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脑

@whynot_wainao

“喝茶”的流行及祛魅:一种克服恐惧的必由之路

这或许是近些年“中文推特世界”最大的“集中退出”风波,对看重流量的博主来说,可能算是不小的挫折。但在“墙内”,也引发了诸多对“喝茶”的普及和讨论。对很多已经习惯“翻墙”到自由世界获取信息的中国年轻人来说,这不啻为一次“安全教育”。

在台流亡藏人身份困境:和台湾有“共同敌人”,却也不被看做“自己人”

真正摆在在台藏人面前的问题,是签证和身份合法化的困难。

禁播争议中的美剧《Expats》:在陈腐的“滤镜”中 香港作为“背景版”再一次被隐没

当宣传影片中出现2014雨伞运动的抗争场面,公众却又对这部剧集有所期待,好奇它如何诉说经历重大社会民主运动的香港故事?结果到一月全球公映,香港却被封锁在收看的区域以外;至于能够在他地一睹剧集的港人,有些正面肯定其对香港社会运动和本土文化的捕捉;但批评之声也非常大,指其故事和人物“离地”,跟香港的真实世界相距甚远,没有真正描绘经历了抵抗和压迫、被清洗的文化和价值,和身份觉醒之后,不再一样的香港。

"润”途上的卖房者: “割肉”的决心,以及“连根拔起”的告别与挣扎

浪花一波接一波, 拍打在王鹏脸上。他坐在船边,双手举着背包,挡在女儿脸前。又扭过头, 深吸一口气,催促身旁的妻子, 摸摸怀里熟睡的孩子, 以确保两岁的女儿真真还有呼吸。与王鹏同行的,是20多位来自中国的偷渡者。他们的目的地是对岸的巴拿马,那是通往热带雨林的入口。最终,王鹏带着家人成功穿越了热带雨林,辗转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落脚。

新井一二三:从鸟山明到奥斯卡 日本漫画如何与生活和政治交汇

日本漫画家鸟山明年仅68岁去世,迅速引来了全世界粉丝们的哀悼声音,可以说使很多日本人吃了一惊也大开眼界;虽然他是一位很著名、很成功的漫画家,但是我们在日本完全没想到鸟山明的名声是如此世界性的。鸟山明去世以后没多久,又从美国传来了宫崎骏以《苍鹭与少年》获得了奥斯卡长篇动画奖,山崎贵导演的《哥斯拉-1.0》则夺下了最佳特效奖的双喜消息。放眼全世界,日本制造而广泛受到高度肯定的,非动漫作品莫属。

总理记者会遭取消,曾被斥为“作秀”,如今却被怀念的“有限知情权”?

延续30余年,被喻为紧跟中国改革开放脉搏的总理记者会突遭煞停。2024年3月4日,在中国第14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的会前记者会上,人大发言人娄勤俭表示,今年人大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不会召开总理记者会,后几年也不会举行。大会新闻中心将增加部长记者会,为中外记者提供更多的采访机会。

太阳花的阴暗面: 性别与国族暴力的交织创伤

“如果要说运动让我感到最可惜的事情,那就是,三一八,让我们这些进入三十代的人,集中了当时所有的光环。在我们更之后的一代,他们在公共领域的缺席或者没办法露脸,那就是我们这个世代的失职。是我们把机会都集中在黄国昌、柯文哲、还有那些头部领袖身上,但没有给下一代打出头的机会。”

奥斯卡 2024:奥斯卡本身就是一部American Fiction

什么时候开始奥斯卡变得索然无味呢?或者说,什么时候电影开始变得索然无味呢?比如《周处除三害》在中国大陆走红之后,不少人跳出来分析它以台湾电影身份而成功的密码。这某种程度上回答了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可能是当你发现“谁值得赢”的理由到底谁说了算的时候。或者用广东话来讲,它不仅是话事权问题,它还被“搬龙门”。

“狭缝”间金门,谁的边陲、谁的回忆——访纪录片导演洪修全、江松长

自台湾金门与对岸厦门开发小三通后,过去20多年金门遥望彼岸的璀璨,吸引大陆资金发展,同时亦引来一批纪录片导演拍摄金门。纪录片导演洪修全2014年拍成《删海经》与2022年《金门留念》,成为台湾人了解金门新面貌的入门;而或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入围的《金门》导演江松长在电影里以第一视角拍摄,探索金门的故事,更让国际看见金门。

被骂到下架的澳洲性教育书:我们专访其亚裔作者,聊性、禁忌和她收到的威胁

去年七月,在澳洲各中小学结束假期陆续开学之际,一则消息震惊全国:由知名作家Yumi Stynes与青少年性教育专家Melissa Kang医生在五月共同推出的儿童性教育图书《欢迎来到性世界(Welcome to Sex)》,被澳洲著名连锁折扣超市品牌Big W宣布下架。Big W表示,在图书上架后,公司接到多起顾客对图书内容有异议而霸凌店员的事件,最终决定将图书下架,但顾客仍可继续在其网站购买该书

成军20年的My Little Airport 为乱流中的中港乐迷描绘了怎样的情绪

成军于2003年的香港独立二人乐队My Little Airport,近些年除了在大陆持续吸引小众乐迷,2019年反修例运动后在香港本地再次备受年轻人追捧,当中更有不少00后,换言之乐团出道时那些乐迷还只是婴儿。沉醉于My Little Airport的人当中,有中港之分,也有新旧之分,近年他们的演唱会一票难求,最近的演唱会连梁朝伟、张叔平等大人物也到场变成“听团仔”(独立乐队的乐迷)。

美术生、哲学生、环境科学生去当店员:失业潮下投身轻体力服务的高学历青年

202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约75%的青年雇员在服务业就业。过去,十年中中国创造的许多服务业岗位,如外卖员、餐厅服务员、店员等,都被社会认为属于基层职位。而如今,越来越多从各种专业、创意产业学习出身的年轻人,选择进入“轻体力工作”岗位,成为近年越来越流行的趋势。做轻体力工作,是为时势所迫的无可奈何,还是青年自主选择的美好工作愿景呢? 我们与这些青年聊了聊。

新井一二三:日本能登地震下的余震——女性卫生棉的稀缺

事后一个月,能登半岛还有超过一万人在三百多避难所生活,而且其中一半也不是当地政府所设置,反而是居民自力更生运营的,甚至有几名老人家在农业用塑料帐篷中铺被褥睡觉的例子。能登半岛位于冬天常下大雪的日本海边,气温常常降到零下,经历了大地震而幸存的人们,后来在避难所里生病致死或者冻死的悲剧,同样是有可能发生的。再说,灾区的上下水道都遭到严重的破坏,恐怕在很多地方要等到三月底或四月初,才能再有自来水用。

郑州“最高学历”烂尾楼维权之后,数百硕博业主仍未脱困:“我们被拖着坠入了深渊”

2022年6月,“郑州670名硕博业主陷入烂尾困境”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这一热搜缘起于购买了河南省郑州市永威金桥西棠住宅项目(下称“西棠”)的业主因购买的房子于2022年初陷入无限期的停工,业主与开发商多番沟通无果后,自发录制视频维权。视频中业主们纷纷自报自己毕业的高校及最高学历,以期能够引起外界关注。

从伦敦钢琴到王志安,“天朝子民”的思想钢印

近段时间内,发生了两起争议,都与中国大陆人的身份有关。与伦敦钢琴事件前后脚发生的另一件事,则是同为Youtube博主的大陆流亡媒体人王志安引发的争议。王志安在台湾“贺珑夜夜秀”节目上模仿身障人士的言行,引发台湾社会普遍批评,继而引发王因签证违法被罚,最终引爆两岸社交媒体争议。在这里,笔者只谈个人在两件事中看到的共同点,那就是一种可以称之为“天朝子民”的精神症候群。

与谁同袍?我在台湾穿汉服: 中国官方汉服叙事之外,我们的身份认同

汉服作为近年在中国“被重新发明的传统”,在中国的普及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汉服复兴运动”最早被认为是2003年开始,郑州市一名电力工人穿着古代服装走在街市,因奇异装束被媒体报道,当时舆论认为这是中国被遗忘的服饰传统,也让2003年被认为是所谓“汉服元年”。约在2010年左右,汉服社群开始在台湾兴起。

离散港孩不回家过年:我们与加拿大、英国、台湾的港人家长与孩子们聊了聊

刚刚移民的香港孩子,今年过年怎么过?2019年,香港爆发反送中运动。2020年6月,中国正式通过香港《国安法》,随后香港出现多批移民潮。其中,许多家长带着年幼的孩子离开故乡,前往各国重新落地生活。面对学校新生活,在异乡教养孩子,对孩子们有哪些影响?身为双亲,亲职如何在异国有所转变?他们又如何思考下一世代离散港人的教养与认同?

“为什么你在国外学中医?”在澳洲做中医的生存挑战

与推行“中西结合”治疗方式的中国不同,在澳洲,中医被划分为“辅助医学(allied health)”,因而在新冠疫情中,澳洲当局并没有将中医当成是主要治疗手段。此外,在澳洲的医疗体系下,中医属于辅助医学旗下的自然治疗(traditional therapy)类别,而自然治疗除了中医外,还包括多个国家和文化本身的传统医疗体系。

哈佛大学校长辞职,甚嚣尘上的“反犹”指控背后,是借题发挥的文化战争?

单独看这两位名校校长的下课似乎是巴以冲突后的“公关”失误,在盖伊身上还有学术研究不严谨的个人缺陷,可是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两位校长在学校外承受的指责与压力远超学校内,而类似美国精英学校受到的外力也不是巴以冲突爆发后才出现。从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到DEI,美国高校特别是哈佛等精英大学在美国社会左右撕裂的大背景下,越来越难以获得独立于外界纷扰的象牙塔环境。

无薪试工、拖欠工资、没有工会:如今的海外年轻华人打工人怎么保护自己

“华人员工最容易压榨”?甚至“华人最坑华人”?这似乎是一个海外移民之间流传的未经证实的印象和迷思。在多年以来的普遍印象中,华人新移民吃苦耐劳,不擅长主张权利,常常为雇主欺压,而华人社群之内的互相雇佣,也给予一些华人雇主剥削员工的机会。这一现象如今存在吗?在一些行业,比如服务业,华人员工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华人较少建立工会等维护自身权利的组织这种看法,是否也是一种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