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ska
toska

we have to be very strong if we want to do something very wrong

我的爺爺

(编辑过)

“英華中學我知道的,我還在那裡讀過幾年書。”

如果記憶沒有出錯,這是爺爺當時的回復。

大四上早期電影研討課,我學期論文的主題是在紐約小意大利拍新聞片的一位電影人。做檔案研究時偶然得知他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曾跟着基督教青年會 YWCA 來華,在福州英華中學教了幾年書。世界很小,如此遙遠的兩端,竟存在着奇妙的連結。

我當時的反應,現在回想起來也很幼稚,爺爺的青少年,上的是有外教的學校啊。

在我的童年記憶裡,爺爺和單車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他很喜歡騎單車,在老城區的小巷子裡穿行,直到有一天身體條件不允許了。行走、騎車、開車,這些看似瑣細的事情,其實都是人的行動力、自主性的體現。後來爸爸告訴我,爺爺這輩子最遺憾的事情,是不會開車。

他對遠方應該一直是有向往的吧。

小學時,我最喜歡的時光,一是放學後和奶奶一起走回家,還有就是做完作業之後和爺爺一起看《海峽兩岸》,電視裡切換播着施明德的靜坐抗議、藍綠陣營的搏鬥,那個時候兩岸議題還是有討論、對話的空間的,人與人之間還是存在交流的欲望的。至於其他,我卻記不起來了,好像除了討論政治新聞,我們並沒有説太多別的,但僅是這些,對我産生的啟蒙影響已是至爲深遠的。

初中的某個早晨,在強烈情緒的驅使下我跑出教室、在教學樓的走廊上呆站了好久,那時候的我還不知道人的心理是如此複雜的一張網。那是爺爺做手術的日子,即使在十年多後的現在回憶起來,當時的那份情緒依然是模糊的,找不到合適的解釋,是突如其來的不安和恐懼無從安放,是恍惚間湧上心頭的悵然若失,卻又始終説不上來、無法準確描述。在那之後,爺爺在我印象中就是逐漸老去,一點點地垮下去,好像在做一段漫長的告別。

奶奶、伯伯、家裡的其他人,照顧了他很久,他從再也不能騎車、到不能坐公車、不太能走路、出行只能坐輪椅,到最後,連下床都困難,從希望到失望,再到等待告別的時刻。

我不清楚他晚年那些孩子氣、任性、執拗的想法和行爲,是否源自於對自己的失望。他應該是一個很要強的人吧,年少時爲了入黨跑到防空洞里、又被父母抓回家,後來在大學裡掌握着分配的權力,即使後來受挫依然幸運地能坐擁些許驕傲。他對自己失望嗎?在他眼裡,人生最後時光,究竟是力不從心、無可奈何,還是慶幸、感謝身邊有不離不棄的妻兒?或許這兩種情緒從來就不是互相矛盾的,共存才是常態。

他有很多毛病和缺點,從爸爸的回憶中我了解到他曾是個嚴厲苛刻的家長,有時候會莫名嚴肅,只為了讓人害怕、敬畏他,想在子女心中塑造一個權威形象,這是很多中式家長的通病吧。他很自我、甚至有些自私,他希望事情按照自己想象的方向髮展,即使他已無法對其施加控製,進而做出不少忽略甚至傷害他人感受的事情。

他是不是對自己有很多失望和不滿?是不是隨著衰老,這種不愉快的情緒會越來越失控?在他還可以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忙於收集自己英年早逝的哥哥的歷史材料,做一些在這個時代不太被重視的事情,那是他唯一能抓住、覺得有價值的事情吧。

他是不是一輩子都在追尋哥哥的腳步,卻覺得自己永遠追不上呢?

那個只存在於爺爺的講述中的名字,民國時期的浙大高材生、冩着一手漂亮的英文字、分析中國土地經濟歷史和政策。他在人生最意氣風髮的時候離開,沒有經曆中年危機、老年頹喪,他活在別人的記憶中,像一個完美的傳奇,因為被自己人誤殺的地下黨身份,始終無法擁有一段完整的歷史講述。在爺爺看到日漸水腫的肚子、僵化的雙腿時,會想起那個見不到他奮鬥的事業成真、甚至見不到自己當時即將出世的孩子的哥哥嗎?如果有的話,他是羨慕他不用經歷之後人生的種種走下坡路、還是為他在人世間存在的時間太過短暫而難過?這兩種情緒也不是相互矛盾的吧。

爺爺的一生,經曆了中年時的調動,從大學到企業,應該有很多不順和不滿,其實我也是從爸爸的講述中一點點地拼湊起他的早年故事。人的一輩子,究竟要經曆多少呢?如果沒有辦法做好每件事,到最後又該怎麼來撰冩。

《人生大事》裡,小女孩叫殯葬從業人員種星星的人,這是多麼童真的説法呀,離開的人,變成了天上的星星。

爺爺是否在另一個世界裡和他想念已久的人重逢了?他應該見到自己敬仰但相識不深的哥哥了吧,有講他爲之犧牲的共産主義中國這七十年髮生了什麼嗎?他的哥哥會作何感想?他有見到他的爸爸媽媽嗎?告訴他們離開了林學院後家裡髮生了什麼事情嗎?他有見到他一直稱讚的堂侄女和女婿嗎?他有見到曾經的朋友和同事嗎?他有見到奶奶的爸爸媽媽嗎?有的話他會想和他們講些奶奶的經歷嗎?另一個世界裡一定有很多很多他想見的人,他們應該還在敘舊吧,那麼多年沒有見,一定有很多話要説。

我的腦海裡時不時會想象七八歲時候的爺爺背着書包去英華學校上學的樣子,雖然從我有意識起他就是個老人的樣子。那個畫面裡,很多小朋友奔跑着進校園,街道很窄,是木質結構的嗎?路上應該都是騎樓。老師中應該有個叫傑佈森的紐約人。民國時期的福州,是誕生冰心、林徽因的城市啊,市井中的些許文化氣息是可以被感受到的吧。時間怎麼會過這麼快,都快 2030 年了。

那時候的爺爺在想什麼呢?他希望長大後成爲什麼樣的人呢?他想在哪裡度過他的一生呢?八十多年過後,他實現了多少呢?實現或者不實現有本質區別嗎?

我讀中學的時候,爺爺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要是能活着看到你上大學就好了。” 後來我上了大學、畢了業、工作了、又繼續上學,很遺憾,爺爺終究是沒有等到我博士畢業的那天。我不知道他會不會爲我驕傲,應該會吧,他是如此崇敬他有學問、有理想的哥哥,他應該不管怎樣都是會尊重文字、思想、學問的人吧。

我筆下的爺爺,又有多少是真實的呢?如果他在另一個世界能讀到這篇文章,會不會生氣,覺得我過多揣測他的想法呢?是否會覺得我的想法非常不準確、甚至誤讀了他?會不會不開心我還偷偷穿插了一些小批評呢?過世的人是可以任人解讀的嗎?我冩的一切又是否有意義呢?

我希望他覺得自己度過了尚可的一生,在老去的時候,愛的人始終陪伴在身旁,這終歸是件很幸福、難得的事情。人啊,從一個小小的身影,到一個老去的身軀,這一生,要經曆多少,寫下的才是真正的完結篇。

所以我們都要好好活着,直到死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