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 Liu
Will Liu

懂命理、會改運,喜好分享、樂於助人的生活實踐者。最新資訊請前往 ➤ https://eyewithouts.com ⏎

憂鬱的核心可能是失落感,但我們將它當成精美個糕點來品嘗

因為部分的言論,使得憂鬱這個話題躍升至熱門話題,甚至也使得許多專業人士出來表示憂鬱雨憂鬱症的不同,剛好最近讀到一系列的書,提供了不同的想法。

Image by Layers from Pixabay

剛好最看完了一本書《五秒法則》,在書的最後一篇之中,作者 Mel Robbins 依照自己的經歷,闡述了對生活中不同情緒的想法與觀點,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就是憂鬱,作者寫到:

憂鬱是一種大腦的預設內容,當你沒有在注意時,思緒就會自動飄到那裡去。...他讓你處於極度緊繃的狀態,剝奪享受當下的自由。

在這裡跟下面所有我寫下的內容中,我一定要先聲明,憂鬱跟憂鬱症是完全兩個概念,這其中可以從 TedED 影片讓自己有更多的理解,憂鬱症在現在醫學之中,已經被定義為一種疾病(medical disorder),並且依照臨床經驗可以透過藥物做控制。

What is depression? by TEDEd

所以不是每一個有憂鬱經驗的人,都可以身處於「憂鬱症」疾病狀態的人發言,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最近這麼多新聞的原因。

因為當我看到 Mel Robbins 講述對憂鬱的體驗的時候,我才恍然大悟:「憂鬱是一種生活,就是會存在,但你可以選擇它在每一天的比重。」

當你想著未來,憂鬱就來到現在

這一點幫助了我重新理解憂鬱這一種情緒,因為他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好似空氣之於我們的生活,就算是暫時停止呼吸,沒有辦法完全的摒除在這個情緒之外。

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經驗,憂鬱其實是一個不太容易被感覺到事情,通常大概都是要在不順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好憂鬱喔!甚至,會覺得痛苦到快要死掉。」在這樣的過程之中,不知不覺的,憂鬱就跟不舒服自然地連結再一起。

然而,生活中不僅有不好的時候,那在好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再憂鬱了嗎?

靜下心來想想,我們好像在好的時候,也是會有憂鬱的傾向,只是我們常常表達成了一種「擔心」。

Mel Robbins 在書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觀點:

愛的感覺通常會誘發擔憂,因為我們試圖預先擊敗脆弱。

最近有幾次體驗,其中之一是「尋找遺失物」。不知道你有沒有找不到東西的經驗?如果是很重要的東西,在尋找的過程中,很難做到放棄,但隨著找的時間越長,腦中的想法越來越多,越來越沒有辦法專心在當下。

會思考著「如果找不到怎麼辦?」、「花好多錢買的。會不會買不到了?」、「掉了的話很麻煩。」依此類推,可以不斷的延伸下去。

如果用失戀來比喻,其實最明顯就是我們會不斷現在:「我會不會找不到更好的?」、「明天該怎麼過生活?」,陷入鬼打牆自問自答之中。好像有人在耳邊不斷提醒我們:「你很脆弱。」少了一樣東西、少了一個人在身邊,就無法好好的過生活一般。

人多是不喜歡看到自已脆弱的一面,當然就會想要預先擊敗脆弱。然而,預先設防總是會遇到一個難以解決的困境,就是永遠無法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才叫做準備好了!

在沒有遇到問題發生並著手解決之前,我們永遠無法判斷是否已經具備能力去面對,沒有辦法確認自己在那個時刻,是否是脆弱無助的。

憂鬱已經把你從當下狠狠地拉走,拉到一個不確定會不會來到的事件之中,不知道哪時候會發生,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你不在此時、此刻。

如何克服憂鬱?找方法回來當下

順著這樣的邏輯,當我們面對憂鬱的時候,最重要給自己的提醒就是,你進入憂鬱的時候,就等於你離開了當下。

所以 Mel Robbins 邀請大家用五秒法則讓自己大腦切換到思考兩個問題:「此刻我感激什麼?」、「我想要記住什麼?」

根據我這幾天的個人實驗,除非你已經對於這樣的快速切換有很大的成功經驗跟信心,不然要能夠馬上切換,其實根本就是極度困難。

當你陷入情緒還有大腦打結的狀態中,跳脫不是技巧問題,是就在賭一個心理強大。

試想,在一個衣櫃裡面所有的抽屜被拉出來,衣服、褲子、內衣褲,凌亂的分佈在你昨晚酣睡的床上,如同世界大戰過後,滿地找不到一個縫隙容下你的腳趾。此時,一個巨人站出來跟你說:「回答我:『此刻你感激什麼?想要記住什麼?』」一個左勾拳,再一記右勾拳,才是這時候會出現的正常反應吧!

我自己大膽推論,這個方法並不是適合每一個人,或者應該說不是一時之間就可以練成的。但精神卻是足以借鏡的:「就是在憂鬱的過程中,你要回來當下。」

「當下」是一個很抽象的名詞,因為當我們講出當下的時候,那個當下已經成為過去。正是因為這麼短暫又無法計數的時間點,所以才更有機會發現差別。

通常你進入憂鬱的情緒時,有些時候你剛好在憂鬱的相關事物中,例如找東西;但也可能不是,總不可能因為失戀憂鬱,EX(前度、前任)剛好就在旁邊吧!

不管你身處何地,人在何方,最好的方法是「停下來」。

停下身體讓大腦也被帶著安靜

不管你身處何地,人在何方,身體的動作停止,就會帶動大腦暫停。不管是在逛街、走路、運動還是唱 KTV,都停止所有身體會動作,讓身體帶動大腦的下一步,就是大腦也停止動作。

那個時間點你會有個感覺。即使你說沒什麼感覺,那其實也是一種感覺。而你唯一要做的,是在靜止的身體之中,去體會。

可能是持續的憂鬱,或是一種放空,也可能是很緊張等等,怎麼形容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我們產生了一種餘裕去感受自己。

在那一刻,你就是真實的你,而重點是在靜的狀態之下,要去品味那個你自己。

一本融合各種情緒字詞的書《情緒之書》,在憂鬱(Melancholy)的篇章之中,寫道:

憂鬱是需要時間好好感受的情緒。或許帶有一點扭捏、一絲造作,但最重要的是,他必須小心翼翼被解開,細細品嚐一層層如衛生紙般纖弱的自憐、懷舊和後悔。

就很像麻辣鍋店把肉片組裝成一朵玫瑰花,你正小心翼翼地拿著筷子,由外而內一片片夾起,放入你喜歡的湯頭之中,看著肉由紅變白,等待最好的時機去感受美味。一次一次、一口一口連綿的享受著。

情緒也是可以這樣被品味的。只是現在人在快速的生活中,已經少了留給自己這份耐心的時間。

當你願意讓自己停下來,那個憂鬱的感覺,就有機會被拆解成不同讓你品味的面向,因為你對大腦的碎碎念,按下了「暫停鍵」。如同《五秒法則》寫道:

生活中沒有事情是完美無缺的,完全沒有,但你可以關掉大腦的碎碎念,學習珍惜微小的當下。

在那個時間點,你學會感覺情緒,當陪伴自己,就有機會透過一次次練習,讓自己更了解憂鬱,更知道如何讓這個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為養份。


不過,最後這邊加個但書,《情緒之書》同一篇中,還有這樣的敘述:

憂鬱的核心可能是失落感,但我們將它當成精美個糕點來品嘗:一種罕見的沈溺,微微的快感。唯一的風險是,我們可能會上癮。

每個人總會屬於自己的不同體驗。

最後還是要強調,憂鬱跟憂鬱症真的是兩個概念,我們談的是憂鬱情緒,望大家都一切安好。

歡迎到我的個人頁面「追蹤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