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
KM

上班族。普通人,不自量力的想探索各種角色。喜歡閱讀和議論。喜歡狗,但頭像都會放貓。部分文章會搬到方格子。沒有其他平台。 Liker ID: vsmile20

新加坡勞工宿舍擁擠,台灣呢?

新加坡客工宿舍(guest worker,俗稱外勞)群聚感染,引起因為宿舍過於擁擠(一房容納10-20人)的討論。在總共14,000確診案例中,有12,000例來自宿舍。當媒體以骯髒、擁擠形容時,大家也自然覺得如此(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但究竟是多擁擠?

依據法律規定,客工的居住面積需不低於4.5平方公尺(sqm)。新加坡客工組織Transient Workers Count Too 做的解釋圖:

Source: https://twc2.org.sg/2020/04/03/covid-19-the-risks-from-packing-them-in/

十張雙層床(20人),在7.5m x 12.0m (90 sqm)空間,可以分得每人 4.5平方公尺空間。空間已經包含櫥櫃與衛浴。

台灣是扣除衛浴,但包含個人櫥櫃,居住面積不低於3.2平方公尺。

2017年桃園盧竹工廠宿舍大火,造成移工6死5傷。勞動部曾經討論要提高居住面積,直到2019年初才預告將增加到3.6平方公尺,但直到今天還是3.2平方公尺。新加坡與台灣政府都是以雇主應負責為由,沒有做進一步措施。只是不曉得看到新加坡前車之鑑,台灣是否會有進一步動作。

最低居住面積規定最低,雇主當然可以提供優於規定的居住空間。只是聘請外籍勞工的行業,一般也很講求成本效益,能夠給到多優於是個問題。其實就連本地勞工,要取得優於勞基法的休假與上班時數都很困難。

雖然依規定,雇主應負責勞工住宿,但大家都知道,實際上錢還是從勞工身上扣除。我不確定藍領勞工能不能自行選擇居所,只是若有機會,會想將薪水花在提升生活居住面積嗎?在這種情況下,自主不會導向更好的結果,而是需要政府強制力去推動規範。

台灣與新加坡不同的,新加坡的大型宿舍容納1,000人以上(想像1,000 人都在4.5sqm 的空間),台灣則是分散為多個小型宿舍。從傳染與防疫角度而言,不會瞬間爆發大規模感染。不過這也只是從集體防疫的角度,而不是作為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