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廢年
沈廢年

廢文青年 。1995年生。 生理男。 喜歡電玩,喜歡詩,喜歡攝影。電影是生活的必需。 其他平台:https://linktr.ee/kalizian

廢影評|《天氣之子》——末日之中藏有微光

在《你的名字》之後,《天氣之子》儼然成為又一部動畫電影史上的票房奇蹟,推高了新海誠聲勢。新海誠也藉《天氣之子》,拿到奧斯卡的入場卷。身為一個曾經的新海誠粉,看到評論兩極化發展,一直猶豫要不要入場。看完之後,覺得是一部很新海誠也非新海誠的電影。

遺失濾鏡的新海誠

一直以來新海誠最令我著迷的是,那曖昧、若有似無的情感。無論是《秒速五公分》明里與貴樹之間,《言葉之庭》孝雄與百香里之間,那些情感就像潛伏的浪潮,鋪墊著兩人之間的大浪,讓觀眾緊張、感嘆。在《你的名字》更實質化為線與結的比喻,還是全劇的關鍵,在所有人都忘記的時候,是瀧心底殘存對三葉的情緒,才能喝下口嚼酒阻止三年前的悲劇。相較於過去的慢慢鋪墊,《天氣之子》打從第一幕主角帆高的口白,就開宗明義地說了這是我和她關於這世界秘密的故事。那曖昧的濾鏡從一開始就被拿掉了,在一開始時讓我錯愕,新海誠怎麼跟簡單、直白掛上等號了。現在細思想來,應是為了拉入更多的議題,在《天》之中,新海誠構建了更加細節的現實,相較過去像是兩人世界的故事,這次的配角與世界觀也更豐富。

懦弱與決心

主角森嶋帆高,一直都是討論的焦點。離家之後無力解決自己的營生,只好投靠來路不明的大叔。看起來就像亂跑、不懂事的孩子。由於名不正言不順的關係,他的行為舉止不若以往的主角堅決,小心翼翼地過著生活,猶豫著每個決定。他在東京生活以旁人看來就像逃避,實在很難讓人打從心底喜歡。但他心中所擁有的惘然——對於出生成長的島嶼的迷惘,又像人們所共有的。對於自己長期慣習的生活,只要稍微地錯位,一個疑問「我為什麼過著現在這樣的生活呢?」,就足以令人迷惘一陣了。只是我們礙於現實的種種,不一定有辦法跳脫生活,逃離到一個完全陌生之地。

而帆高最後為了陽菜不顧一切的奔跑,看起來是多麼地堅決。早前所有的懦弱,襯托出他的不顧一切就像奔騰的火焰,耀眼得讓人落淚。那一切的惘然、軟弱,都在奔跑中被帆高拋之後頭,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想再見到陽菜」。開頭的簡單、直白成為敗筆,而此刻的簡單、直白則成為了閃爍的記憶點。

末日般的無力

除了奔跑外的另一亮點是「無力感的形塑」,不論是帆高的處境,陽菜的家庭,或配角的支線,都讓人感到深深的「無力」,甚是強化了劇中的「末日感」。他們都有著決心,並付諸行動,嘗試去改變既有的生活,前往理想中的未來。殘酷的是,現實就像東京的暴雨一般,毫不留情地將冷水傾瀉在他們身上。這樣的概念,呼應著我們現今身處的世界——逐漸M型化的社會,我們所付出的努力日漸廉價,看起來毫無能力去改善生活。

所以才更顯帆高奔跑的可貴,那一種不在意他人眼光,為了心中理想的奔馳。可能是改變社會的一絲光亮,或縮小點範圍,是改善我們生活關鍵的希望。我們所缺乏的勇氣,只是大聲說出心中的渴望。

總結

前面說了很多好話,不過《天》其實是有蠻多空乏的部分。雖然感情線處理的清晰、動人,角色設定得更為優秀,設定很自然地帶入劇情,是一部至少不會對不起電影票錢的片。事實上不論配樂、對白、支線,都有可以增減的空間。而新海誠對於核心議題的表達,好似越來越模糊。在感情戲的基礎上,拉入了許多議題,底層、天災、求職、孩童扶養(或硬要說槍枝)。關於天災我覺得有很完整的論述「我們所謂的異常,或許對這古老的地球來說只是正常。」,然而其他好像都虎頭蛇尾,在三年後的後日談,好像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時間一過就會解決。再者,那些事件與主軸的感情戲都像平行故事,有些扞格不入,只是讓配角看起來沒那麼扁平用的。

很可惜的是,一直以來除了《追逐繁星的孩子》,新海誠很少去描繪主角自身的故事。《天》中的帆高充滿了心事,卻都被感情線帶過。

看完《你的名字》的時候,覺得可以期待他的下一部片,因為《你》整體來說,就像他歷來作品的彙整、熔煉,他的下一部作品,可能會出現一個全新的新海誠風格。《天》較像是新海誠的一種嘗試、摸索,只能說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了。

圖片來源:imdb


想看到更及時的廢影評嗎?
歡迎追蹤粉專:廢影評

有不明覺厲,希望更了解的電影嗎?
廢影評最近開始了付費服務「影評外送(客製影評)」,歡迎了解喔!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