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essa
Vanessa

一個堅持寫作的人。

拆解議題 04|五分鐘篇幅講完橫跨幾十年的政治議題

「花了好幾年沒興趣或沒辦法搞懂的議題,終於在一篇圖文看懂了。」這是我在內容製作期望達到的小小目標。

上篇討論了簡單改寫,不只能夠讓議題更可口好讀,也可以幫助讀者把陌生龐雜的知識點,有效地逐步吸收起來。今天就來以一題超困難的國際政治議題——「美伊衝突史」為例,拆解我是如何編排脈絡的。

拆解議題 03|勿賣弄知識,複雜的故事簡單地說


定位讓讀者好奇的起點

要讓議題好懂的基本技巧,就是不要像念課本那樣的講解,人們比較愛聽故事、看劇情,最終記得的只會是誰講了什麼很瞎的話,或雙方起了怎樣的衝突,而釀成了什麼悲劇後果。

那問題就來了,對於訊息量超複雜,大多數人光聽到關鍵字就忍不住皺眉,不知從何認識的議題,該怎麼包裝成故事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確認要解答的核心問題是什麼——也就是讀完一定會掌握的收穫。而這種問題意識最後在開頭就能定調或鋪陳這種好奇心,帶著讀者一點一點的解開迷霧、尋找答案。

以這期「美伊衝突史」來說,台灣讀者普遍完全不熟悉伊朗,不然就是對伊朗存有神秘、危險、充滿禁忌的印象。

年初伊朗為報復美國殺死指揮官而發射飛彈,讓人擔憂「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新聞本身就帶有濃厚的戲劇性,最先浮現檯面的問號即是指揮官蘇雷曼尼是誰?美國為什麼要大動作殺死人家指揮官?

要解答這事件,就需要搬出美國和伊朗長年以來在吵什麼,來認識彼此敵視的根源。


搭建故事的骨架

我會在筆記本上試著草寫出主要人物關係、關鍵事件與時間點,來建構出故事的大致脈絡。像以下這樣彙整素材:


  • 時序粗略劃分成:從現在回顧~1950、1979、2015、2020(三階段:伊朗革命前、911後、核協議發展歷程)
  • 故事主要地點: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
  • 故事主要人物:聖城旅指揮官蘇雷曼尼(關聯盟軍:真主黨旅)、伊朗領袖(摩薩台、巴勒維、霍梅尼)、美國總統(歐巴馬、川普)
  • 故事衝突根源:(遠因讓雙方互不信任)美國介入伊朗政治、人質危機+(近因讓衝突加劇)川普退出核協議和報復作法

須留意的閱讀困難點

在編排故事情節中,很快就會發現,可以講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很多,但真的需要每個都講嗎?如果都講讀者可能看了後面又忘了前面,或因為記不起來這麼多名字,而容易有挫折感。

通常我會自我檢驗的問題就是:

1. 如果拿掉了這段會影響整體嗎?如果不會,果斷的拿掉吧

2. 這個人有重要到需要講人名嗎?還是講職稱或代表的國家足以表達?

另一個重要的小細節是,從中抓出有助讀者判斷、建立觀察視角的提醒。這種提醒反映了一般看媒體報導看不懂,或容易產生刻板印象而誤解的問題,比如誤把政府和人民的立場混為一談,或是不清楚民兵組織是與扶持的政府是「代理執行」的關係,也就看不懂為什麼會和周遭國家的民兵有關聯。

這種提醒可以考慮穿插在前面先小結點出主題句,往下解釋事件才比較能進入狀況。同樣地,故事起伏也不會一直都拋出有點困難的資訊出現,這樣負荷的壓力太大,通常是從簡單開始到有點困難、再回簡單,關鍵收穫與劇情張力才能從中突顯出來。

結尾則試著點出事件帶出的核心意義,或更上層的影響,呼應開頭拋出來的問題。


了概在中印衝突這期也是濃縮了長達幾十年的衝突根源解釋,因為有地圖展示邊界或勢力版圖的變化,更能體現圖示的效果。

本篇提到的作品:美伊衝突史:政變、仇殺、報復

延伸推薦這系列:國際上的世仇們

下次聊聊我怎麼做科技類的議題解釋喔!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