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如也

@welcom99

《朋党论》 [宋]欧阳修

朋党论 [宋]欧阳修 原文 臣闻朋1党2之说,自古有之,惟幸3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4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5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6党引7以为朋者,伪也。

《论语》12.3

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1,其言也讱(rèn )3。”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4之难(nán)5,言之得(děi)无讱6乎!” 1仁者:有德者之称。指仁人。2.言:说;说话。说出的话。言论;见解;意见。3.讱:说话谨慎。

《论语》7.30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仁: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仁德。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2.远:本义为遥远。3.欲:想要,希望。4.至:到来。孔子说:“仁德遥远吗?我想要仁德,仁德就到来了。”

《论语》4.7

4.7 子曰:“人之过1也,各2于3其党4。观过,斯知5仁6矣。” 1.过:《康熙字典》罪愆也。罪愆:罪过;过失。2.各:每个,各自,彼此不同。3.于:由于。4.党:《说文》不鲜也。不鲜:不善,不美。5.知:《玉篇》识也,觉也。识:知道,认得,能辨别。

《论语》4.1

4.1 子曰:“里1仁2为美3。择不处4仁,焉得5知6?” 1.里:通“悝”。悝:心里边。《说文》:居也。居:指存;存心。2.仁: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仁德。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3.美:《说文》:美与善同意。《正韵》:嘉也,好也。

《论语》8.9

8.9 子曰:“民1可2使3由4之,不可使5知6之。” 注释: 1.民:百姓,平民。泛指人。2.可:应当,应该。3.使:使,让。4.由:《广韵》从也。从:遵从;遵照。《博雅》式也。式:《说文》法也。法:《康熙字典》礼法也。5.使:使,让。

《论语》14.3

14.3 子曰:“邦1有道2,危3言4危行5;邦无道,危6行言孙7。” 1.邦:《说文》国也。古代诸侯封国的称呼。2.有道:指政治清明,有德政。有:存在。道:道德,道义、正义。3.危:端正的,正直的。4.言:言论;见解。5.行:行为举止。6.危:不正的、偏颇的。

《论语》4.16

4.16 子曰:“君子1喻2于3义4,小人5喻于利6。” 1.君子:品德高尚的人。2.喻:《广韵》:本作谕。譬谕也,谏也。谕:《说文》告也。告诉,使人知道;明白。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其改正错误或过失。3.于:引入原因、目的、目标等。

《论语》8.14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位:职位;地位。2.谋:图谋;谋求。3.政:政权;权柄。孔子说:“不在什么地位,就不要图谋那个地位的权柄。“

《论语》15.15

15.15 子曰:“躬1自厚2而3薄4责于人,则远5怨矣。” 1.躬:《说文》身也。身:品德;才能。自身;自己。2.厚:丰厚。3.而:并且。通“能”。4.薄:《康熙字典》少也,轻也。少:使少,减少。5.远:离开、远离。孔子说:“丰厚自身的品德且能减少责备他人,就能远离怨恨了。

《论语》8.17

8.17 子曰:“学如不及1,犹2恐失之。” 1.及:《说文》:逮也。逮及(达到,到了某种程度。) 《广韵》:至也。至,达到。〈文言〉准则。以为标准或原则。2.犹:还,仍。孔子说:“学习的如果不能掌握,不能达到标准,所学的恐怕仍会失去。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