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七
洪七

自由撰稿 / 獨立書店推廣 / 身心靈、宗教研究 / 日本小說、日劇、日影愛好者 / 業餘文字創作者 個人網站:https://7hung.com/

書寫與我,寫在matters的第100篇文章

(编辑过)
如果說心中的各種神思、各種情緒都有靈魂,那麼文字就是肉體。書寫讓這些思想與情感有的歸宿, 不至淪為孤魂野鬼。

一直佛系經營的我,終於也在matters發了第100篇文章。這一篇,我想來寫寫關於「書寫」這件事。

在無聲中獨自書寫

書寫對我而言有什麼意義呢?

我喜歡莒哈絲的說法,他曾說,他喜歡在入夜時書寫,在那個時刻,感覺被黑暗包圍,那是一個最孤獨也最飽滿的時刻。他說:

寫作的孤獨是這樣一種孤獨,缺了它寫作就無法進行,或者支離破碎,無以為繼。

書寫對我而言就是這樣的事,你必須孤獨的完成他。我想要完成這件事的原因,也正好就是孤獨的緣故。

好幾年前我還是博士生的時候,撰寫論文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沒有什麼人理解我在研究什麼東西,而為了專心把論文寫好,我也不敢出去找工作,幾乎每天都把自己關起來撰寫論文。那是一個很孤獨的過程。

就在那個時候,某國的政治犯因病逝世,到死之前他都還不能獲得自由。他死去當天的晚上,有成千上萬的網友到網路上留言,哀悼他的離開。

這些到網路上留言的網友們,他們都知道,這些哀悼的文字只會存活一個晚上,所以他們的留言都無比的悲戚與無奈。果不其然,隔天醒來這些被視為異議的文字全部消失了。大家照常上班上課,馬照跑,舞照跳,昨夜哀傷的情緒完全被抹殺,好似不曾存在過。

這讓我太難過了,哭了許久。原來失去聲音、失去存在的痕跡,是那麼痛苦的事

後來我不知道是在什麼樣的契機下,我開始寫起小說,把這段時間感受到的強大孤獨感寫進來。

小說中,一個劇場演員在演繹228受難者家屬的故事。大家知道, 劇場工作者是文化圈中最難生存的一群人,他們平均在30歲上下若沒有做出成績的話,就必須放棄理想,另謀出路。小說中的主角就是這樣子的人。

而另一方面, 228受難者的故事,亦是由真實的史實改編。當時一位父親知道自己的兒子被蔣介石下令槍斃後,每年過年他只要聽到鞭炮聲,他便要發狂。只因家家戶戶喜慶用的鞭炮聲,竟和殺戮槍決用的槍聲是那麼的相近。

歷史的悲劇,和當代遭遇生存困境、理想破滅的小人物,誰的痛苦比較沉重呢?但無論如何,小說中的劇場演員,和這位228的家屬都是聲音被壓抑的人。而在這齣戲劇演出時,兩人的壓抑彷彿重疊、加倍了。

我那時就是寫出了這樣子的小說。當時我不知為什麼寫了這些文字,寫出來的小說也不曾發表過, 至今它仍靜靜的躺在我的電腦檔案夾裡。但小說寫完後,我感覺到我內心的壓力、孤獨的情緒,都在一瞬間找到了出口,得到了釋放。我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像是得到了解脫。書寫帶給我的解放感竟是如此巨大,我畢生難忘。

書寫對我有這樣重大的意義,他和我的心靈如此親近。如果說心中的各種神思、各種情緒都有靈魂,那麼文字就是肉體。書寫讓這些思想與情感有的歸宿, 不至淪為孤魂野鬼。

書寫的魔力與現實

「創作有價」是什麼呢?對我而言,那就像是我在寫論文期間體驗到的:在每個角落,都有默默努力過的人。他們的努力不見得會被人看到,但他們都有自己的價值。他們的身影值得被看見,他們的心聲值得被聽到。

但與此同時,我亦覺得,這世界是現實的。這不是一個努力便有收穫的世界。一個人也不該嚷嚷著自己很努力,就覺得別人應該給予你什麼。

這就是現實。而當文字書寫進入了現實的商業規則裡,文字本身也就會跟著變得現實。文字會因此失去了某種魔力。現實其實是需要一點魔法的,它能讓我們的心感到悸動,能讓我們看到比現實更遠的風景

我不是頑固知識份子那樣的反商。相反的,從社會學出生的我深切的明白,文化人沒收入是會死的,無論你的理想有多麼崇高都一樣

有些文化人看起來光鮮亮麗,儘管他們口中講著不要拜金,但他們實際上都有一套的生財之道,只是他們不會刻意說出來罷了。不讓支撐自己的經濟基礎蓋過了才華的光芒,這是文人的生存法則之一。而和這一體兩面的是,如果我們刻意提及文字的功能與利益,他其實是傷害一個文字工作者的文化資本,容易讓人覺得庸俗。這是一個很現實的文化運作邏輯。

這是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書寫與金錢利益的關係。

延伸閱讀:

書寫並非高不可攀

不過雖然我認為文字書寫有它特殊的一面,但有時我們也不必給他過於高不可攀的定位。否則太過學究、太過文人自視甚高的習癖也不好。尤其在這個網路時代更是如此。

記得在我大學的時候,我參加了政大的長廊詩社。那個時候,網路才剛興起沒多久,許多人開始使用網路寫詩,並發表在BBS、吹鼓吹論壇、無名小站、PChome新聞台上面。大致來說,相較於前輩詩人,撰寫新詩的門檻可以說是大幅降低。

網路文化也替詩的書寫風格帶來改變。那時詩壇有一派是依循著前輩詩人,很規矩的寫作;另一種則很融入網路世界,用很新的語言寫詩,把網路用語、顏文字、次文化的語彙都入詩。

當時來長廊詩社上課的詩人楊佳嫻,他也在網路平台上發表詩作,並和鯨向海友好。那時我就問楊佳嫻,那麼輕易就把詩放到網路上,不怕事後覺得寫很爛獻醜了嗎?結果他的回覆我至今依然印象清晰。

那時他似乎很意外會有人問這樣的問題,先是愣了一下,才說:「反正寫在網路上,寫壞了修改就好,刪除也很容易。」

是呀,這是網路書寫的特色,我們似乎該正視科技技術替書寫帶來的改變。也不用「太見外」,死把書寫當作是一種神聖不可污衊的東西。

實際上,若把書寫的標準放得太高,到最後會把自己綁死,什麼都寫不出來。在我年輕的時候,曾認識一個青年小說家,那時有傳聞說那個小說家每天都書寫上千、上萬字。我當時對此很斥之以鼻,覺得這樣的創作方法會讓自己過於匠氣。

但那麼多年過後,我的想法有了180度的大轉變。現在的我,覺得文字創作者其實就像運動員一樣,要每天訓練自己的手感。一個創作者不能僅靠靈感創作,必須要每天練習,保持寫作的感覺。

所以我為了能讓自己養成每天書寫的習慣,我學習了自由書寫的技術,每天都至少花個一小時、半小時來寫些東西。然後既然每日都固定有輸出,我乾脆也將寫出來的東西稍微整理一下,放到網路上。這是我架起自己的部落格、以及在matters寫作的緣由。

延伸閱讀:

科技降低的是寫作的門檻,而非好作品的門檻

科技造成寫作門檻降低的狀況,其實在很多創作領域也皆有類似現象。例如攝影,在2、30年前人們仍需要使用底片才能照相,是非常昂貴的文化消費。但現在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拍起照來非常方便,大家可以數數自己的手機裡有多少相片。

另一個類似的是繪畫。我想只要是藝術領域出生的人,都知道繪畫是一個相當昂貴的技術。我認識許多藝大出生的朋友,他們當初都對繪畫所需的成本感到吃不消。技術的學習是個費用,為了在入學前通過考試,很多學生會花錢學畫。入學後,不論是畫具或顏料,也都是一筆可觀的支出。電繪的出現雖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繪畫,但已經給了熱愛繪畫的人很多的機會來實現繪圖夢。電繪的成本相對便宜、網路教學的影片和互助的社團也非常多。

科技讓創作的成本與門檻降低。但這是降低我們花費的成本、降低我們失誤的成本,讓我們有更多機會來記錄與練習。然而好作品的門檻是不會降低的。好文章、好思想、好照片、好的畫作,他的門檻是不會降低的。

現在我們可以藉著科學之便大量產出文章,無論是將產出用於交流、用於創造收入,那都沒有問題。但無論如何都不要忘了:好作品的門檻依舊在那裡。如果仍有一顆創作的心,就要不斷試著去創造出技術含量更高的作品,去挑戰翻新自己思想的疆界,替書寫尋找更多不同的可能性。現在的我是這麼想的。


我的部落格:洪七與源太太的書房
Liker Social:洪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