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鬼 aka 劉維人
討厭鬼 aka 劉維人

自由研究者,社科譯者。 譯作著重當代民主、政經制度等議題,如《反民主》、《暴政》、《修辭的陷阱》、《民族重建》等。開設課程如《北歐幸福方法論》、《AI要搶走我的工作了嗎?》等等。

如果這次喊反戰,下次就會喊人民要生活

關於學者反戰言論的事件,想了想還是說一下。​

目前這波還是茶壺裡的風暴(所以請不要增加他們的關注度,尤其不要轉貼他們的文章和報導),但我不知是不是為下一波探路。

如果真的是探路,根據目前的反應,下一波勢必波及很多人。

因為下一波的重點,會更著重在「國防 vs 民生」的假兩難

房價、物價、水電、物資(這次缺蛋,下一次會缺什麼呢)、AI衝擊就業、環境、人權,全都是可能的打點。

關注這些議題的知識分子,本身就有普世關懷,而倡議方式也是以批判既有制度為主。他們相信的社會分工很現代:政府與產業負責規劃執行,民間負責檢視批判。​

這套分工體制有哪些問題,在此暫且不論,但無論如何,這套分工都使他們很容易同情「以人民角度出發,批判體制」的論述;同時讓他們很難辨別「國家的決策界線可以畫到哪裡」。​

簡而言之,「什麼時候是瞎挺執政黨,什麼時候是避免被敵國利用」,他們是真的不知道。

此外,這些知識份子大半都有一些名人朋友,某些人則是本身聲量就很大。​

這些知識份子都是好人,對普世價值的堅持也很深,所以河道到時候會非常尷尬,很多人知道他們錯在哪裡,但基於朋友情義不敢公開批判。​

而這樣的言論真空,就會成為真正內應的操作空間,那些內應是有專業訓練過的。他們可能會招開國際記者會之類的,「講出」台灣人民的聲音。

也許你會說,那到時候不分青紅皂白割席不就好了?

很抱歉,這種回應依然正中內應下懷。內應要的是亂,是增加決策成本跟風險。台灣內部如果吵成一團,他們就會轉攻決策層,拖慢國際交往的關鍵步驟。

此外,「大義滅親」的人格常常是問題的。誰知道下一次你會拿什麼理由賣我?這點懂的人就懂。

所以我們該怎麼預防這種攻擊?

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打預防針,先把對方會用的方法說出來。​

越多重視人民的好人知道這種攻擊方式,遇到下一波攻擊就越不容易被其影響。

越多好人的朋友知道這種攻擊方式,攻擊發生時也能越及時處理。

希望這份小筆記,能夠幫忙預防一點點未來的危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