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层的狼
基因层的狼

PTSD的姥爷4

姥爷的家在东北,和现在有些奇怪的守岁。


姥爷家在辽沈平原靠近大海的地方,近千户都是一姓,聚居在一起。从妈妈嘴里,我知道那里主要的土地并不是大家对东北的印象,都是黑土地,而是沙土地。沙土地上产粮食不如黑土地产量高,但是还能生产更值钱的经济作物。比如花生,芝麻,和棉花。村子边有一些大沙丘分布。大沙丘中间有一个面积不大不小的湖。每年入冬,村子里的劳力们会集合起来,把水排干,抓里面的大鱼,然后分给每一户,能一直吃到过年...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守岁。守岁,在今天的我看来,其实有些莫名其妙无厘头:一年365天,为什么要在过年那天通宵不睡,还要吃一顿十一点到十二点之间的丰盛大餐当夜宵。难道就为了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也太超前了,姥爷他们那个时代,有个鬼的晚会?!

原来,这一切的习俗,其实本来是为了大年初一的祭祖拜年。妈妈说,那个时候,当然既没有电视,也没有晚会,甚至连收音机都没有。除夕的晚上,大人们是都有的忙的,不会睡。但是孩子们,尤其比较年幼的,一般还是按照原来的作息时间,天黑了就安排睡觉了。等到吃年夜饭前的时分再喊起来穿新衣、放爆竹。大人们忙了几天了,忙的还是准备年夜饭和祭祖的用品之类,总之还是围绕着过年来。包括大扫除什么的,都要在这一天子时之前搞定:正月里的讲究太多了,连垃圾都不能随便扔的,不然就是见财化水的坏兆头。不提前准备好,进了正月就要更麻烦,会被笑话不会过日子,更容易引来家里长辈不开心。鸡鸭鱼肉之类的,一般都没有的二份,都是整盘备好送去祠堂,要先祭了祖,才能吃。大部分人家,不要说一年到头吃不到两顿饺子,就是年三十,吃的饺子也不是纯粹白面猪肉的,而是掺杂了杂粮面素馅的。

姥爷是长子长孙,要是有宗族的话,估计就是族长了。但是他们那边没有宗族这样的组织,也就没有族长。不过宗族的族谱,比日历还厚的一大本黄纸族谱,是存放在姥爷家的。族谱,按照妈妈的说法,那时是全族都非常看重的东西,家里添丁进口,起了名,就要更新进族谱。放在哪家,不光看辈分长幼,还要看为人处世,可不可靠。妈妈那时年纪小,不知道这本族谱,是从什么朝代开头的,也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

村里还有一个祠堂,也是姥爷家负责日常清扫照顾管理。除夕之夜,爆竹响了,就是除夕饭该开席了,不过很少有聚在一起吃的,一般都是在自己家吃。吃完后,女眷孩子在家收拾家务,姥爷就要打火把或者灯笼出门去祠堂开门了,祭品是白天就备好了的。这个时候,整个村子家家户户都有人打着火把或者灯笼出门,很快在通往祠堂的路上形成一条火龙:因为全村一姓,午夜一过,就是除夕已了,那就是大年初一。大年初一,第一件事,一定就是去祭拜祖宗。所以不管顶风还是冒雪,就是下刀子,大家也都要到祠堂聚齐。到了祠堂,三扣九拜祭完祖,并不是大家散了,各回各家,而是开始全村大游行:所有人,依次按照辈分高低年龄长幼,从高到低的顺序,跟着主人公,到他家里去,去给这家的主人,或者说长辈们大礼拜年,领压岁钱。受过拜的主人们,到家了,一般就不用再出去了:因为比他辈份高的,他已经去过了。后面去的人家,只能比他辈份低,年纪轻,只有他等着受礼,没有大年初一他上门去的。况且辈分越高,一般年纪越长,早点结了拜年的事,往往还能打个盹小憩一下养养精神。这么一圈游下来,等到最年轻的一辈年青人回到自己家,一般天都大亮,家里有牲口的,早就该起床照看了。于是又是一阵热闹的鞭炮,开始吃开年第一顿,初一的早饭。这是住在一个村的,祭祖拜年都方便。不在一个村的,那就要初一早早出门了。太平年月,没有宵禁等限制的话,就要半夜出发,上门去祭祖拜年了。

待续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