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非
王文非

一个写作者。关注女性权益、审查制度和各类社会议题。Creative writing in fiction track.

为什么我一再反对劝女性“注意安全”

最近发生了三起热议案件。5月24日下午五点左右,南昌市三名实习女律师下班回家,在市中心地铁站附近,一名中年男子突然袭击其中一名女律师,造成她抢救无效死亡。5月27日晚,重庆渝中一男子鲁某当街杀妻,致其伤势过重离世。6月22日,大连一男子深夜在街头暴打一女子,68秒内用拳头重击该女性头部19次,脚踢10次,在女子昏迷后将其拖走。

这几起对女性发起的袭击案件因为其手段的残忍和时间距离的相近,再度引起了很多女性的恐惧。我看到了新一轮来自警方和网友给女性的“安全出行常识”,“我爸教给我的自保策略”,而与之对应的,是一次众多女性对“注意安全”这类提示的反对。

对待女性这样的反对,我已经不止一次看到类似的说法:劝女人注意安全,不走夜路、不穿暴露衣服是好意和常识;劝女性注意安全和反对犯罪并不冲突,较真的人太不领情。我想,既然我们经常谈起常识,不如好好谈谈什么是常识,以及当我们说常识时到底意味着什么。

常识在汉语词典里的含义比较简洁:普通的知识,一般的知识。在英文语境下,稍微复杂一些:关于日常事务的良好判断力;几乎所有人都拥有的感知、理解、判断能力。不过在各个时期和各个国家,人们都对“常识”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标准。其实只看定义的话就可以看出,“常识”是个相对模糊的概念。

我想讲几个跟常识有关的故事。知乎有个问题是“人在医院能无知到何种程度”,说到有医生跟病人解释半天某种药不可以吃,要塞进肛门。病人反复问,那我怎么吃呢?最后医生没耐心地大喊,这不是吃的,要塞进屁眼,屁眼知道是什么吗?很多人哈哈大笑时,可能意识不到,“肛门”这个词并不在很多人的生活用语里。

前两天我刷豆瓣,看见一个豆友说起芫荽,有人评论道,香菜就香菜,还说学名,真是装X。底下一堆豆友跟那个人讲,南方很多地方人们就是管香菜就是叫芫荽,很多老人家反而不知道香菜是什么。

我最近一直在想,都市报的消失,大型新闻媒体的衰落,让我们接触到专业、冷静、全面报道的机会越来越少。过去阅读一期报纸、周刊,看到不同题材报道的习惯已经被打破,而微信、微博、知乎的精准推送和定制阅读模式,单一的搜索引擎,让我们反复消费与我们相似的人的观点和知识,让我们眼前的世界越来越窄,也越来越难接受不同的观点。过去几千字的文章可以慢慢读完,如今可能140字的微博都嫌太长,可以快速一滑让它消失。当我们嘲笑别人无知时,我们自以为的常识可能只是掩盖住的偏见而已。

回到很多女性反对“注意安全”的劝导上。为什么那么多女性对这样“善意”的提示,对这些“常识”感到不满、甚至愤怒呢?

我想先说几个数据。全球范围内,凶杀案的加害者和受害者都是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占78.1%,女性仅为21.9%。在202个国家/地区内,193个国家/地区都是如此,中国2012年的数据也完全符合这个情况。按照这个情况的话,按说更应该被提醒注意安全的应该是男性才对。然而对于女性群体而言,大部分女性从小就被灌输世界的凶险、出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而一次次有女性受害的案件传出,也是女性最感到恐惧。为什么女性这么“不理性”,这么“敏感”呢?

在《南昌红谷滩杀人事件:女性的受害忧虑与社会信任危机》中,作者陆贽提到,Keneth F. Ferraro提出的“性侵阴影”假说。即,性侵基本都是男性针对女性的犯罪,而很多其他犯罪,如入室盗窃、抢劫,都可能演变为性侵,因此导致了女性的担忧。另外,“男造环境”,即社会空间以男性主导进行设计,而没有考虑到女性对人身安全的需求,也使得女性在使用公共空间时加设了很多限制。更何况,男性与女性的生理差距,也使得在二者发生冲突时,女性基本没有能力抵挡男性的攻击(除非用武器)。

前一阵有一张图在国外社交媒体上非常火,研究者分别问男性和女性,你做了什么来防止自己被性侵?女性那栏写了无数答案,而男性那栏下面是:“没有,我没想过这事。”当人们劝女性注意安全时,我真正想问的是:有不注意安全的女性吗?

http://violencepreventiongreybruce.com/2018/12/what-is-rape-culture-and-how-do-we-change-it/

劝女性尽量不要夜里回家的人们,可能意识不到很多女性也和男性一样辛勤工作,会加班,会出差,会工作到很晚。是不是这些女性就不要工作了,或者得为了安全换个工作?不要夜里打车?也最好不要穿裙子(即使研究一次次告诉我们,穿成什么样都会遭遇强奸,甚至罪犯会更愿意挑穿着保守的女性下手)?

在《故意杀人案件中加害人与被害人关系的实证分析》一文中,在400例故意杀人案中,加害人是男性的占85.9%,被害人是女性的占53.4%,三分之一的案件是因为恋情。按照实情的话,是不是女性最安全的活法就是不要结交男性朋友、男朋友,不要结婚呢?

为什么我们这些女权主义者要这么“不领情”、这么“较真”呢?在我看来,劝女性“注意安全”实在是一种很脱离女性生存现状又不负责任的提示,尤其是这个劝告来自警方大V的时候。我们难道不知道如今法律的执行层面,对女性的保护有多么不力吗(不知道的话,请看看董珊珊案,请看看安徽陈晨案)?看看重庆这起案件,多少人为了“出轨”的妻子被杀而叫好,又有多少人在知道加害者才是出轨和反复伤害妻子的那一方后,大呼“反转”呢?反转在了哪里?难道一个女性受害者只要没有被欺凌羞辱到极限,就不值得同情吗?在女性不断自我审视做了哪些“不够安全”的事情,不断缩小自身活动空间时,女性群体已经实质被置于犯罪案中的责任主体上。如果你受到了侵害,那可能是因为你没有足够“注意安全”。让我们不要再忽视文字对思想的影响了,否则历代的文字狱与文字审查又何以反复出现呢?

女性的现实是怎样的呢?6月22日男子暴打女子的视频流出后,全网轰动,一位网友@薛好大 说道:

说真的,昨天那段视频,大大超出了我的认知底线,在此之前,我不敢想象现实中哪个男人会那样去蹂躏一个女性,无论如何也脑补不出那样的画面。今天阿姨来,我把视频给她看,她的反应也出乎我的预料,她说,我们农村这样打老婆的多了,就那样踢脑袋,有的还用棍子打...听完,我心态崩了。

可见,这样的性暴力,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冰山一角,是一些女性每天的日常。而在她们(我们!)在吃饭上不了桌,不得不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兄弟,在饭桌和办公室忍受着男同事、男上级的黄段子,在公交车上穿裙子被”顶族“骚扰,在感情关系里遭遇家暴,关系内强奸,或者被男性死缠烂打威胁偷拍,得不到有力的保护时,却对她们说”注意安全“、”做这些可以保命“,简直不能再讽刺了,不能再”没有常识“了。

2014年的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上,有一件特别的展品,是深圳电子工厂女工穿的无钢圈胸罩。电子厂的女工进出工厂都要经过安检,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会遭遇安检人员的性骚扰,于是她们选择了穿无钢圈内衣。女性为了保全自身要武装到内衣,这是多么无奈而微弱的自保。

如果真想要保护女性,以及保护任何一个公民的安全,那么就需要全社会来重视公共空间的设计,推进性别平等,对性暴力的更完善立法和执行,扶植贫困地区的经济、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在一份2017年发表的研究中(见附录),学者也提出了中国不平衡的性别比与犯罪率提高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对那些罪犯的谴责、对不够完善的立法、对不够公平的现状也可以如提起“注意安全”般频繁,女性们又何需因为一句“注意安全”而不满呢?

最后我想说的是,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的常识,有的只是不断推动的认知。与诸君共勉。



附录:

Lisa Cameron, Xin Meng, Dandan Zhang, China's Sex Ratio and Crime: Behavioural Change or Financial Necessity?, The Economic Journal, Volume 129, Issue 618, February 2019, Pages 790–820, https://doi.org/10.1111/ecoj.12561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