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elleLU
MichelleLU

[停更]寫一切關於你我存在的兩個城市的故事。 https://campsite.bio/ataleoftwocities

02/22電子報:陽光普照大地回燒

newsletter 02/22 on what an amazing spring

請大家多多支持與鼓勵訂閱我的電子報: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


Good Evening!

大家晚安!今天,我是覺得一整個熱爆拉,我又再一次站在等學校公車站第一位,今天是新的一學期的開學第一天 (02/22),那陽光就這樣毫無阻攔的噴射,噴濺我身的汗水,就好像泰國的新年潑水節,到底是有多歡迎我;也不知道科室,沒錯我又來值班了,現在好像每一個人都喜歡跟我調班來著,科室的冷氣,開到了20度,它那溫度還是降不下來,一整個還是悶,加上那炙熱的陽光,閃閃動人,更是熱情滿滿啊!(呵呵呵,苦笑)。

疫情快訊:敏迪導讀整理的這一篇,很不錯,請大家一起來參考-2/22 哪些國家接種疫苗的速度最快?又怎麼看疫苗外交?下面這一張圖,相信可能今天洗版了大家的社群媒體平台,讓我們一起為不僅是美國,更包含全世界,默哀這些不幸逝去的性命;AZ-Oxford疫苗,下一週就要抵達台灣了,共有20萬劑,但看起來好像大家對於它的療效還有副作用有所質疑,再加上已經出現多個國家宣告緩打,但問題就來了,除了疫苗的接種有它的優先順序,但站在第一批的醫療現場的醫護人員,會選擇先到的AZ-Oxford就打了嗎?這順序有沒有強制力?那如果不打呢?陳時中說了這些解釋;但我仍然有這種感覺,這20萬劑是不是就會這樣放水流了?;
photo credit to NYT; 每一個黑點,代表每一個逝去的,因為新冠肺炎,美國人的生命。

今天顯然是非常多事的一天,除了值班之外,一來學校入口網就當掉了,可能也是一種祝福吧 (不是陽明交大嗎?XD)!但是另外還有兩場的諮詢,有關於研討會的口頭報告 (oral presentation) 以及 統計分析 (SPSS) 的討論,我覺得很棒,至少我還有一些功能性存在,也可以好好再複習一遍學習過的知識和技巧;很有趣的是這一個研討會(EAFON,好帥的縮寫和發音;East Asian Forum of Nursing Scholars,東亞護理學者論壇),改為全面的線上虛擬,所投的口報是限時八分鐘 (這到底是怎麼一個境界的短?要不要直接改為Elevator Pitch?XD),不是線上即時的,而是每一個入選者必須要上ZOOM自己預錄之後,把錄影音檔案上傳到大會的系統;有意思!

photo credit to http://bit.ly/3pPjkQF

一早來到學校,就定位之後,就對著我的台北Cuisine Seekers (沒錯,不是什麼正經的群組!但我們很認真吃) 大聲宣告:

開學愉快!這是新的也是最後一個學期,讓我們大家一起衝過去,永遠的結束它吧。

結果立馬被截圖了起來,害我龜縮想要收回沒有機會,只好-硬著頭皮,就是要沖出這五十哩最後的迷障了!總而言之,就是一無反顧地往前衝就是了。大家加油!一起加油!


新聞快訊:預告一下,228連假,下星期一 (03/01)沒有電子報喔!緬甸軍警鎮壓,開槍暴力事件不斷,台灣政府準備出機協助撤僑;中國印度邊界衝突,還吊出 (還是規定) 出生台灣藝人丟人現眼 (凸凸),但我相信也是台灣媒體刻意報導,可以省省了,這種新聞確實是低落更越來越沒有人會理了;

找搭擋一起主持Podcast,可以讓身心更健康?from 書 [開始Podcast]

這一本書我之前有在電子報裡面分享過幾次,到目前為止的三集Podcast的錄製,我有許多的準則信條,是來自於這一本書 (入門第一本;其他都是散落各地的網路分享文章或者是長短不一的Podcast免費教學);最近Readmoo也在推另外一本書:如何做出爆紅Podcast? (當然我應該沒有想要爆紅的企圖就是了),讓我讀讀再來跟大家分享分享!會以這一篇書摘為引子,是因為今天也發生了一件事情,剛好最近比較有在集中的討論Podcast這件事,所以我想要來說說:到底我對於我目前所進行的電子報 (newsletter),或者是Podcast (Ms. GG做的the GG show),來解釋一下,我到底擘劃的是屬於怎樣的一個發展藍圖,當然我的這一串的想法,除了我自己原生開始的念頭,到我開始自己一個人下去做下去寫,到之後為了要更有 input-output-feedback 的這個模式,也和許多親朋好友有做個多次的討論,而到目前為止,我認為參考了許多很不錯的意見還有法,我更也越來越興奮,更想要繼續做下去這些事情。

我一直對於資訊的蒐集,非常的著迷,也非常的沉醉,因為我總覺得自己看得不夠,即便這資訊量分散 (scatter) 的程度已經不是我所能夠掌握;我自己也認為我是被 資訊 或說 知識 所詛咒的人 (但我絕對不像是東尼史塔克那樣),因為我總覺得我看到的聽到的好像都缺了什麼,是否可信姑且不論,但至少討論的架構完整性,顯然都有缺陷;這樣的狀況,隨著網際網絡的發展,在到自媒體的時代,進展到現在社群媒體的態貌,就是碎片之後更進入粒子化;所以逐漸的有同溫層的用詞產生,但我們可能其實都知道,同溫層其實也沒有那麼廣泛的一層,大約只在那伸手可及的一個範圍的一小搓人而已 (orz);我們甚或逐漸放棄決定自己想要看什麼,而選擇讓龐大機器平台餵養的食糧,或許我們自認吃到飽吃很撐,但可能我們營養不良卻也不自知。

我曾經希望打造一個資訊平台,就在我工作的那些年,特別是在我來自的背景,我希望剛好有這樣的資源,可能可以將這樣背景相關的資訊,都做得更集中更方便,讓來自相同背景的使用者,可以獲得他們也認為有用有幫助的資訊;那個時候是有個組織在做這件事情,也有一套方式去把相關的資料與資訊,透過固定頻率的更新方式,以一個網站為中心,再擴散到 (分享) 社群媒體的帳號 (FB) 以及平台 (粉絲頁或社團)。但這樣姑且也就是讓資訊更集中,或許有經過初步的篩選 ,但顯然它的發展以及擴展,是原地止步的。這一個階段,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選文的品味以及產生的共鳴,並且單純的分享 (差不多就是看到一個連結,分享這個連結的概念) 是無法吸引到更多的目光的。

所以,我在離開這個工作的時候,其他事情就算了,我認為這應該是我所認為我的最大的遺憾;這幾年我,時不時地回想,當年的失落可能有許多的原因;一者,我可能也未能夠找到一群人 (哪怕是這一群人是大學生-多以工讀生的角色參與 或者是出了社會工作的人-多以額外工作之餘的時間奉獻),參與過訓練、培訓的人,一起來著手這一個資訊篩選的步驟;甚或我都無法確認到底是不是有沒有人想要做?一起做?;二者,如果這不是一個最大的公式與模式,那到底這一個背景領域內的人,所需要的是什麼?所想要得到的是哪些?這是我一直給我自己丟射的疑問句,講一句比較快的好了-沒有人覺得這是件重要的事情!哪怕是從學校的學生角度出發,或者是到已經進入社會職業的人的角度出發,這就是一件曲高和寡,不需要也不值得一起努力堆砌的一件事情。當然,這問題-我更期待第四集的Podcast錄製,能夠獲得一部分的解答?

但或許有更大的問題是,我的野心太大,因為我想要做所有人 (這時候可以想像千手觀音,一手一手的打在我臉上),或只是我想要做所有這一個背景領域的人;但比起我這個間接的人,其實我覺得或許我一點都不了解這一個族群;而有時候也會想,這一個族群只有在一些特定炒到爛掉的議題上面才會有聲音,但其實社會的起伏運動,基本上有感覺這族群似乎永遠都是個議題外擦邊球的人;一者對於自己領域內的議題是否有關心或是否有在乎,我相信很多都是事情發生之後 (真有發生事情;但其實太過安逸?),才會有所感覺和想法,但很多時候議題是不斷積累起來的,蓄積那發聲的能量;再者,是否執業的環境與社會太過脫節,就如其名的over-the-counter,似乎就這樣可以一直做到不能夠做的那一天為止 (而從藥局分發口罩這一件事情,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所以其實,在那一次的嘗試之後,我等於是退回了-自媒體的狀態,但還都是有一搭無一搭的不斷更換社群媒體帳號 (不要問,很恐怖;失了魂一樣地) 的分享,就純粹是分享而已;而其實想想,似乎做的這個動作,就只是不停的拋接,我看到什麼,我分享什麼;我沒有想過更進一步,更多做一些的策展內容;更沒有想過要多做一些互動,多做一點宣傳、行銷等等的。這裡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永遠等著人家來看到你所寫的、你所分享的,這樣的被動心態以及手段,除了你寫的文章哪一天被哪一個名人KOL給分享的爆紅的那一天之類的事情發生,我可以說-被動就是等於靜默,差不多的意思。

我再往前更進一步的作法,就來到了這一份電子報的產生-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我對於自己的期許還有更實務的規定是:

我目前只能夠跟大家分享的是 (畢竟我只是剛剛起步的老人新手;或許未來可以有更多),那就是這是一條完整的生產鏈,我所想像的!從資訊的閱讀、來源、判斷、收集、篩選、分類、累積、策展、編寫、置入、故事、主題、區塊、層次、切割、產出、分享、互動、溝通、反饋、修正、累積、點擊、討論、變現等;從原本的文字,更加跨展到聲音,我想做的是一個可以有主題策畫,在選擇各種可能的媒介與媒體呈現,然後再透過各種不同的媒體與媒介,做不同層次的展示,或深或淺,或靜或動。

現階段的我,確實無法做到完整的這個產出的流程,多是我自己一個人 (頂多我可以說或許我真的想過一遍了),也只能夠做我一個人能夠在取捨之後,做到的;可以是個 品牌,但我更希望的是,這品牌是由更多的來源,更多的領域,更多的專業,更多的混搭之後的,一個總產出,我希望她會長得漂亮!所以我不斷的試驗,而今天我所獲知的這件事情,其實我很滿心歡喜,更加感恩感謝,因為至少我吸引到一個人 (還是有更多人),想要一起來做,或提供這平台還欠缺的其他幫助,我都非常感激;倒不是我希望能夠怎樣,而是如果一件事情,可以做得更好,或可能可以更進步,為什麼不開雙臂,誠懇的邀請大家一起來做,當作一個基礎,但也希望大家一起攜手合作把這塊還看不出來是什麼的泥塊,當作一個出奇蛋,就這樣開始一點一點的形塑。如果只是我,就只是我;如果有更多的參與,那就不再會是我了,而是大家的那個共同想像的東西。

Share


還有一些其他的好文章,也心懷感恩的跟您分享:

Share 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