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路米啊
伊路米啊

cavē socordiam

weekly 建 10:有必要回到过去吗?

最近其实好像也没干什么正事,只是没日没夜地忙,忙到身体变得特别嗜睡,很难起床,以至于最近终于慢下来了,一有些不想起,索性就一整天都不去了。经济形势这么差,还这么放肆,也是够混的。

不过,好歹最忙的时候过去了,就再写点吧。

一、有必要回到过去吗?

其实这并不是想聊什么科学 or 哲学问题,只是两件事情的相遇。

第一件事情是几年前看过的电影《降临》。这部电影改编自泰德·姜的中篇小说,不过我当时并没看过原著,甚至也不是第一时间看过电影,只记得当时班上的同事兴致很高的在线上讨论,就一直都有着一个「应该看」的印象。

后来的确是再这个小执念的驱动下看过了《降临》。个人对这部电影比较喜欢的部分是画面对过去与未来同时存在的表达比较有代入感,把一个比较玄妙的东西以一种比较好理解的画面表达了出来。这是我很喜欢的一点。但是并没有感觉的很强的「宿命论」的内容。

再后来,我又顺着电影读了包含原著的短篇小说集《你一生的故事》。(甚至还特意避开了借电影营销的版本)又觉得,原著对于宿命感的描述更加到位,也应当是这个科幻作品的核心——即预览未知,挑战未知。

「即使是知道女儿会死,为什么还要结婚」。这个可能是小说中主角家庭破裂的原因,也是这段宿命论的核心论题。一个一眼望到人生尽头的人,是否会改变人生?

看过小说后的结论是,不会。当一个人超越人类的思维局限,通晓了时间当一切秘密,随之而来的,也就理解了这一切的必然性。形容起来,可能超脱会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形容词。

所以主角理解了这一切,并坦然接受,成为一个宿命的人。

这是我看小说时的理解。

第二件事则就是今天看的一篇 aeon 的文章《you are the world》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何为我」,一个人认为是生理上的脑,另一个人则认为是身体与外界相互作用。

后者的主张简单地概括即,「我」是个人经验的总和,所以我们所以为的自由,也许都是固定的,即:即使你回到过去,你依然还会这么做。

因为当时的你完全没变,外部环境也完全没变,你的行为其实就是你,果即是因。所以回到过去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一切都已经按照当时的既定剧本上演,也就无从谈及改变过去的自己。

从这个角度,我就又想到了《降临》里的宿命论,不仅是通晓了一切,会接受这一切。而且,即使我们依旧混沌,也同样被一双名为「我」的手牢牢的控制。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着宽慰的成分。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十分后悔的节点,你会幻想,如果你选了 B,而不是 A 就好了。但是把你放回到那个时间点,那个性格、经历完全一样的你,你并没有向左转的权力,因为你就是「向右转」本身。

所以也就不必太过为过去懊恼,而是从这个意义层面去接受它,去一个懊恼「绝对」的东西,那只能是愚蠢且不自量力。

你会懊恼地球有重力吗?接受就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