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 Liu
Will Liu

懂命理、會改運,喜好分享、樂於助人的生活實踐者。最新資訊請前往 ➤ https://eyewithouts.com ⏎

練習不完美〈一〉放掉一次到位的神話

每一天,我們都在練習,這一次來練習一下不完美這件事情,然後慢慢走向完美。

對於我自己的評估,以前常常有一個困擾,是把自己匡在「完美主義」之中,雖然我並不喜歡使用這個詞彙,但有些時候用這樣的形容真的相對到位很多。

如果要定義,我認為「完美」應該算是一種生活態度,而使用一種生活態度久了之後,漸漸的就會變成自己個性的一部分。這也不需要特別去區分好與壞,畢竟生活的方式每個人都會不一樣,但很適合拿來做自我觀察。

在幾次觀察下來,我對於過往這樣的生活態度,發現有些困擾我的地方,大致上有:

  1. 造成難以下決定;
  2. 總覺得還會有更好的值得追尋;
  3. 消耗大量的精神。

其中,最近讓我最有感覺的就是,消耗大量精神。

深究之後,我覺得其中有一個點是起因:「想要一次到位。」但後來發現,其實沒有所謂一次到位的神話,尤其在現代這種高速變化的環境之中。

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我在尋找「資料庫與表單」工具的經歷說起。

無意義的功能堆疊

開始建立自己的電子報與共學社群後,想要做的一個事情就是「收集讀者回饋」,這樣的工具其實不難找,網路上最常見的就是 Google 表單,既可以讓大家填寫,又會轉換成 Google 試算表,方便閱覽。

但 Google 在使用者體驗跟美觀上,與我設定的標準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一開始我就打算要找新的表單工具,產生更好的讀者體驗。首先找到的工具是 Tally,整體來說都非常完美,而且免費的功能非常足夠,同時目前提供 Airtable 整合。

因此,下一站我就到了 Airtable,很早之前我就申請了 Airtable 的帳號,但後來發現沒有使用場景,所以就沒有繼續使用,因為 Tally 所以又讓我開始思考是否 Airtable 可以納入我規劃的場景之中。

大概就這樣研究了快要一個月的時間,找尋 Airtable 的優點,思考可以怎麼使用,例如:「未來可以直接更新在資料表上,然後回信。」、「可以直接提供表單,省去我在另外創建表單。」、「可以透過 Zapier 來整合其他工具」、「強大的 Automation 功能」⋯就這樣想堆方法,都已經快要感覺,它就是我的 The One。

但這些功能,都僅在於想像而已,那個時候的我,是透過一個工具提供的功能,去思考我可以麼使用它,期待自己進一步的增加更多的認同感,說服自己有付費的必要,因為對我來說能夠產生足夠的價值。

我歸類這個階段的叫做「功能堆疊」,回顧我自己過往挑選 App 的文章,其實是違背的,因為我在沒有場景的時候,強加了很多「可能」,想要讓自己好過,但其實在思考這些事情的時候,卻也造成了大量的精神消耗。

替代品的無限宇宙

另外一個大量精神消耗的情況,是在尋找替代品的時候。因為很怕自己做錯決定,甚至到付款後才覺得好後悔,所以即使想出了無數個使用場景,還是會想找找看「更經濟實惠的選擇」。

為了更篤定我一定非 Aritable 不可,我途中試用了 Coda、Stackby、Clickup、Monday.com 等等,本來覺得 Coda 應該更能夠符合我的需要,付費使用不到一個星期,就決定停止使用,其中許多也都使用幾天,就不再使用。

其實,最後可以發現,尋找替代品真的是一條沒有結局的路,因為不會有一個可以完全取代的產品,每一個產品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同時合併上面所說的「無意義的功能堆疊」,最後就變成了一個瘋狂大循環,在我要用這個功能,但其他沒有支援,每一個新軟體就這樣來回一次,大概就跟無限之戰的概念一樣。

舉例來說:Airtable 提供了許多 Automation 的選項,可以直接發送 Facebook 粉絲頁貼文,也可以結合 Hootsuite 去預約發送 Instagram,這個功能很獨特,原生的支援也能省下成本,因為 Zapier 可以做到,但要額外花費。

但其實,我的社群經營計畫中,並沒有打算高度依賴 Facebook 與 Instagram,而且多數時間的發文,其實都是天外飛來一筆,甚少會因為我在資料庫更新了什麼,去自動發送貼文等等。

本以為可以找到一次到位的產品,最後卻這樣花費了大量精神,研究、放棄、再研究然後再放棄。

一個月就這樣過去了,我還是沒有推出我原本計畫要使用的「讀者回饋表單」,更甚者,我甚至每天都處於低能量的狀態,讓自己原本的計劃暫停。

突破一次到位的神話

認真地回來看,當時的我落入了一個神話,叫做「一次到位」,想要把所有事情,都放在一個地方,然後透過功能的累積,想說可能可以做到未來都不用改變,好好的使用就可以了。

但其實,人生並不是這樣發展的,就像我們會從嬰兒不斷地長大到現在這模樣,成長是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是會不斷地拓展的!

就好有求必應這本書裡面寫的,人生會是不斷地拓展,到了每一個階段,因為我們會有不一樣的期待,許了不同的願望,生活也就相應著改變,不斷地變大、變廣,產生更多的可能性。

在拓展的生活之中,一次就把所有事情做好的概念,就自然會是一種神話。

舉個生活的例子,拿租屋來比喻,當你是學生可能想要的是一個套房;但隨著生活累積,上班後可能需要房間跟客廳有所區隔;到了兩人世界,可能需要兩房的空間;依此類推,成家有了小孩,子孫滿堂等都是一種拓展,環境也相應改變。

真正的我們,無法活在一個「一次到位」的世界之中,因為我們在長大,宇宙也透過對於我們的回應,持續不斷地拓展。

在每個時間點,我們能做到最好的,就是最適合那個時候的我們的事情。

當我們一直泡在不適合的循環之中,除了會有嚴重的停滯感外,能量就這樣無形的被一直消耗掉了。

我想這是我在這個過程之中,一次次思考的後,所得到的答案。

有時候一件事情看起來只是沒有進展,但其實在各種層面上對自己都開始產生一種耗損。有些耗損是緩慢的,所以過程中一點點的消逝而不自知。

等到回過頭來,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耗費了很多力氣在上面,可能不是身體的痠痛,但在精神上會覺得疲憊。

往往當我們願意回頭看,重新好好地檢視之後,才發現時間已然悄悄過去。有時候,開始練習不完美,能夠讓我們在更多時候鬆一口氣。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