是只能在煤矿里待一生。但自己一贯的回应还是那样:有的人只需要面包和牛奶也可以幸福的过一生,而有的人只有这两样东西,会过得很痛苦。而自己应该属于后者,属于需要精神上流浪的人,如孙少平一样,即使只能在煤矿里劳作,但精神总是要在书本中翱翔。

所以我不想说,以及辩护,孙少平的悲剧是时代的造成。但我想说的是,在现在这样的时代,孙少平这样的,也许在各种机缘下,能够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够有更多的选择,而前者,只有面包和牛奶的人,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无法前行。

所以自己会适当地管控使用clubhouse的时间,以及方式,让它成为自己有效的信息输入平台,因为在那上面,许多价值理念与自己一样的人,所抒发的观点,总是让自己心情愉悦,并且学习到许多。所以自己会利用这些clubhouse的特点,进行相应地利益最大化。追踪有趣的人,看推荐的书,发现不同的room.以及继续听缩小版的podcast.继续开拓自己意识边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