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on公链
Vision公链

crypto

成为多链世界的最大「卖水人」,跨链的下半场叙事如何继续?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每个员工都将自己专业化,在同一个任务中干自己有优势的事情,再通过合作将劳动成果组合起来,这种方法能比起一个人做完整个任务要有效率得多。


随着区块链行业内越来越多DApp 兴起,毫无疑问,DApp 的后端托管正变得越来越复杂Web3 中的大多数技术都是基于智能合约这样的可用解决方案,然而,当前 Web3 中的基础设施仍然存在许多限制。显而易见的是,人们对于去中心化计算和复杂应用程序托管的需求正在急剧增加。然而,去中心化解决方案的全部潜力尚未激发。也许你会对此感到震惊,但这的确就是事实:大多数 DApp 以及在 Web3 中构建的游戏仍然在使用大量的中心化服务,例如 AWS、微软或谷歌提供的计算服务。


现如今的问题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备的去中心化解决方案来处理这类 DApp 的实际需求。

面对实际需求,跨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跨链一开始的目标在于让资产能从一条链转移到另一条链,又可以安全的返回,后来扩展到解决两个或多个不同链上资产及状态的互相传递、转移、交换的问题。随着现在跨链基础设施的日趋成熟,对于跨链概念的炒作已经冷却。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来对现有的跨链技术形态,做一个冷峻的观察。


互操作性简单来说就是“跨链沟通”,两个或两个以上完全不同的系统互相沟通并进行交易。而传统的金融系统大部分支付架构是不具备互操作性的。根据商店接受付款的方式,你可以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购买商品。如果你在国外旅行,只要你的银行卡具有互操作性,不管当地的货币是什么都可以支付,这就是互操作性的优势所在。在区块链领域,互操作性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块链系统之间互相通讯并进行交易。以咖啡店购买咖啡的例子来说,只要两家店都是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即使是只接受比特币支付的店也可以用 ETH 支付。但是目前这种情况在现实中还未存在。


跨链技术被认为是区块链领域发展的圣杯,是实现万链互通的关键技术。现在的跨链技术形态,有些是在实现资产互通,有些是提出了一套通信协议,实现区块链间的通信,还有些是提出了新的系统架构和运行模式,支持更多区块链的接入。根据跨链技术的演进和实现方式,以太坊的创始人 Vitalik 曾经总结了 3 类跨链技术,分别是哈希时间锁(HTLC),公证人,侧链/中继。Vision认为:跨链协议的本质上是通过信任层实现的,信任层的设计决定了跨链项目对其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成本、延迟等属性的权衡取舍,也是跨链领域出现创新的地方。信任层最直接的构建方式就是让两条链的智能合约都信任一个中间主体(这个主体可能由多个节点去中心化地组成),这个主体确认从A链获得的状态信息,并将之传到B链。具体来说,假设A链出现了事件T需要传输到B链,那么跨链协议将如下运行:1)信任层观察A链最新区块,发现事件T的信息需要被传输,于是把事件T下载到信任层中;2)信任层将事件T的信息传输至B链;3)B链接收到信任层传输的事件T的信息,并知道事件T发生在了A链上。

在这套方案下,跨链用户必须相信信任层不会作恶。在协议没有代码漏洞的情况下,只要信任层是诚实的,跨链信息就能被安全传输。若信任层作恶,信任层可以拦截信息,甚至发布假信息,从而令用户财产收到损失。跨链通信协议的发展很可能改变公链的竞争格局。现在公链的两个重要壁垒为:

1)公链生态项目之间因可组合性而形成的网络效应

2)流动性,这也是以太坊现在最大的壁垒

而跨链通信协议的发展很可能会削弱这部分壁垒,因为:

1)其他链上的项目通过跨链协议一样可以享受以太坊上优质项目的可组合性

2)其他链可以无摩擦地获得/夺取以太坊上的流动性。这会使得今后公链需要更靠产品本身的特性取胜,可能会倒逼以后的公链越来越专业化,做好自己分工岗位的工作,再和其他链配合承载一个Dapp的多种需求。


Vision未来是否能作为主流公链脱颖而出,不仅跟所采用的语言有关,更是取决于未来链上项目的想象力。如果说 ETH 是一条 4 车道,虽然车道不宽但是川流不息人来人往,偶尔还夹杂着对拥堵路面的抱怨,那么 Vision就像是 8 车道的高速路,用上了最好的柏油最先进安全的信号灯,但是好像没有太多的流量。对于公链来说,一方面是技术的创新,另一方面则是公链上的项目对于公链本身流量的反哺,没有应用的公链即使技术再好也很难脱颖而出。长期而言,其将成为一个最简洁、高安全性、高效的扩容方案。从原理上而言,可以部署在任何网络上 ( 只要这个网络可以验证发送的证明 ),所以我们必然可以在 Vision上建立一个 zkEVM 的 zkRollup。那么,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是吸纳来自 EVM 的开发者和用户,对于开发者而言,将产品部署在 Vision上的一个高兼容性的,就像将产品部署在以太坊上或其他 EVM 兼容的链上相同,他们无需修改太多代码与设计。这意味着有了Vision后,在 EVM 生态中的开发者可以近乎零成本的将他们的应用迁移至 Vision的生态中。此时,只要有一微小的激励,都能够吸引大批 EVM 体系中的成功项目迁移部署,为 Vision带来一大批生态与场境。另一方面,对于用户而言,Vision让用户进一步享受更低 ( 甚至是无感 ) 的手续费,并且有机会在交互速度和交费模式上获得接近传统应用的使用体验。这样的愿景无疑是令人兴奋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