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認定
主觀認定

Started as a sailor.

電影筆記:被惡夢驚醒的清晨最是感傷—《日麗》

麗本製造的壓縮記憶非常稀少…關於日麗、阿凡達、福音戰士與牛肉麵的一篇文章。

我是經常在無意識之間將很多事情視為理所當然的人。只是這樣說可能有點難理解,比方說前陣子過年的時候和家人出遊,點了一碗牛肉麵吃。

吃下第一口的瞬間,我才突然意識到我家樓下麵店的牛肉麵究竟有多好吃。

搬到現址將近一年,吃了樓下的牛肉麵少說也有二三十碗吧,一直只覺得這一碗天天見到的牛肉麵頂多就是不錯吃的等級。

但就在那個意外的瞬間,我才發現自己錯得離譜,以及無意識能掩蓋多少事情。

講這些有些多餘,但應該能夠輔助我表達,我在看完《日麗》之後所感受到的那種感覺。看的過程中,以及剛看完的時候,我並不覺得這部電影有多麼好看。是在看完之後,一些還停留在短期記憶的聲影閃爍過去,我才意識到這一部電影之優秀超乎我的表層意識所能想像。

我們好像都忘了電影的故事可以不必是重點,創造一種體驗也可以是電影的目的,並且同樣能夠引人入勝。

在看3D版本的《阿凡達:水之道》的時候,雖然有了一些模糊的感覺,但我還沒有真正意識到何謂注重體驗。正好在看《日麗》之前,我看了4DX版本的《新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終》(也許會另寫一篇)。親身感受4DX的電影之後再看《日麗》,只是碰巧,卻成為一個讓我更喜歡本片的契機。在《終》的故事裡,有許多飛行、打架、轉向、碰撞的場景,配合上4DX可以模擬動態的座位,成功創造出一個能讓觀者更貼近角色的環境,「身歷其境」就是3D、4DX以物理性的條件所嘗試逼近的終極目標,活在這個客廳就能體驗VR的時代,我們好像都忘了電影草創時期,人們甚至會被大銀幕中的火車嚇到哭出來。

日麗就很有這樣反璞歸真的味道。夏導非常溫柔地引導觀者披覆在小女孩蘇菲身上,並且小心翼翼地只將地毯展開至一個極度有限的程度,使觀者僅能見證蘇菲年幼時所能觸及的各種記憶碎片。

導演同時將女孩即使到長大成人組成家庭依然未能解開的困惑及在有限的記憶中溫柔到不可思議的父親交錯布置在電影之中,使觀者與成年的蘇菲在同樣一段美好的夏日回憶之中徘徊。

徘迴並不是我們經常樂見的手法,本片甚至並不「說故事」,而是透過開場的家庭錄像暗示觀者,並以一幕幕「素材」所釋放出的劇情敦促觀者跟上蘇菲,在回憶的同時思考當時發生了什麼,迂迴但成功將觀者附身於蘇菲。比如父親在廁所努力用小到不行的剪刀在剪石膏,這段鏡頭完全沒頭沒尾,對於現在發生的事情一點也沒有解釋。觀者會處於一個「我看不懂你在幹嘛,但你們有在說話,那我先邊聽邊看下去」的狀態。要一直到場景轉換,父女兩人在船上了你才大約能猜到,父親應該是又打腫臉充胖子,把石膏拆掉要帶女兒去潛水。

基於「回憶」這個素材本身斷裂、細節會逐漸消失的特性,即使可以透過存儲下來的數位媒介輔助回憶,但剝落的細節終究不會再回來,甚至當年本就因為年紀過小無法體會父親情緒的流動。於是面臨不可避免的一場大霧,永遠看不清父親的生命軌跡。這一場大霧正是整部電影的核心。配樂作為線索引導觀者的無意識在眼睛(即意識)看見一段兒時假日的美好回憶的同時,探索父親所面對的種種。散落在電影中的那些誘導鏡頭,多次使觀者以為父親下一秒就要逝去的瞬間,在配樂堆疊的基礎上更加強了觀者認知到蘇菲對於逝去的美好夏日以及與父親熟悉卻又陌生的回憶有著不捨、不解、疑惑、留戀的強烈印象,同樣回扣到這一部電影本身寄望觀者所獲得的並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個「體驗」。在一切都懵懂無知的時候,我們能做到的就只是那樣,而電影完美的呈現了這一件事。

我們就是蘇菲。


最後,在父親身上太極—跳舞—情緒一連串有「流動」寓意的事物,使這一場看似即將散去,卻總是將散未散的大霧染上既快樂又悲傷,日出時遠方的紅橘色。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