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Ryan

自由撰稿人,關心性別以及社會福利議題、非營利組織工作者,覺得待在這領域是一種宿命。

無知的歧視

(编辑过)

看完龍龍跟老K的事件,想起早上跟我哥的談話,許多人對於身份、性向、種族一直停留在不可思議的刻板印象中,甚至認為這只是玩笑,不是羞辱。

早上起床閒聊時,我哥問起我為什麼要學印尼文,是不是想娶個外籍配偶,我馬上回應這是個歧視你應該道歉,而他卻笑笑地說我只是覺得娶外籍配偶想像那畫面滿有趣的。對我來說,這就是無知產生的歧視,可以學習、但不能不為自己的無知推卸,說這只是個笑話。

全世界使用印尼文的人口大概2億6千萬人,在東南亞是個非常方便的語言,無論是在了解移工處境、增進親切感、甚至在倡議上,都非常實用。移工在台灣,一直被當作貶義詞,指涉東南亞籍、膚色偏深、講著英文、印尼文、越南文的勞工,全台目前超過70萬名外籍移工,超過6成是印尼人,這就是個重要的事情,我們的下一代,需要更多母語學習,與家人溝通,身份認同能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之前還有新聞,一位菲律賓籍的博士生來台交換,在外做田野調查時,竟然被警察當成失聯移工盤查,這事件之後就默默消失,可想見,台灣雖然是多元族群,但無知的歧視依然存在。「哈洋屌」這三個字會出現在亞洲人盲目崇拜歐美時,也是一種歧視。

推動雙語教學的台灣,其實應該推動的是多元母語教學,以及身份認同的教學,從河洛到客家海陸四縣、閩東、官方統計16族原住民(去你的九族文化村),尚未被正名的西拉雅等等,先從母語開始,美式英文只是個工具,就跟學習克林貢語一樣,目前稱霸地球的是美國人,只好學習用英文溝通,誰叫中國不爭氣。

近年為自己的無知道歉,是4年前一次編輯會議上,討論議題時講了「山地原住民」,而另位同事是排灣族的,當下我馬上道歉,還記得他的族名很可愛,叫做wu-bah(音譯),雖然近年聯絡得少,但我還是很想念他充滿活力與帥氣的笑容,出去採訪根本就是師奶殺手,社區的婆媽超愛他。

人說國際觀,我倒覺得要先對自己的土地有認同,借用社造界名言,「越在地越國際」,在追著經濟強權想爭塊一席之地,卻未曾留意自己踩在這塊土地上,被島嶼滋養著。我是台灣人,無論現在的政治政權現況,同島一命,這裡是屬於任何站在島上的人該擁有的,尊重、多元、與理解。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