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信
林宏信

軟體開發者、音樂創作者、自由軟體愛好者。現就讀五專 Website: wancat.cc XMPP: wancat@chat.linchpins.cloud

母語者心態

Photo by Pixabay from Pexels

記得過去的一位外籍英文教師,常批評我們的高中英文教材,指其脫離真實母語者的情境,或是學習方式錯誤、效果不佳芸芸,聽起來指證歷歷,相當有說服力,比起這種「人工」的方式,我們應該更「自然」的學習語言。

然而這些所謂的「自然」學習方法,往往需要先有一定的程度,才有辦法長期投入。多閱讀、多聽、看英文影片,沉浸在英文的環境裡,這些方法大家都知道,但若是你看不懂、聽不懂,就很難建立起習慣。已經有能力的人,就能如滾雪球般飛速成長,而無法起步的人,依舊在起點踱步。

過去看所謂學校的「程式教育」總覺得荒謬,一群人看著老師教程式然後照抄,到底能學到什麼?沒學到程式思維,反而敗光了興致。身為在同儕間程式能力較好的人,若有人問我該怎麼學程式,我往往推薦用 Python 做小專案,從做中學。我相信學程式是件只能靠自己努力才能成功的事,要自己摸索、解決問題,才能得到成長,因為不論是我或是我周遭的開發者,大家都是這樣一路走來的。

直到因為學校專題,要帶領組員一起開發一個程式專案,我才發現自己錯的離譜。我用我學習的方式教他們,解題、做小專案,然而效果遠不如預期。他們不像我,會將自己大半的課餘時間投入到程式上;他們不像我,會自己去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而有的人甚至無法理解程式的思維邏輯,這些都是我不曾想像過的。

這時我才發覺,我似乎就是那位外籍英文老師,瞧不起主流的教育模式,認為某種更「自然」、「自主」的方式才是有效的。這些方法也許的確有效,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我們認為輕而易舉或理所當然的事,當帶著這樣的「母語者心態」看別人,就容易將他人的不成功歸因到不夠努力的結果,卻沒想到也許對方根本做不到。而我們認為的這些人工、笨拙的教育模式,或許效率緩慢,或許扭曲了價值,但可能卻是多數人所必需的。

「母語者心態」是無法為他人帶來幫助的,然而這不容易避免,畢竟每個人都有這麼多差異,大家都可能是某方面的「母語者」,難以去理解他人所面臨到的困難。我想首先要察覺到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建立正確的認知,才能真正幫助到他人。

發表於 wancat.cc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