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Do 微讀
We Do 微讀

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想好好讀一本書越來越困難。 在微讀空間裡,只有你和書。 書評、書單、書籍介紹、閱讀感想 收聽Podcast「微讀電台」,每週五晚間8:00與你線上說書。 合作洽談:smartwenwei@gmail.com

【書評】無處安放的靈魂,四處漂泊的路上:赫曼·赫塞 《流浪者之歌》

我想閱讀世界這本書,閱讀我自身存在這本書。

前言

「流浪」對我來說一直有種詩意的特性。

或許是因為受到傑克·凱魯亞克《在路上》的影響太深,也或許是因為我始終覺得自己的精神時刻都在流浪。

我流浪於各種知識之間,流浪在無數本書海之間,包含流浪在這本幸虧沒有錯過的《流浪者之歌》。

不可否認的是,起初我並不明白這本書的寓意,我純然是被優美的書名打動,卻沒想到手中這本竟然是經典中的經典,也意外開啟了我對德國詩人、哲學、小說的興趣。

作者赫曼·赫塞是在194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樣的頭銜意味著他的思想與創作,將永久流傳於後世。

自我既重要,又不重要

故事中描繪著一位貴族少爺悉達多尋覓自我的過程。他在年輕時,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習得了許多知識,但他總覺得,這些並無法讓他感到滿足,反倒是越來越不懂「何謂真實的自我?」。他覺得,知識並非智慧,未能將其融入於人生中的,都是難以觸及自我的。

可以說,他是為了想要知道何謂自我,何謂人生,於是踏上了流浪的旅程。

這場流浪,從結果上來說,是一趟成長必經的過程。

悉達多在流浪的過程裡,和沙門學到了怎麼脫離苦痛,從商人和妓女身上學到了怎麼漂泊在世俗的物慾中,接著他在經歷過這些種種後發現,原來他年少期間學到的知識,便會在此刻,隨時間轉化成身上的智慧。在親自體驗過痛苦、沈淪、縱情之下,理解了自我的存在。

好吧,有點玄,我知道。但這本融合作者自我思考與哲學、佛學的書籍,就是要讓我們從最深層之處回看自我、認識自我。

只有在真正認識自我後,才能拋下自我,用著最寬容的心,接受與愛上這個世界的所有。

等待、思考、齋戒

故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悉達多在遇到妓女後,他被對方的美貌深深吸引,但妓女卻問他:「你有什麼可以給我的?」

去找她的人,要不就是可以給錢或給權,但悉達多身無分文的前來,並無法帶給她任何收穫。悉達多想了想說:「我有三項技能,等待、思考和齋戒。」

妓女不以為意,因為這些都無法量化成錢財,於是要他等到成為一個體面的有錢人後再來找她。

我看到這段之後想了很久,這三項技能確實都是我們現代人生活中所欠缺的。

首先是等待。我們哪有耐心等待,發出一篇貼文就急著刷新看看回饋,做出一點小創作就等不及想要開花結果。等待,確實是一輩子都需要學習的課程。

再來是思考。我們是不是已經變得越來越少思考了?隨著各種智慧型科技的發展,隨著AI機器的持續進步,它們早已變得比我們還會做決定,而且可以不帶情緒的做決定。而我們也受惠於這些方便,漸漸的不再仰賴自己的思考,或是不再需要思考。但,我們真的不用思考嗎?這同樣也是值得我們反覆學習的部分。

最後則是齋戒。齋戒聽上去比較像佛家勸戒,但以我看來,齋戒其實就是一種節制。知道什麼東西只要足夠就可以了,無論是物欲還是各種五花八門的誘惑,適可而止,永遠都是一門必學的功課。

而這樣看上去簡單樸實的三件事,才恰恰是我們用金錢難以估算、用時間難以衡量的寶藏。

結語

有一些書籍,值得每個階段的自己反覆觀看。

我曾說過,「書有的時候會跟著人成長。」

這句話不是隨便說說,因為它真的會變,會變得更親切、更動人。

但有的書它會恰巧的出現在適當的時機,讓你可以讀懂它。

老實說,像《流浪者之歌》這本書,我在更年輕的時候閱讀,恐怕是很難理解它的意涵。又或是,等我再成熟一點後讀,或許又會出現和現在不同的感悟。

總之,它是會變的,會因為我們的閱歷增廣之後,產生改變。看到的重點和視角都會不同,我此時所記錄與分享的,不過就是現在的心得,不代表以後,也不代表從前。就像書中出現的那條河流般,只存在於此刻。

所以啊,你無論何時翻閱它都可以,反正總會有那些,你現在不看,往後也會想看的書。

期待你也可以在讀完這本書後,和我分享你的心得喔~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