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 Liu
Will Liu

懂命理、會改運,喜好分享、樂於助人的生活實踐者。最新資訊請前往 ➤ https://eyewithouts.com ⏎

下班後的創富人生#2:如何訓練說故事的能力

想想,對於現代人來說,說故事的能力更為重要。
❥ 用命 ❥ 行運 ❥ 遇見未知的自己 🔜 👉 點這裡 📥 訂閱電子報,一起用創業家的精神,探索人生更多可能。

您好,這是《下班後的創富人生》週報第二期(#2023W1),在每一個週末,用最貼近當下的思考,為人生增添更多的創富可能,為你暫停五分鐘,留給閱讀。

我是自主學習 App 「得到」的用戶,當時候的主管非常推薦,尤其是在每一年新年,都會跟我分享跨年演講。

因緣巧合,今年自己閱讀了羅振宇2023「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或許是共振,看得津津有味,半小時閱讀完畢。

羅振宇(羅胖)是一個超級會講故事的人,之前公開的影片《邏輯思維》把書講得之好聽,斬獲了不少的粉絲。

想想,對於現代人來說,說故事的能力更為重要。

資訊流主導了現在的社會,訊息傳遞、人際交流,在數位的世界快速流動,卻也更加零碎、更加片段。

有天猛然發現,現在我們幾乎不用標點,不用斟酌字數,一句話一句話傳都沒有關係,LINE 上面已斷句的方式取代標點符號,好似聽得到每個呼吸轉換,卻也不需要經過層層思考。

回想,在還沒有通訊軟體(LINE、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等)的年代,國、高中的我們玩手機除了貪食蛇的闖關挑戰外,還有兩個需要解鎖的人生成就。

其一,是比誰的打字數度快,手握一隻 NOKIA,就能羨煞旁人眼光,不管你是 3310 或是美麗漂亮的蝴蝶機。

另一個挑戰是「70 字」,因為一封簡訊只能容納 70 字,以封計價。要怎麼罪經省得把想要講的話放在一則訊息裡,點、捺、按、撇,那邊要下標點,把贅字都刪掉,至關重要。

沒想到,十幾年的資訊科技迭代,生活的風貌有如此巨大的轉變,好似多了些什麼,卻也少了些訓練。

說故事是一種重新組合的能力,要懂得說,除了知道說什麼之外,更要知道如何說,在這樣的思考過程之中,幫助我們拾回邏輯思辨的能力。

其中最好的練習就是寫作。

先決定要不要寫

必須要說,寫作是有成本的!

至少有個時間成本。縱使只是隨性在紙上寫,都需要花掉寫字的時間。更別說,想要寫得好,成本更高。

練習才能成就更好的作品,先不計算花錢上課,光「練習」這件事情,心理跟時間成本都比單純隨性寫,更容易令人忖度許久,思考到底要不要開始。

寫作是有好處的,每一次輸出都是一場對自我的訓練,要如何把思考過的事情、所有想法,用另外一種方式、能夠分享的型態呈現,同步檢視自己所知所得,又能避免大腦過載。

很多人都在說筆記的力量,電腦玩物站長 Esor 長期耕耘筆記這個議題,也提醒我們:

無論使用什麼工具與方法,我們都要翻轉的是這個破碎的工作流程本身,讓他變成聚焦的工作流程。

顯示,寫作、筆記不僅只是愜意的隨性舞文弄墨,更能幫助我們組織現代生活中理所當然的破碎,變成可用的內容。

至於這個成本與效益的評估,每個人都有所不同,要不要寫也當然只有自己能夠定奪。

再決定要怎麼寫

到底要寫出來給大家看,還是只寫給自己看?

有一派說法是,既然寫了就要公開出來,公開出來的寫作過程,更多了一種承諾。但數位時代,許多承諾也其實可以打破。

不過如果回到說故事本身的價值,有一個目標應當是「讓別人懂」。

只寫給自己看的,少了「別人」這個角色,多少有點可惜。無法驗證落下的文字,是否能夠在他人的心中、腦中獲得一定程度的共鳴。

觀察 Twitter 上面幾個推廣數位寫作的人,都非常推崇「公開寫作」,甚至建議公開的說出日更承諾,讓自己在這條路上快速成長。

我始終認為,雖然資訊無落差,但必須考量東西文化差異,我們對成長的定義跟想要採取的方式,很多時候並不是也不想如此公開。

腦中閃過一個記憶。國中時,電腦還沒有這麼盛行,也還沒有智慧型手機,好友們中間除了櫻花郵購外,最常傳遞的一本書就是「交換日記」。每一天記錄自己的事情,說給另外一個人聽。

在寫日記的當下,一種擁有共同秘密的感覺,希望說話給對方聽的交流慾望,卻也成為了一段寫作的練習時光。

或許不一定要給很多人看,我們也可以只寫給珍貴的人看。

然後為自己而寫

寫作幾年的時間下來,不諱言觀察部落格流量也成為一種日常,但更多時候是在成就自己

人的一輩子,會一直跟著我們的,不是看得見的身外之物,而是只能夠透過鏡子觀察外相,卻又無法單用眼觀就探底的「自己」。

不管是否有公開寫作,「寫」本身就是一種自我對話。

現在生活,每天穿梭在不同的地方,轉換於不同角色之間,跟自己對話的機會,越來越少。

知名講師王永福(福哥)電子報《福哥來信》,有一篇陳述在滿檔行程的三天之中,還能夠順利產出兩場演講,我自己對於裡面不斷提到的心流狀態,好生羨慕。因為心流,更多時間其實是我們深度的貼近自己。

我常常被身邊的瑣事打擾,所以一直都很羨慕能隨時進入心流狀態的人。

後來我發現,當正在執行一件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你會知道自己想要完成,慾望迸發,滿點的情緒,根本無暇管理身外的任何事物。

寫作到了一個點上,當時機成熟的某一天,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箇中趣味,因為我們成為了一個有能力把自己故事說出來的人。

時間拉長,以後再回來看著這些為自己而寫的內容,就好像我們當年所留下的一本故事書,每個篇章都帶領我們前往了當時的未來,也就是看著文字的現在。

那時,開始寫作,是否公開已經不再重要,因為每一次的落筆,都是為自己而寫。

文浩在《事不過三》分享了許多寫作的心得與想法,每一個人的大腦都在不斷地產生連結,渴望創造。

前段時間,我才意識到,閱讀時,最讓我有寫作衝動的,不是閱讀完的那一刻,反而是閱讀過程中天馬行空的想法不斷關聯的時刻。

如何找到這種讓我興奮的關聯?慢慢我發現,得採用一個能提升創作效率的系統思維。

說故事的能力只是一種結果,而且是一種可以被培養的過程。

接下來的這一週,邀請您拿起手邊紙筆,或者是打開你最常用的數位筆記本,或者是社群媒體上,開始創造自己的故事。

👇八墨身心茶水間寫信👇

更多請前往 🌐 Website|📮 Newsletter|💬 LINE|🖼️ Instagram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