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峻嶸
李峻嶸

球迷。責任是教研、興趣在競技運動。不想講政治,但偶然還是要說幾句。近作有《Labor and Class Identities in Hong Kong: Class Processes in a Neoliberal Global City》和《足球王國:戰後初期的香港足球》。在臉書和油管管理"運動公社"。

民間外交可靠張偉麗?

(原版本以「民間外交還看張偉麗」為題刊於2020年6月7日香港《明報》。年初孫楊被重判時,更覺張偉麗的形象太好了。)


中美關係愈來愈差。不但特朗普要將中國塑造為最大敵國,民主黨的拜登也開始打「反華牌」。中共建政初期,中美關本就欠佳。後來中蘇交惡,美國又想爭取北京牽制蘇聯。兩國關係遂在七十年代初破冰。當中最具象徵意義的一幕,就是1971年的乒乓外交。八十年代首兩次夏季奧運會,先是1980年由莫斯科舉辦。中國和美國都抵制了該屆賽事。四年後的主辦城市是洛杉磯,到蘇聯等東歐社會主義陣營抵制。中國大陸則派隊參賽。這兩次對是否抵制奧運的決定,也顯示了當年中共領導人的外交方針。


體育運動與世界政治的關係,過去幾十年也已有莫大變化。以政治理由抵制大賽已不是常見手段。即使中美兩國的關係在未來年多都不緩和,也難想像美國國內會認真討論是否抵制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大型運動會無疑還有具大意義,但個別運動員平時在場上場下的言行,往往更有影響國家民族形象的功能。說姚明一人扭轉中國人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形象,應太過誇張。但姚明確曾用場上表現征服球迷,讓人肯定他有能力在NBA發光發亮。而且姚明本人沒有多負面新聞。因此只要美國公眾來想起中國人就想起姚明,總能對沖一下那些令中國形象失分的消息。

姚明之後,中國運動員在西方世界最有知名度的,應是李娜。而且她得到的好感不單源於比賽成績。在不少西方富裕國家,大滿貫網球賽比起NBA更受注目。李娜贏過兩次女單大滿貫冠軍,網球愛好者自然要認同她的球技。西方球迷未必知道李娜與中國舉國體制的糾紛,卻因為李娜經常在賽後受訪時開朗地用英文開玩笑,更欣賞這位武漢籍好手。

姚明和李娜都已退役,近年能中西通吃的中國運動員已不復存在。在西方高度關注的項目中缺乏世界級運動員是原因之一。但如果姚明和李娜是今天才冒起,他倆除了要面對疫情挑戰外,更很可能無法應對當下的政治局面。在國內,激烈的民族主義氣氛主導了輿論風向。幸好去年底NBA捲入香港風波時,姚明已是中國籃協主席,而不是NBA球員。否則國內輿論很可能會出現對他的過份要求。假使李娜仍活躍在網球場上,當中國在西方形象轉差之際,她又會否在記者會上屢被追問一些令她尷尬、難以回應的問題?

事實上,當國內輿論期望運動員在所謂「大是大非」問題上表態時,要中國運動員發揮到針對西方的民間外交功能只會愈見困難。因為就算西方對中國有多少的誤解、偏見以至是歧視,中國愈強硬的國族主義立場只會令西方世界對中國觀感更差。中美或者中西之間的民間外交要有效果,前提就是雙方要有共識。昔日姚明和李娜靠場上的實力贏得中外人士的尊重。但今天,政見可能比實力更受人注目。要找到一位中國運動員做雙方的橋樑就十分困難。

在可見將來有條件做到這角色的,可能只有張偉麗一人。張偉麗去年在深圳贏得了UFC女子草量級金腰帶。今年三月初疫情未在美國大爆發前,她在拉斯維加斯衛冕了冠軍頭銜。而那場賽事更被譽為是UFC史上最精彩的賽事之一。中國觀眾當然為張偉麗的勝利興奮。她賽後舉起國旗慶祝後說:「我希望我的國家可以趕緊度過疫情。但現在疫情已經不是中國人的事,我覺得是全人類的事,我希望大家可以共同努力戰勝疫情。」這種將民族利益與人類利益並舉的視野,在今天世界的輿論格局下,格外珍貴。

除了微博之外,張偉麗亦很積極更新牆外的社交媒體帳戶。她的instagram圖片說明幾乎都是中英文並用,顯然她和她的團隊刻意想爭取國外的注意。在UFC闖蕩,張偉麗不用依靠國內體制扶持。這讓她可以有更多自主性來打造正面形象。UFC老闆Dana White雖然是特朗普好友,但利字當頭的商人不會錯過張偉麗這塊瑰寶,當會繼續捧紅她。在當前的惡劣外交氣氛下,要在美資舞台上爭取榮耀的張偉麗能否繼續贏得中外拳迷愛戴?甚至成為緩和中美關係的人物?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