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
KM

上班族。普通人,不自量力的想探索各種角色。喜歡閱讀和議論。喜歡狗,但頭像都會放貓。部分文章會搬到方格子。沒有其他平台。 Liker ID: vsmile20

台灣防疫下的受災戶:外籍學生

台灣連續53天沒有本土案例,防疫也已轉成樂活防疫,但是+零的原因,還是與嚴格防堵境外移入有關。2、3月時,為了避免不確定性而禁止外籍人士入境,可以說是奠定了台灣低-無本土案例的原因。如今繼續禁止,就變成是在維持數字+零的面子。

當中受害最大的,是寒假出境後就不得再回臺灣,以及下學期開學的外籍學生。雖然聽說有只上一學期的學生,選擇打掉重練,放棄學籍。但難就難在最後一、兩學年的學生,頭已經洗下去,要做「不爽不要來」的抉擇也很難。黃秋生可以申請商務履約,遵守隔離等條件入境,外籍生,這種一直在繳學費和健保費的身份,也理應可以。學校並不負擔隔離費。

目前境外學生主要來源是馬來西亞、越南、印尼、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佔據總數約80%。馬來西亞已經一段時間只有個位數到兩位數的本地人感染。越南和港澳,也算是防疫楷模。台灣對中國大陸較警戒,但即便懷疑隱瞞,也已不是1、2月時的疫情規模。即便開放入境,也得遵守隔離規定,而不是直接與台灣社會接觸。

錯過7月開放入境,就錯過在9月開學前,得以更分散的分批入境與分散檢疫能量。屆時再開放,又會造成人數過多無法負擔之憂。台灣5月份經由桃園機場入境達2萬人次,而外籍學生要入境也只是2.5萬左右罷了。他們繳的費用和日常開銷,對經濟貢獻值也不能算差。

其實如果台灣疫情嚴重,外籍學生不見得還會想入境台灣。想想如今有多少外國留學生離開回來。不過沒有疫情的環境,也只是回到肺炎蔓延前的狀態,採取正常修業模式才合理。畢竟學費可沒少收,宿舍和房租也沒能豁免。

坦白說,自己不當學生多年,還談學生事務,也是覺得怪怪的。不過以前唸書的接觸經驗,深感外籍學生常被視為賺錢和點綴(以便自稱「國際化」,領取補助),就覺得很是感慨。佔八成的外籍學生,往往還不被視作真外國人。

我可以理解確診+零是讓台灣可以理直氣壯站在國際防疫上的重要賣點。但是也不要忘記,有一群人是從幾個月前開始,就在這個賣點下被隔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