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otagelg
sabotagelg

中共体制有一种拔然脱俗的可能,共产党可以带人成神带人飞。

为何康有为、梁启超师徒二人评价差异如此之大?

作者:金吾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376992/answer/87601595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鲁迅曾经评价过陈独秀、胡适二人的区别:

“如果将韬略比做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只枪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内皆武器,来者小心!’胡适的做法,是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如果康有为大体就是前一种人,那么其徒梁启超则是后一类人。

现代人对于清末民国的一个误区便是高估很多政客,低估了很多政治家,能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政局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不是熬资历、行贿赂、走裙带关系就能蒙混过关的,也不是清廷、北洋、老蒋那种烧黄纸、拜把子笼络人心,而是凭着犀利的文字、优越的口才、杰出的权谋、摄人的威势脱颖而出,比如鲁迅,他在革命党中的资历很老,但是在清末民初一直籍籍无名,因为当时比他“善战”的更多,在梁启超叱咤风云的时候鲁迅恐怕在他笔下过不了两回合,鲁迅1918年才成名,而此时梁启超已经退出政坛文坛一线了。

当然,也正因为大家的起点相差无几,能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杀出一条血路的能是庸碌之辈?更何况,激烈的党内斗争是个人成熟的最好催化剂

看似傻白甜的孙中山,在与唐才常毕永年的联络之时便逐渐排挤了杨衢云,1900年执兴中会之牛耳,此后再无人撼动其革命领袖的地位。后来武昌起义时共进会的孙武就是打着孙中山弟弟的招牌,孙中山本名孙文,他就改名孙武,孙中山号逸仙、逸飞,他就号遥仙、梦飞,高仿大V的鼻祖……

号称“章疯子”的太炎先生章炳麟,是革命派里唯一一个能和梁启超在国学上一较高下的人物,在权谋上也是一顶一的大家,成为光复会领袖,挑唆黄兴、宋教仁等华兴会反对孙中山兴中会,那说的话到现在也能骗过一堆人。

看黄兴的照片,你以为是个忠厚老实的胖子,那论心机手腕,也绝非等闲,他是不爱招惹别人,别人把他整急了,那就是打蛇打七寸,小辫子一揪一个准,章炳麟之学识权谋、陶成章之口才狡黠,黄兴反手一击,直接把这二位KO出局。

这三人已经是人中之杰,但却都吃了梁启超的亏,可以说,当时革命派最大的敌人并不是慈禧、清廷,而是梁启超。当年康有为、梁启超狼狈流亡海外,在海外并无根基,康有为依旧坚持维新保皇,而梁启超却主动同革命党人联合,革命口号也是比谁喊的都响,但却在暗中煽阴风、点鬼火,时不时来一两句变法与革命殊途同归、“革命就是保皇,保皇就是革命”,一度把革命派笔杆子陈天华拉入自己阵营,革命派思想混乱,差点就自我解体了。当初孙中山热情接待梁、还写信给他介绍檀香山的侨商,梁启超到后,几年光景,檀香山从革命源头变成了保皇党大本营,连孙中山哥哥孙眉都加入了保皇党,到此时梁启超又公开表态支持保皇,与革命派一刀两断,当然“锅”是康有为的。坦白讲,拉革命派进改良派不是一次两次了,当年两湖革命党领袖谭嗣同就被梁启超忽悠进改良派了,你说这么个大忽悠,革命党怕不怕?

后来为了理清梁启超对革命派造成的思想混乱,各个革命派整合为同盟会,一开始便对梁启超开炮,孙中山、黄兴、章炳麟、宋教仁、朱执信、陶成章、陈天华、胡汉民一堆大佬狂轰滥炸,梁启超一人敌之,史称“革命保皇论战”,在这次论战中,革命派辩白了很多理论,有些网文扯“革命派就是大汉族主义”这种一百年前就解释得明明白白的事儿,现在再回锅炒一遍一点意义也没有,毕竟有相当一部分满族蒙古族加入了同盟会。而那次论战中革命派群殴梁启超一人,也正中梁启超下怀,放心,保皇派的笔杆子绝不止梁启超一人,但是,梁启超就是制造了一种“虽万人吾往矣!”的效果,于是乎,双方都自称自己论战胜利,但在外人看来是梁启超赢了,保皇派势力不减反增,给予革命派致命打击:

  • 革命派的资金主要来自海外华侨富商捐赠,而华侨富商的投资则是要考虑将来谁会当权的、方便日后回国内投资办厂。
  • 革命派的人员则主要来自清末留学生,留学生加入什么阵营则是随舆论潮流而动。

经论战一事,革命派固然修正、巩固了自己的理论,但同时保皇派的影响也大大提高了,并分流了革命派的人源、财源,在此后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近乎自杀式的起义,很大程度是受到梁启超保皇派逼迫而不得不为之,自证其言耳。——你们说革命不怕流血,那你们去行动啊!“远距离革命家”算什么?——刘道一、徐锡麟难道不知道几百几千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么?你以为孙中山黄兴幼稚单纯,然而揭开历史的迷雾,那一次次自杀式革命只是无奈的“自证”而已。

1907年,梁启超成立政闻社,其声势凌驾同盟会之上,在海外与内地遍地开化,并遥控指挥内地分社,影响空前。

1908年,8月,慈禧下令查抄政闻社,逮捕政闻社人员,左脸一巴掌抽得梁启超耳朵嗡嗡响,11月,慈禧死前带走了光绪——这个被梁启超打造的“立宪开化的圣明天子”,右脸一巴掌抽得梁启超原地转三圈。

很多人说慈禧若在,不会发生辛亥革命,可拉倒吧,梁启超大好形势,被慈禧一手摧毁,梁任公纵然舌灿莲花,也禁不住老佛爷在线打脸啊!

梁启超、康有为:我要保皇扶清……

慈禧:呸!要你保?要你扶?你们也配?

自此保皇派在海外一落千丈,老佛爷终于实践了“为革命去一大敌,驱满清再造中华”的历史使命,梁启超这个唯一能挽救大清王朝的人被记恨私怨的慈禧轻易葬送,敌在紫禁城,诚不欺我。


对此,隔壁袁世凯同学表示,梁启超不能人尽其才,实属可惜,而曾被梁启超耍得团团转的革命派更是蠢货……梁启超你王八蛋!


辛亥革命,满清覆灭,梁启超终于重回故土,却是以自己捍卫的大清的灭亡为前提,讽刺。当此之时,政党云集:

孙中山、黄兴退出政坛,扶持宋教仁继承同盟会势力、改组国民党。

章炳麟此前与孙黄同盟会决裂,立场右倾改良派,以光复会为基盘改组统一党。

黎元洪排挤革命派,孙武背叛革命,帮助黎元洪先组建民社,而后改组共和党。

梁启超回国就联系立宪派,组织了民主党。

而除了国民党外,统一党、共和党、民主党均依附于袁世凯、反对革命党,是的,你没看错,“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的章炳麟其实是袁世凯的铁粉,只不过后来和袁世凯亲信梁士贻争宠、失势,干脆彻底翻脸了。共和党黎元洪、孙武本意是想“武汉,北京、南京”三足鼎立,无奈革命派拥护南京,立宪派拥护北京,自己成了边缘人,索性彻底投了北京袁世凯。

记住,政治作为最高等的人际斗争,从来就不能看表象。宋教仁和孙中山打得头破血流,但是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还是支持孙中山的,孙中山也投桃报李,在退出政坛后,以自己作为国民党理事长的名誉担保,支持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相反,别看有些人物之间平时各种恭维、示好,迎面三分笑,背后袖中刀,你看袁世凯与宋教仁之间多么“兄友弟恭”,但宋教仁就是奔着削袁世凯权力去的,袁世凯各种“欢迎”“赞赏”宋教仁,但该下杀手一点不留情。

这里就要谈一句民初政局了,辛亥革命,清廷倒台,南北和谈,是不是革命军妥协给了北洋军阀?是不是孙中山让出大总统,袁世凯就篡夺革命果实了?

不是!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后,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迁到北京。这点非常重要,也就是说,袁世凯空有一个大总统头衔,但是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会——的地位非常羸弱,更何况之前革命党在宋教仁授意下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袁世凯这个大总统名不副实,面临被宋教仁架空的窘境,袁世凯不会坐以待毙,首先指使嫡系唐绍仪担任总理,然后唐绍仪反水了,倒向宋教仁。袁世凯指使手下拆台,唐绍仪下马,扶持陆徵祥上位总理,不久又被宋教仁拉下台。最后,赵秉钧以加入国民党为条件,袁、宋妥协,让他当总理。

表面上“兄友弟恭”的袁、宋二人,在政争中刀光剑影,势均力敌。宋还有后手,1912年底到1913年初,全国范围内国会选举,宋教仁国民党势力压倒了民主党、共和党等亲袁党派,然后宋教仁就被刺杀了,随即袁世凯还暗杀了革命党将领林述庆,同时“善后大借款”、扩军备战,6月发动南侵,孙黄被迫“二次革命”,失败流亡。袁世凯借口国会中大部分是国民党,先把国民党解散,又解散了国会(北迁后的南京临时参议院),至此袁世凯才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南北和谈就是北洋与南方革命军在政治、军事双方均势的产物,除了大总统是袁世凯,政权还是南京临时政府的班底,袁世凯也不甚了解西方政治,结果吃了个哑巴亏,最后破罐子破摔,索性用武力强行推翻,这开了民国军人干政的先河(你依靠军队推翻政府我就不能?),而被袁世凯驱逐的国会议员也将在之后十年、慢慢玩残北洋政府。

在这期间,梁启超是袁世凯的最坚定盟友。作为维新派、立宪派、保皇派的领袖,梁启超在袁世凯与革命党政争时坚定的站在袁世凯一边,摇旗呐喊,联合统一党、民主党、共和党等亲袁党派组建“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组建了“第一流人才内阁”,消弭袁世凯武力驱逐革命党的负面影响,为袁世凯摇旗呐喊,如果说段祺瑞是袁世凯军界的柱石,梁启超就是袁世凯政坛的“文胆”,连杨度都远远不及。袁世凯解散国会后,组织了“参政会”作为国会的替代机构,把清朝的王公大臣都塞了进去,说北洋政府是没有皇帝的清廷真不是嘘他,而这个参政会,梁启超赫然在其中。

袁世凯镇压革命党、解散国会,梁启超敲着锣鼓,喜迎老冤家革命党倒台。

袁世凯规定总统无限期、可指定继承人,梁启超表示“我素来赞同开明专制”,等等,你不是要君主立宪么?

袁世凯想要当皇帝了,然而国内针对袁世凯的风向、苗头已经不对了,杨度虽然赞同袁世凯称帝,但还是为以后的局势忧心,而梁启超默不作声,作为袁世凯第一政坛盟友,梁启超没有像杨度般忧心,也没有像徐世昌般苦劝,袁世凯不明所以,还是善待梁启超,结果换来一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袁当时就懵逼了,可称帝的程序已经启动拉不回来了,与此同时梁启超联络蔡锷反袁、并协助其逃往西南——梁启超和他的进步党抛弃了袁世凯。究其原因,对于时局的危险性,袁世凯铁憨憨、没看到,杨度看到了但没忍心抛弃袁,而梁启超则是既有远见亦狠心,他先利用袁世凯,组织了偌大的进步党,而后预见袁世凯的败亡,及时与袁划清界限,甚至还倒打一耙、积极反袁,唯恐袁被赶下台后无立足之地,“我为牛后,何以自存?”(梁启超《致籍亮侪、陈幼苏、熊铁崖、刘希陶书》)。

孙中山:哈哈!老袁你也吃了梁启超的亏了吧!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当权,梁启超依旧希冀背靠西南军阀、联合皖系掌权,段祺瑞利用其“研究系”(进步党)的声势,对抗黎元洪,随后张勋复辟,康有为仆从溥仪、张勋,而梁启超追随段祺瑞马场誓师讨逆,此时师徒关系怕不是“破裂”,而是刀兵相向了。段祺瑞重登总理之位,认命梁启超为财政总长,派(坑)他去日本谈卖国借款的条约,事成后就卖了梁,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梁启超震惊,段祺瑞怎敢出卖自己?难道在政坛危若累卵的他不需要自己了吗?袁世凯都不得不借助自己啊!此丑闻消耗掉了梁启超最后一丝政治声望,不久辞职,黯然退出政坛,此后流转学界,成为民国大师。


梁启超一生,先维新,后革命,再保皇,又共和,还立宪,继而鼓动开明专制,最后拆了袁世凯的台。冯玉祥一生多变,留下近百年骂名,梁启超反复无常,以“今日之我杀死昨日之我”自我辩解、如今竟有众多拥趸,“读书人的事能叫偷么!”。冯玉祥多变,是其拥兵自重的军阀本色,梁启超善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他终究只是个拒绝底层革命的改良主义者,从这点来看,他和他的恩师康有为没有本质区别。

可叹梁任公终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极大的透支了自己的政治信用,作为政治家,最危险的不是你不聪明,而是立场不坚定,政治家可以一变二变三变,又岂能五变六变?以后谁还敢用你?谁还敢与你结盟?谁又敢追随你?一辈子在阴谋诡计里“左右横跳”的梁启超晚节不保,阴沟翻船。

假使太平寻常世,凭梁任公的口才、学识、远见、左右横跳的生存技能,政坛之上,他会比孙中山、黄兴、袁世凯、段祺瑞混得都要好,论“讲道理”的功夫,整个清末民国,无人可及,可惜清末民国是“不讲道理”的,作为一辈子的改良主义者,他不屑于也不可能拉拢底层官兵、地方会党、劳苦农工,形成自己的武装力量。

而他老师康有为呢?观遍梁启超、孙中山、袁世凯、黄兴、章炳麟、段祺瑞的政坛风云史,就康南海这种欺世盗名、招摇撞骗的伎俩,一辈子保皇愚忠、顽固迂腐的满清遗老,竟然显得那么的“天真烂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