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
周围

一届草民

香港的大学还能风光多久??

即使在北清复交科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不断上升的现在,香港的大学依然保持排名优势。这有香港的大学的教学科研质量的因素,也有在体系上贴近英美大学评比标准的因素。英国长期把持世界大学排名,英语国家(包括五眼和英联邦)的大学排名虚高,“自己人”总是有所照顾的。至少由于体系的相似,在评比中容易出成绩。这好比特种部队的人和武术界的人在武林的排名一样,夜行侠、神枪手、开得飞机、驾得坦克在鹰抓功、醉拳、武当剑、九节鞭的评比中是吃亏的。

但也像武林,花拳绣腿终究是上不了战场的。在大陆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社会和学术界的互动渐入佳境,香港大学的风光还能持续多久?

香港从来不是学术和科技发达的中心,香港大学的教学科研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来自大陆的海龟撑起来的。曾经有一段时间,海龟并非首选,更多的是海外呆不下去的结果。博士毕业了,能在欧美大学谋一个教职,那是首选。做不到的话,香港各大学就是次选。那时也正好是香港科技大学组建的时候,狠“捡”了一批顶级人才。但这个来源有枯竭的危险。大陆(尤其是名校)的教职吸引力早已不可低估,在雨伞和黑衣动乱之后,大陆背景的人才更有远离香港的动力。

另一个问题是生源。大陆学生一向是香港各大学的重要生源。据报道,香港城市大学的大陆学生超过20%,其他大学也都占有显著的比例。留学欧美依然热门,但香港大学有独特优点:

1、 在体系和质量上接近欧美大学

2、 作为跳板向欧美大学读研更加方便

3、 具有国际眼光

4、 毕业后说起来也是海归了

5、 离家近

这些有利因素使得香港大学的大陆生源在质量上曾经直逼211甚至985。但211和985的学术质量、名望等已经今非昔比,在国内发展的话人脉更是优势,海归的含金量也今非昔比了,有进211甚至985的条件而去香港,已经不是很好的选择了。至于作为去欧美大学的跳板,中国大学的声誉已经不像30年前了,广泛得到承认,稍微有点实力的已经不需要香港这样的跳板了。30多年前,我的导师问我,清华和浙大怎么样,他们的学生申请过来,能收吗?那时中国大学的声誉是由眼下直接在本系的学生体现出来的,其他的则不管名校不名校,统统属于“荒凉而未知的西部”。现在已经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但香港的社会问题反而成为问题。本来挺安全的地方,现在动乱不仅危及大陆学生的安全,也涉及到三观教育问题。已经有不少家庭为此发生“内战“了,这也会是大陆家庭对把孩子送到香港读书慎重考虑的因素。

第三个问题是学术土壤。这实际上是最大的问题,涉及到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学术土壤和传统是谈不上名校的。很多人都有在学习和工作中进行文献研究的经历。实事求是地说,欧美来源自不待言,大陆来源尤其是合作作者已经铺天盖地,但香港来源十分罕见。这暂且不去说它,香港大学的文理工商科学术研究当然可以专注于与大陆无关的课题,但香港大学的长处恰好在于与大陆有关。问题是,港陆关系毒化后,香港大学在大陆开展学术研究会不再顺畅,而香港本土缺乏足够的土壤和养分。

在文科方面,香港大学在意识形态上是西方路线,对大陆的研究也是从西方视角。批评性的研究本无问题,中国也不缺这一坨,问题是文科研究也是要社会调查的。孤岛化的话,除了闭门造车,凭空臆想,还能怎么办?胡编乱造的学术研究只有自损学术信誉。

纯理科的研究香港并不擅长,香港这样的弹丸之地对基础科学的投资注定不可能达到高水平,也缺乏必要的大型实验设施。这方面,香港大学要有所成就,更需要与大陆紧密合作,否则只有路远迢迢到欧美去做了。

工科研究不仅需要厂商投资,更需要与工业实践紧密结合。香港已经没有像样的工业了,投资产生不了回报,想结合实际更是不得其门而入。走大陆路线是可能的,但大陆工业要近便直接找大陆院校,要人脉更是找大陆院校,要名望和实力则找欧美院校,凭什么找上高不成低不就的香港大学呢?

商科也是一样。

另一个问题是毕业后的出路。只有强劲的经济,才能吸收大量的就业。香港的经济支柱中,制造业基本没有了,港运业正在萎缩中,金融业受到上海和深圳的挤压,去大陆化更是自己剁脚,旅游业也受到动乱的严重冲击,长期影响还有待观察,但大陆游客可能出于心理抵触而大量减少,这就是很大的一块。

2014年“占中”发生时,黄俊瑯是香港理工大学学生会主席,后来他也一直投身香港的青年工作。他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自己对此次香港“反修例”游行中有那么多15岁甚至13岁的中学生参与者感到十分忧心。他提醒这些年轻的示威者说,据自己了解,在过去五年中,当年许多曾参加过“占中”的香港大学生虽然“嘴上未必说后悔”,但在实际找工作就业时却纷纷前往深圳等地,也不再热衷于街头政治,“这部分人至少要占‘占中’群体的一半”。

但动乱不仅在香港街头架上街垒,也可能把这条路也加上了街垒。人都直到饥饿的滋味不好受,饿久了,人就瘫了,还会死人。但便秘一样难受,便秘久了,人一样瘫,还会死人。

香港本来是可以利用一国两制,两边得利的。但现在港人执意要去中国化,要做孤岛,香港的大学就只有螺蛳壳里做道场了。在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已经去工业化了,正在去商贸化,如果促使美国通过《香港人权法案》,那更是求仁得仁,剩下的金融也岌岌可危。香港证交所发约要求收购伦敦证交所,或许是想垄断人民币国际化的海外业务和大陆企业的海外上市,但伦敦的回答很明确:中国市场很重要,但我们更看好与上交所的合作。

香港自诩的国际城市实际上是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国际,而不是中国之外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这样的香港除了眼观鼻鼻观心,还能做什么?这样环境里的香港大学还能风光多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