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
KM

上班族。普通人,不自量力的想探索各種角色。喜歡閱讀和議論。喜歡狗,但頭像都會放貓。部分文章會搬到方格子。沒有其他平台。 Liker ID: vsmile20

感知創造現實:各國人民對疫情威脅程度的感受

我們無法不透過感知直接體驗與理解現實,因此所反映出來的現實,更多時候是主觀建構。從疫情爆發以來,一直有病毒嚴重與不嚴重的討論在拉扯。不嚴重方最早的常見主張是流感更嚴重,傾向認定是國際媒體在操作關注度。目前比較常指致死率低。

即便認定嚴重,又是多嚴重?我們常看見大家與SARS作對比,例如1/31 確診數超過SARS,2/10 死亡數超過SARS。SARS即是嚴重的指標,比SARS嚴重,那自然就是非常嚴重了。當然,這與中、港、台的SARS經驗有關。如果你來自無SARS死亡病例的國家,即便「比SARS嚴重」是事實,對這句話所透露出的認知也會不同。

YouGov於 1/31 - 2/11 期間,調查各地人們對COVID-19 態度,各採1,000人左右樣本。其中一項是評估COVID-19在國內與國際上的威脅程度。以下只取最高程度威脅(major threat):

基本上亞洲國民比較對COVID-19威脅感受明顯較歐美大,以疫情現況而言不意外。芬蘭和挪威幾乎是事不關己了。認為對國內威脅程度高的,通常也認為在國際上的威脅很高。你所在的即是世界。

中國是唯一認為國內狀況比國際整體糟的。對應現實確診數,算是很合理的結果。不過就心理預期而言,應該要境外安全得多才是?

香港的兩個數值最為接近。這點也很有趣。不知道Matters上的香港用戶會如何解讀?或是認為結果與個人認知不符?

沒有確診案例的印度尼西亞,國民對疫情威脅很憂慮,算是比較特殊的情況。這可能與對政府高度不信任有關。現實體驗無法感受到政府所呈現的零案例安全感,沒有案例更可怕。

台灣、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對國內疫情的憂慮程度相當。不過,以實際政府措施而言,應該是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政府的作為與人民焦慮感相當,這可以有許多解讀,例如政策還是無法讓大家安心,或是增加威脅感以提高警惕等。

完整報告請點這邊。

IPSOS在 2/7-9,也做了印象調查,主要對象為歐洲和日本,樣本數在1,000左右。除了國際與國內,也做了針對社區、個人和家庭的威脅程度調查。

兩項調查時間部分重疊,但只有美國和德國共同出現,算是差距不大。

由於社區、家庭與個人三者關係密切,實際差距不大。倒是國家與個人的威脅程度,有著明顯的差距。這可能是國家機關動員與個人實際感受的差異所致。

日本和澳洲偏高,可能是基於兩國出現確診病例有關。日、澳兩國也是國家與個人威脅程度差異最大的例子。大家相信對整體有威脅,但對自身與周遭感染的風險卻又偏向樂觀。

歐美國家基本認定疫情對國內的威脅遠低於國際狀況。沒有確診或確診極低的國民,對該疫情在全球範圍的威脅程度感知,不會比有較高確診案例的國家高。

完整報告請點這邊。

我沒有太留意取樣方式,坦白說,我也不覺得這就是現實。但是確認「的確有一部分人跟你看著相同的事,有不同感受,而你又不能說他錯」的時候,也算是頗有啟發。

感知創造出怎麼樣的現實?這裡的創造當然不是指把有病例創造成無病例,而是我們透過感知,影響評估與判斷。我們無法講說COVID-19在全球範圍的真正威脅數字,究竟是40還是80。世界衛生組織可是一直叫大家不要過度反應呢。

如果我們認定在國內具高度威脅,就會要求更高的防護。我們不會將為此消耗的成本視為浪費,因為是必須的。在有限的財政下,你可以接受此威脅擠壓其他威脅(包括疾病、教育,乃至人權)所需的成本。

這兩項調查都發生於接近兩週前,當時還算是中國大陸確診數暴增,而港、台、日、韓、星等境外還是較和緩的狀況,現在可能會有所變化。上次Matters問卷裡的「你覺得疫情會很快過去嗎?」,也與個人感受的現實密切相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