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hent
Vinchent

Blog : vinchent.xyz 有拍不回,自娱自乐。

论语29 - 子罕

9.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这句话在断句上颇有分歧。我觉得没有必要非要采信哪一种说法,搁置不议。

9.2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这一章一般的理解是说有人讥讽孔子,看似博学,但实际却没有专长。但是杨逢彬老师的考证也挺有意思,他认为这一句并不是表示讽刺,而是表示惋惜——孔子这么厉害博学却没有地方施展自己的才能。

这两种解释我都可以接受,不过可以看看孔子的回答:他说我做什么好呢?开车还是射箭呢?我还是开车好了。

这里孔子到底是以什么语气说的呢?是反讽吗?还是无奈?还是认真?我不太容易判断。据说孔子射箭非常厉害,这里是说其实他驾车更厉害,所以孔子其实不是没有才能呐,人家是不屑于做这些事情!这里有一个旁证就是之前章节中有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会这么东西,孔子说我出身低贱,所以什么都会。但问题还是他这么回答到底是表达怎样的态度呢?我不清楚

但是孔子说过:“君子不器”,他也反复告诫自己的弟子不能被眼前的利益蒙住双眼,而放弃了对于仁和礼的追求。如果非要从这一章里得出什么结论,我做不到,我想孔子的内心也曾有过纠结吧。

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于一些礼节的看法,在《礼记》里会有更多相关的内容。孔子认为在衣着上,他可以从众,也就是从俭,但是在拜见国君如何磕头的问题上,他坚持礼,而不愿意从众。这里体现出孔子对于礼的思索,他在乎的不是礼节本身,而是礼背后蕴含的道理。

我们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那些东西是形式主义,那些东西是真的重要的,需要被重新反思。并且,孔子也在这里表明了礼作为一种社会的规则,其本质又是很私人的。它并不是一套死规则,否则就没有孔子反思的空间了,他只能这么做。礼来自于每个人对于礼的接受,这也是孔子为了“克己复礼”所做的,说服他人来重新将礼拾起。

这里可以看到礼和法的一个本质区别,一个是自发,一个是强制。当然,礼的自发性本质是否在经由其传播之后变为一种死板的繁文缛节,这是另外一件事情。这也恰恰要求我们必须要时刻反思礼的本质。

9.4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为我独尊。

这是我认为需要记下来的那种章节,因为我们太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勿意,说话要有凭有据,无凭无据怎么办?要么就闭嘴别说,实在想说,那不妨去找找凭据。

勿必,看待问题要留有余地,不要从极端的视角来考虑问题,时常从问题的反面来想一想,从问题的其他面向来想一想。这不是为了陷入相对主义,而是为了能对自己的观点抱有一种谦卑之心。

勿固,勿我,其实上一条勿必的前提就是勿固和勿我,只有不固守着自己的看法,不自以为是,才可能做到勿必,甚至,才可能做到勿意。

什么是“中年油腻”,什么是“钢铁直男”?大概首先就是做不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人。

9.5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这里体现出来孔子的使命感。如果天要丧文,那我就不会掌握文了;如果天不要丧文,那么匡人对我又能怎样呢?

仔细想想这种推理是很幼稚的,但是这毕竟是孔子在困境中的感叹,也就不较真了。

9.6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欤)?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说孔老师会那么多东西,难道他是圣人吗?子贡说:那可不!于是孔子说:我年轻的时候地位低下,才会这么多本事的啊,君子们会这样多的本事吗?不会的!

这里大约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说君子不需要懂得这么多“鄙事”,这些都是雕虫小技,相比于传播仁义和恢复礼制,兼职不值一提;另一种理解方式是说现在的君子高高在上,不能从低层做起,不能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理解人民群众,这样的执政方式是不可取的!

以上皆为我自己的过度解读。

9.7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这一章似乎可以作为上一章的补充。牢说孔子曾经说过:我不曾被国家任用,才会多才多艺啊。意在表明自己也是生活所迫。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孔子的自谦,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孔子的遗憾。

9.8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说:我有知乎吗?没呀。有个种田的人来问我,非常诚恳,我扣了半天手机想装知乎,结果还是失败了…(什么鬼?)

9.9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可能是孔子临终前的感叹,自己一生也没有完成自己的理想。

9.10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孔子见到穿丧服、礼服和盲人,都会表现出非常尊敬。我们面对这样具有特殊属性的人应该怎么做呢?比如我们面对一个盲人,一个抑郁症患者,一个同志,一个外国人,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平等的沟通,保持倾听,试图理解,不拿对方显而易见的特点当作标签,避免自以为是的“帮助”,而是即时询问对方的真真实需求,这些是我能想到的比较好的方式。

9.1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颜回感叹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越学越觉得学问深不可测;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眼看在前面,忽然有到后面去了。这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夫子循循善诱,教授文和礼,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我已经用尽了自己的才能,如果老师又卓然有所建树,即便是我想跟上,也不知道该往何处去了。

这一句的后半句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也有歧义。但是大意基本明了,是颜回感叹老师牛逼,不议。

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孔子重病,子路组织学生搞了个治丧委员会,不过这本来是不合礼的,因为孔子不是诸侯。在孔子好转之后,说:子路真是乱搞啊!不该为我搞治丧委员会啊!我这是要骗谁呢?骗天吗?我与其死在治丧委员会的人手里,难道不是死在你们这些好弟子身边更好吗?况且,就算我得不到大葬,难道你们还会让我死在路上吗?

这一章读来其实很感动,虽然孔子是在骂弟子,但是有这样的弟子,可以托付自己的身后事,也算是不白活一场啊!这一份师生情真的十分可贵。我也有十分敬重的老师,每年回国都会去看望他们,作为学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感恩自己的老师啊。

9.13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贡问,如有美玉,是藏在盒子里还是求一个好价钱卖出去呢?孔子说:卖啊!我在等买主呢!

这其实并不违背儒家的入世之道,能够发挥自己的济世之才,孔子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但前提是遇到愿意施行德政和人政的国君。

9.14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住,有人就说:那个地方很偏僻简陋啊,怎么住啊?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那,哪有什么偏僻简陋之说!

孔子自己说:里仁为美,又夸赞宴会居陋巷,对于他的答案应该并不意外。为了精神上的追求,他是可以牺牲物质上的享受的,我觉得这是判断一个儒家是不是真儒家的标准,就是他能不能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而放弃物质追求。

俗世里的人大多都是反过来的,不过也无可厚非,经济学告诉我们就是这些俗人的俗欲望才让社会发展到今天……而满脑子理想的人常常却把事情搞杂……well,此处只能摊手了。

9.15 子曰:“吾自卫反(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从卫回到鲁国,匡正了鲁国的音乐,让《雅》《颂》各得其所。这也算孔子的功绩一件吧~毕竟那时音乐也是礼的重要部分之一。

9.16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又是一句“何有于我哉”,大约可以理解为,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也不用我在这忙活了!那么孔子这次说的又是什么事呢?在外,好好为老板出力;在家,好好孝敬长辈;丧事尽力办,不过度饮酒。

可以看出孔子在乎的是建立一种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酒我不爱喝,大家都说酒是社交工具,如果社交工具必须要靠酒的话,那不社交也罢。

9.1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光阴就像一去不复返的流水。

9.18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谁见过呢?

9.19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该停我就停;在平地堆土成山,虽然只有一筐土,该干就干。

可是这个“止”和“进”的号令来自于哪里呢?应当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的道德和仁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9.20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欤)?”

上课不打瞌睡的,只有颜回吧!

9.21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可惜啊颜回,他永远在进步,从来没有止步。

9.22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长苗不开花,是有的吧!开花不结果,也是有的吧!这大约是说,我们看人看事还是得由表及里,不能简单就下结论。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亦不足畏也已。”

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能知道后来者比不上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了也默默无闻,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四五十岁的人常常分出两极,一种走上了权力的巅峰,一种被时代抛弃……理想的情况是,他们应该因为自己曾经的而得到赡养,但是他们也不应该继续掌握权力。

不过孔子时代的四五十岁可不是说现在的四五十岁,大约是现在的七八十岁吧。所以也不用慌。

9.24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悦)乎?绎之为贵。说(悦)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蔑)如之何也已矣。”

法语说的话,能不听嘛?(又调皮

苦口婆心说的话,能不听嘛?改正错误才是最重要的。毕恭毕敬说的话,能不高兴吗?得先分析一下才行。感到高兴,却不动脑想想;听了,却不改正,这种人我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简单来说,就是不要被情绪重昏头脑,面对各种问题和评价,要回到理智。

9.25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恪守忠信;不吆喝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错就改。和1.8雷同

9.26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的领袖何以被消灭,但是一个老百姓的志气不能被消灭。这句话放在不同的语境下其实可以有非常多样的解释。常见的一种解释是:每个人都会捍卫自己的意志和主张。即便公权力很强,但是想要做违背个人意志的事情依然会受到很强的阻碍。

我提供一个不靠谱的解释:三军可夺帅,打仗的时候可以直取主帅,但是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却不能这么直来直去,需要旁敲侧击软磨硬泡,用尽助推之力,让匹夫自己信服——礼乐制度,就是最好的方法。

只不过我的解释比较令人后怕,我们还是采信第一种吧。

9.27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欤)。‘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穿着破棉袄,却和穿着貂皮大衣的人站在一块,而不感到羞耻的,大概只有仲由了吧!看到这以为实在夸他。子路终身都把“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嫉妒,不心貪,做好啥事都不難)”挂在嘴边。结果孔子说:可是这么做又怎么算得上好呢?

我想,如果问孔子什么是好的,他一定会说:合乎礼就是好的。其实我们现在的工作生活中也是一样,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群体内的行事规则,只要能够互相遵守这样的社交礼仪,就最好了。比如对于程序员来说,着装上貌似就没有什么要求,我就得以每天穿着卫衣运动鞋上班啦。

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谁能活到最后,谁就会活得……寂寞。

9.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智者不疑惑,仁者不忧虑,勇者不害怕。我倒觉得“智者惑,仁者忧,勇者惧”也很符合孔子的观念呀~

9.30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同学不一定可以当同事,同事不一定可以当朋友,朋友不一定可以合伙开公司。

9.31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诗上说:唐棣输得花在天上翻飞,我难道不想念你吗?是因为离家太远啊!孔子说:呸,都是借口,真的思念,哪在乎距离!现在有了微信,随时随地打个电话,“思念”这个词似乎从我们的语境中消失了,无非就是“想”或“不想”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