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 Liu
Will Liu

懂命理、會改運,喜好分享、樂於助人的生活實踐者。最新資訊請前往 ➤ https://eyewithouts.com ⏎

以寫作驅動的人生

這五天我持續寫作,繼續進行著對自己的大型實驗,很擔心沒有辦法實驗下去,但我的手還是沒有停的敲著鍵盤,打出每一個想說的字。

Image by Fathromi Ramdlon from Pixabay

農曆新年假期進入尾聲,除夕到現在已經經過五天了,特別想要紀錄一下,這幾天假期給自己提供的一個新的嘗試。

這幾天的假期之中,我並沒有積極的往外面去走春,而是多數時機都坐在書桌前,看著電腦上不同的資料,還有寫作。

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2006 年開始我開始在網路發表文章,透過 Blogger 開設了一個部落格「eyewithouts」,期盼用遮起一隻眼的專注,讓自已能夠專注的看著這個世界。

2016 最後一版本 eyewithouts 的版型,網站已經於 2016 封存不開放。

當年還在大學唸書,每一天都有許多新的知識進入大腦,也每天都迫不及待地透過累積到的新知識,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想法,也癡迷著透過不同的 CSS 去修改網站版型,當年好像會 CSS 是一個很棒的事情,只要找到自己喜歡的版型來改一改就好了。

過程中寫了不少的文章,還很感謝在這麼年輕的我,在部落格剛起步的年代,幾年內累積到了近十萬的點閱數,寫出了一些上千人點閱的文章,但畢竟跟當年爆紅的無名小站相簿的流量來看,其實我還是經營小眾的市場。

歷年文章流量排名,前十名最低還有 500 人點閱,真是輝煌以及心中充滿感恩。

那幾年裡,什麼主題都寫,因為接受政治與經濟的專業訓練,所以更嘗試利用這兩個角度,去寫著不同議題,我其實沒有留下什麼重要的印象,但我知道那是一個很開心的年代,開心自己能寫出東西,開心自己寫出的東西有人看。

畢業、當兵、出社會。

時間就這樣不知佈局的流逝,十年不僅自己的變化,還包含了整個社會以及網路、資訊的躍進,那是種來不及追的速度,好像睡了一覺起來就到了 4G 年代,連 1G、2G 都還還不及看到,我印象中就聽到了 3G 了。

那幾年,生活正在經歷不一樣的事情,漸漸地,我的人生好像變得不一樣了。 在去年(2019) 整個重新大翻攪後, 2020 年好像想要做一點什麼,做一點自己想做卻還沒有實際開始的事情。

我加強了閱讀、重拾了寫作,提醒自己在當下體驗生活的片刻、保持記憶,並透過 Matters 這一個平台,開啟新的交流。

期盼不管今天在做些什麼沒有意義的事情,都能夠思考著如何變成一個我的作品,讓這個作品可以透過我擅長的文字,再去分享給更多的人,再透過這樣的分享與反饋,在交流之中,我們都能夠彼彼此茁壯,嘗試過個不一樣的人生。

我是一個需要作品的人,更想要透過回饋所出現的成就感,不斷地餵養自己,讓自己的心理更加安定與強大。

作品,對我來說是是一種分享,分享創造了更多的交流,交流之間再重新思考問題。

「寫」變成了一個引擎,讓我繼續的往前進,交流、文字變成了燃料,有時候累了休息一下,重新注入燃料之後繼續往下一站前進。

生活的片刻、閱讀吸收的內容,都成為了那素材,把我的引擎重新打造的更加現代,更加地新的環保標準,可以奔馳在新的道路之上。

曾經讀過一篇文章《閱讀模式的改變,影響了大腦》,講述閱讀與寫作雙向的 input 與 output 的關係:

文字的使用曾經改變了大腦的結構,使文盲和識字者的大腦不同。當文化改變我們使用大腦的方式時,我們的大腦就會隨著改變,假如我們瀏覽網頁的時間多過我們閱讀書籍的時間、傳簡訊的時間多過寫出完整句子的時間、在網路搜尋的時間多過寧靜沉思的時間,那麼舊的心智功能的神經連接就會變弱,大腦會回收沒有在用的神經連接,把它重新組合去應付新的認知需求。

另外一篇文章《13 Reasons Why Anyone Can Benefit From a Daily Writing Habit》裡面這樣寫著:

My daily writing habit led to a ripple effect of reading 100 books a year, a meditation practice, and an 8-step system that helped me to write 100’s of articles and 2 books. By learning to change your habits, you can become the architect of your destiny.

更深切的認知到,這不將僅止於生活模式的改變,大腦的迴路也將隨之潛移默化,而且更有機會創造自己的命運。而我很興奮且迫不及待的想要參與這一場對自己的實驗計畫,去看看自己能夠怎麼樣做到好,去看看我還能做些什麼。

這幾天其實心中是一種悶悶的感覺,那種好像說著怎麼時間都不夠用,快點衝衝衝,要做好多事情,這樣一定做不玩,做不完怎麼辦等等的很害怕的感覺。在寫文章、看書、看影片、看電視、運動的時候,都會出現的這種提醒的聲音。

我知道,時間永遠都不夠用,一天就是只有 24 小時,但想做的事情很多。

或許會走得很慢,或有時候步履蹣跚,但只要還在走就會到達下一站,「不停歇」是我跟自己說的話,讓每件事情都具有意義,是我正在人生做的實驗,嘗試每個一個片刻,感受來到面前的分秒。

而「寫作」正是驅動這部人生飛行器的引擎。

我將會在悠然中,繼續分享,持續體驗。


感謝詞

這五天的嘗試要感謝的人太多。

首先我要感謝 @張潔平 創造了這個平台,讓我擁有一個徜徉華語世界的,感謝 @讚賞公民共和國 提供 Likecoin 技術,讓我發現內容經濟的可能性,以及把網路從流量變現的現實中,多創造了一個內容變現的可能。

感謝 @戈雅的猞猁 @ztlarsinc @張蘊之 @WrightFu @美素素 @Ivan @Siao @hardmetal(以上名字按追蹤時間,依今天日期由近及至遠排序),你們這幾天追蹤了我,有人追蹤的感覺,真的超級好的,一種被肯定的鼓勵,讓我能夠繼續寫下去。

感謝 @映昕 @fide @桐生茂豫 @WrightFu @jien @DrunkenMarxist @AkaRi @YL @ztlarsinc @LegKaiKai @ztlarsinc @Jose @一本書。一杯酒。 @askender @Beryl @三藏川 @whatasunnyday @曉雅 @我的名字叫红 @fide @hardmetal 按讚,謝謝你們對我文章的肯定,有些朋友是讚賞公民的身份,讓我持續能夠思考以及實驗內容經濟的實現可能性。

感謝 @Sunline @懶散茶包 @三藏川 @国中理化课 @ErwinTsai @Jose @ztlarsinc @Yoga @用爱心说诚实话 @DrThankYouC @smog_again @Yifan @宇晨 @JinlyWong @暗礁 @旋轉木馬的終端 在文章中跟我回覆互動,能夠跟大家一起交流意見真的很幸福。

感謝 @賴勇衡 @bananabro蕉哥 @三藏川 關聯文章或者者在文章中提及我,一種寫的作品被看到的感覺超級棒的。

還有在這五天之前,曾經在 Matters 跟我互動過的 @Sunline @Matty @gai @高重建 @WrightFu @农民 @McLimberbutt @ZandY @佳禾 @盯著鏡子的呆子 @黃品宏,謝謝你們在我剛加入的時候就送上鼓鼓的溫暖跟我互動。

最後,感謝成就「網路」的所有人,成就資訊現代化的所有人,以及成就資訊設備的所有人,讓我們能夠足不出戶仍跟全世界的人一起生活、一起共榮。

Image by Herbanu Tri Sasongko from Pixabay
邀請您前往我的個人主頁[追蹤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