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兒
宛兒

每潛都是一種練習 | 可以三日不出門、也可以三日徒步環港島。

比較大的小提琴

你背的這個是什麼?小提琴?
- 是中提琴。
喔,放地上拉的那個。
- 那個是大提琴。
不是站著度拉的那個嗎?
- 那個是低音大提琴。

我是香港人,以前讀書的時候,中學學校規定每個學生都要選一個樂器來學,因為聽說樂團裡中提琴總是缺人,我也覺得他的聲音比較不刺耳 (當時的直覺) ,旋律看來簡單,就決定學中提了。到後來才發現大部份的中提琴手以前都拉過小提琴,因為少獨奏,多做陪襯,改拉中提總是迫不得已........

原來是這樣的不受歡迎呀。

你好聽過中提琴笑話嗎?

credit to 撰樂 Die Musikzeitung Facebook

不過正因為這樣,我倒是覺得我和中提琴還蠻搭的。

學樂器的人,大部分都會去考級。

樂理對我來說,像是數學,可以理解。視奏(sight-read)也不太困難,唯獨是獨奏和音階(scale),只要是練得多或者背就會多分的項目,人人十拿九穩,卻是難倒我了。

我,最討厭獨奏了。


在樂團之中,我可以聽到自己的聲音,但又不用太突出,好喜歡和背景融為一體的感覺。可是多是伴奏,練習時候總是不知道自己在拉甚麼,直到有了主旋律,才找到自己的容身之所。

之後去台灣讀大學,離開了熟悉的朋友和城市。琴,是我媽迫我帶去的。

「這四年你不拉這個中提琴,你這輩子應該也不會再拉了。」

明明又不是音樂系,又不愛練琴,一開始我也不懂。但偏偏,這大學四年我有大半的時間都在跑社團。記得當年我抱著中提琴走進社辦,我第一次感覺都何謂「熾熱的目光」– 是難得的中提琴!!!原來身為中提,也是會被需要的。

玩社團的壓力相對的小,也有較多的機會跑不同的地方表演。仔細想一想,其實在不同的地方表演有不同的感覺。在學校中庭的菩提樹下,室內搬室外,不擔心落葉,卻搶心從天而降的鳥糞頭獎;在來來往往的醫院大廳,弦樂四重奏像是個意外的出現,夠有點暖暖的;後來回香港也拉了場婚禮,因為音樂相識的二人,在一眾台下的親友,及台上管弦樂樂手的見証下交換一世的承諾......

菩提樹下

大學畢業後,我繼續出國進修,沒把琴帶上,於是就停了兩年。

正當我以為真的要把琴放下了,又收到大學社團學弟的邀請,他和社上的學姐結婚了,想找來全體社員一起回來合奏。婚禮結束後,我們借住新郎家的民宿別墅,練琴聊天聊到三更半夜。原來,喜歡樂器除了音樂本身,更重要的是他為你帶來的人。他們未必是在社會中最耀眼的,但是卻你念念不忘的存在。

又到了後來,回到最初的起點,我回香港找工作了。

一天,中學時教我中提琴的樂團老師給我一通信息﹕

7年沒聯絡,還以為是發錯人呢。

於是我又再次抱起中提琴了。

我不是一個好樂手,雖然我中提琴樂級一階也考不到,卻斷斷續續和他相處了十多年,但《四重奏》的其中兩位主角提到﹕

「聽得懂的人,還是會聽懂,只要讓聽得懂的人聽懂,不就好了嗎?」- 小雀
大學社友家開的民宿/別墅,當年還沒有日劇《四重奏》,但看劇是令我想這這裡。
「我認為人不需要全都要有進取心,並非每個人都想成為富翁,並非每個人都想與其他人競爭,每個人都必定會有一個剛好適合他的地方。」- 別府

大概當我抱著我的中提琴時,就會形成這個合適的地方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