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北
王燕北

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初来乍到,想找一个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写字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关照。 ​​​​

我的人生座右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人生若如此,可也

說起座右銘這個話題,與其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座右銘,不如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中國古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父經常叨念“寧受小時苦,不受老來貧”,也是此意。

在我們漫長的歷史里,固然有燦爛的文化,也有沈重的傷痛。不必上追秦漢經行處,只需翻翻舊書,就可以感慨萬千。

猶記得多年前和人一起謀劃寫一篇穿越文,我二人聊了一個早上,最終頹然而廢。穿越到什麼時候才可以讓主角有幸福的生活呢?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太平日短,動盪實多。自二戰以來,全球未有戰爭的日子,不過幾個月而已,這幾乎已經是人類歷史上和平最長的時期。而在古代中國最和平的時期,莫過於北宋澶渊之盟之後的大約一百年間。雖然這是個沒有戰爭的年代,照樣有飢荒,有瘟疫,有旱澇,有更重的歲幣之貢,然而人民得以生養休息。所謂“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即便如此,澶渊之盟令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武备皆废”,最終導致宣和北伐之敗。其後靖康之恥未雪,紹興和議已簽,天下生靈塗炭,十室九空。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李易安句也。

所以說從歷史上看,生於憂患是大概率事件,死於安樂才真是難於上青天。

比爾蓋茨前幾年強推了一本書,叫做factfullness. 這本書看了真是令人精神一振,大概的意思就是我等人類過於悲觀,其實現代社會已經好美好,各項指標從人類歷史上橫向比較,已經通通一流。人生再鬱悶,看了此書也會生出“原來是我陰暗了”的慚愧之情。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的確如此。媒體也罷,社交平台也罷,在很大程度上會放大社會的陰暗面,而忽略了各種美好的進步。但是從另一個方面,社會的整體進步是否足以讓我們現代人免於“死於憂患”之可能?

竊以為未必。

其一,所謂的幸福往往不是絕對,而是相對。既然如此“憂患”,“安樂”也必然如此。一個生在現代的現代人,他不會和南渡的李易安去比憂患,但是他會和少年時比安樂。所以這件事最終的安樂憂患之比,必然是和“當年”相比。那麼當年又如何?底特律的2020年和底特律的2007年,到底哪個安樂,哪個憂患?

其二,當我們向未來凝望,我們看到的是更安樂還是更憂患?每一位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的未來的期待到底是更明亮還是更黯淡?在世界仍然在新冠的陰影裡掙扎的時候,這可真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啊。最終我們的安樂憂患之思,只怕和期待值也有很大的關係。

其三,我們是否有足以支撐新時代的哲學和經濟學的架構?這個問題就更加複雜。自由,民主,全球化,自由貿易,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概念,究竟還能走多遠?真不幸,人類不僅僅是一個需要吃飽穿暖的種族,我們居然還有精神追求。

那麼我們的未來在哪裏呢?這件事恐怕誰也說不清楚。數十年的安定、開放的世界正在走向一個未知的未來。大時代里的個人,往往被時代裹挾,身不由己。希望這個大時代,對我等小民,稍加體諒,溫柔一些吧。

只能講希望我們這一代可以有福氣死於安樂吧。

天气乍暖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