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flow流水帳
waterflow流水帳

水月一(黃子翔),藝文記者,自由撰稿人,小說創作人,科幻/搖滾/另類文化愛好者,藏書人。合著有《谷之旅--在地圖消失處的探索旅程》。ig:@watermoonone.waterflow。 │medium.com/watermoonone│matters.news/@watermoonone│vocus.cc/user/@watermoonone

【專題】畫廊藝博齊登場 NFT藝術熱潮解密

//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發展迅速,應用層面廣泛,已從金融遍及藝術及收藏界,加上加密貨幣興起,令藝術家的創作、買賣、銷售方式產生巨變,利用以太幣等加密貨幣或法定貨幣交易,並在區塊鏈上作數碼加密認證的NFT藝術,應運而生,急速崛起。到底NFT藝術是一時潮流,還是大勢所趨?未來還有甚麼可塑性?//

談到2021年藝術界的熱搜詞,非「NFT」(非同質化代幣)莫屬。今年3月,佳士得歷史上首次以NFT形式,拍賣美國數碼藝術家Beeple的NFT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終以約$5.4億港元成交,儼如在藝術界擲下一枚震撼彈,其後跟NFT藝術相關的拍賣、展覽、講座等活動陸續有來,著名藝術家如Damien Hirst,以至香港音樂人陳奐仁、攝影師夏永康等等,紛紛投入NFT藝術懷抱,隨着本港首家實體數碼藝術畫廊Start Art Gallery揭幕,同樣打正數碼藝術旗號的首屆《Digital Art Fair Asia》亦緊接登場,各方參與、全城矚目,NFT藝術熱潮可望持續升溫。

(設計:水月一)

看好香港市場

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發展迅速,應用層面廣泛,已從金融遍及藝術及收藏界,加上加密貨幣興起,令藝術家的創作、買賣、銷售方式產生巨變,利用以太幣等加密貨幣或法定貨幣交易,並在區塊鏈上作數碼加密認證的NFT藝術(詳見文末題為「何謂NFT藝術?」),應運而生,急速崛起。到底NFT藝術是一時潮流,還是大勢所趨?未來還有甚麼可塑性?

「那肯定不是一時潮流,『鏈藝術』的發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我覺得在未來很長的時間裏,現有的藝術形態將與『鏈藝術』並存。」Start Art Gallery創辦人Vivienne Tung如此斷言,並把NFT、數碼、加密藝術,統稱為「鏈藝術」,又形容是藝術史上顛覆式的革命,「NFT為電子藝術品提供一個更好的身分認證,不能被篡改、複製,增加其私有性。誰人、何時、哪裏鑄造,全都放上區塊鏈,你可以理解為作品的電子身分證。」她預言未來「鏈藝術」將在物理空間無處不在,數碼畫框或成新興的酒店、商場、辦公場所,甚至家裏重要的藝術品展示方式。

Start Art Gallery於9月5日在K11 MUSEA五樓啟幕,成為首家實體的數碼藝術畫廊,以推動數碼藝術普及為旨,在港開立有一定意義,「香港本來便在全球藝術領域扮演舉足輕重角色,本地藝術品稅收政策,比倫敦、紐約等重要藝術中心更友好,而《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每年都吸引大量頂級藝術家和藏家進場。」也無懼疫情,「事實上我們沒太受疫情影響,可能大家都悶在家裏,生活變得虛擬化,上網時間更多,網上交易平台得到更廣泛使用,所以『鏈藝術』的發展是必然的。」問到實體空間對數碼藝術有何重要性,她稱最主要的還是教育作用,並為藝術家與藏家築起一個數碼藝術的全方位平台,「實體是很重要的,只有虛實結合,才會發生碰撞。」畫廊已簽下多位藝術家,小至五歲,事實上NFT藝術的買家都很年輕,她接觸的以九十後居多,「年輕一代是這個『數碼星球』的原住民,有自己的語言、思維,我們只是遷徙過來而已。」

本港首家實體數碼藝術畫廊Start Art Gallery揭幕。(圖片由Start Art Gallery提供)

投資有風險

她稱今年的「鏈藝術」銷售額肯定比去年倍增,香港買家也有不少,「我非常看好香港『鏈藝術』市場。」亦有把NFT藝術當成投資工具的買家,如果加密貨幣升值,同時藝術品也升值,而且流通性更高,也可多人擁有,靈活性大,「比實體藝術品可能翻更多倍。」然而談到投資,舉辦在即的《Digital Art Fair Asia》,其聯合總監伍常坦言要謹慎,「你看我們整篇新聞稿,幾乎沒有『投資』二字。我們藝博會的定位不是這樣的,當你還沒充分了解一件事卻鼓勵你去投資,我覺得不能持久(Sustainable)。」NFT藝術一旦跟加密貨幣掛勾,隨着加密貨幣價格起伏不定,就涉及投資風險,購買時有甚麼需要注意?「首先要確保NFT藝術交易平台值得信任,這些平台時有被駭被竊的消息。其次是要承受得了加密貨幣價格可能大起大落。」

他建議不熟悉幣圈以至NFT藝術市場,卻躍躍欲試的新手買家,不妨在負擔得起的情況下,以知名藝術家或個人喜愛的創作人推出的NFT藝術品為目標,「就當支持一下心儀藝術家,藉而成為這個創新歷史的一部分。」他續說,NFT藝術市場在亞洲地區仍然很新,既然百花爭艷、爭相試驗,「是尋找一些好的藝術家、藝術品的好時機」,也值得藝術家涉足。

《Digital Art Fair Asia》以亞洲首個大型藝術科技體驗展招徠,為觀眾搜羅逾二百件數碼及NFT作品,以博覽會為模式較易令傳統藝術家、藝術迷、買家受落,「無論攝影師、裝置藝術家、畫家等等,都可以藉着《Digital Art Fair Asia》這個平台,拓展NFT藝術市場,令轉化過程變得暢順一點。」該藝博會白金贊助商為火岩控股,而主要合作夥伴Genesis Block,正是數碼資產交易平台,藝博會亦提供不同技術夥伴,「讓藝術家集中藝術創作。」現為香港大學全球創意產業課程及HKU SPACE兼任講師的伍常,更重視教育,並了解到許多人都對NFT藝術有求知欲,「我們以藝博會的形式做教育,比只在嘴上說說,或一味『消費』Beeple、CryptoPunks更有效。」而大型藝博會的震撼,「才能叫觀者更認真看待NFT藝術。」

著名多媒體藝術家Refik Anadol,其2021年沉浸式藝術空間裝置《Machine Memoirs:Space》,將為《Digital Art Fair Asia》觀眾帶來震撼。(Image courtesy of Digital Art Fair Asia and Refik Andol)

為未來創造環境

他不諱言,任何電子內容都可以NFT化,只是在藝術界是新興階段,便以試驗形式舉辦《Digital Art Fair Asia》,觀察公眾反應,事實上,自宣布推出香港站,已有上海、廣州、新加坡等不同單位向他們招手,「香港是首站,有計畫在其他亞洲地方開展。我直覺認為深圳很合適,因為當地對科技很熟悉,但需要文化內容,香港有良好藝術資源,能輸出這方面的軟實力。」

NFT藝術發展似乎有着不可逆轉之勢,伍常提到,將來可能成為人們享用某種福利的篩選制度,是榮譽認證,「你或因購買某位藝術家的NFT藝術品,而有機會跟他會面,或因購買某歌手的NFT音樂作品,有機會走進其音樂會後台。」跟Vivienne一樣,他看好本地NFT藝術市場,指香港擁有良好的金融市場和藝術市場,「現在終於有一種藝術媒介打通兩者,可說百年一遇。」也跟新生代接通,「我女兒五歲,她看傳統作品,甚至去傳統藝博會,看了不久便失去興趣,畢竟新生代是在數碼世界成長、看iPad長大,他們未來需要的藝術生態,我們必須創造更好的環境。」

《Digital Art Fair Asia》於中環舉行。(圖由主辦單位提供)

何謂NFT藝術?

區塊鏈可比喻為「分散式數碼賬簿」,NFT(Non-Fungible Token)便是區塊鏈上的獨一無二、可供驗證、不可分割的資產代幣。每當用戶在區塊鏈上「鑄造」(Mint)一件NFT作品,就會產生一定數量、附有號碼的代幣,代幣一經發行,號碼不可更改,而該組資產的創作者、創作日期等資料,亦會永久錄入該枚NFT中,可供追溯。NFT的資料是完全公開且不能逆轉,與版數的概念類似。藝術家鑄成一枚NFT後,藏家便可在藝術圈內自由買賣該代幣。

伍常說:「數碼檔案一直以來存在版權問題,但多得NFT技術,令其變得獨一無二。大家在網上分享同一張照片,看似一模一樣,但藉着NFT技術,便能區分出哪一張才是藝術家推出的NFT作品而特別值錢。於是買家不僅展示數碼檔案,還展示其擁有權,這是一種身分象徵,跟大家瘋購限量版球鞋、手袋同道理。」

(原文刊於9月2日香港《星島日報》副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