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七
洪七

自由撰稿 / 獨立書店推廣 / 身心靈、宗教研究 / 日本小說、日劇、日影愛好者 / 業餘文字創作者 個人網站:https://7hung.com/

七的身心靈專欄∣工作找不到的尊嚴 用靈性找回

生活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而已?

你是否曾工作到要死要活,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什麼?你是否曾經想過,你做的工作,除了薪水還可以替你帶來什麼?你是否曾經懷疑過現在的工作是否值得你如此賣命?甚至,你曾否覺得如此瞎忙讓你感到人生毫無意義?

根據一項商業調查,有高達47%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工作究竟對自己公司的業務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很多人就是按表操課,完全不知道自己表現的好壞,究竟對公司有何影響。

這種不知道工作有何意義的情況,據說是資本主義的產物。提出這樣說法的人,叫做馬克斯,而他把這個現象稱做「異化」。

卓別林的《摩登時代》諷刺了在工業化流程中,淪為小螺絲釘而失去工作意義的人們。

失去工作的意義:異化

什麼叫做異化?簡單來說,就是你只是扮演龐大工廠裡的某個齒輪而已,你每天就是轉呀轉,但你可能完全不知道最後生產出來的產品是長什麼樣,也不知道那個生產出來的產品,你究竟負責的是哪一部分。最慘的是,你不曉得這產品賣的錢,你可以拿到幾毛,也不知道這合不合理。你什麼都不知道,你只是日以繼夜的工作。

喜劇大師卓別林有一齣電影叫做《摩登時代》,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工廠裡的工人,站在貨物的輸送帶上不停的鎖螺絲釘,重複相同的動作。最後工人被制約了,為了把螺絲釘鎖好,自己跟著貨物被輸送帶捲入機械齒輪裡都不自知。

我有時會這樣想像:在古代農業社會裡,每個工作的人,例如農夫,他們對自己的農田、對自己養的牛羊、雞鴨,一定是充滿了感情。而傳統的市集買賣,更是直面客人,有著人與人情感的羈絆。而馬克斯大概是在工業革命興起的時代,看到了人們在被煙霧瀰漫的工廠裡被機械奴役著,失去了和自然、和生活的那種親密關係,所以才提出「異化」、提出《資本論》。

當滿腹經綸找不到出口 文科人慘被社會遺棄

而事實上,這還不是最慘的狀況。如果你是出生理工科,你在這個機械化的時代,還能靠著自身理工能力,在科技生產中賺一點錢、得到一點職位。這相對較高的報酬,可能會讓你覺得生活還不置於那麼慘。但如果你是文科出生的,你可能就得做的要死要活,也只能換得微薄的薪水過活。有時甚至可能會感到自己是不是被時代給遺棄了。

我有許多文藝界小有名氣的朋友,他們的處境很像:他們都在文壇裡有一定名聲地位,也曾得到過大大小小不同的文學獎。理論上,他們是有很強的文化才能的,但是在台灣現在這樣的社會,這種才能卻不能幫他們轉換成活下去的資源。

社會學家曾分析,由於他們的能力在社會中找不到相應的工作,所以職場上通常會給這類人發明一些特殊的職位,表面上這職稱可能聽起來很亮眼,但實際上卻是要做各式各樣的工作。

例如我的一個朋友,雖有著很強的文學造詣,但來到一間小編輯社裡,美其名為編輯助理,但常常是雜務、庶務、美工、編輯等各式工作都要做,朋友有時甚至覺得自己像打雜小弟。

你知道,當你有很強的文化力,在文藝圈說話是有份量,但來到職場時卻變得一文不值時,那種剝奪感會很嚴重。那種忙得要死,但卻拿沒多少薪水,也沒得到地位,這容易讓人覺得工作很沒意義。

這種失去意義、失去自我價值的情況,很容易讓他們接觸身心靈的事物。

Matthew Wood調查了身心靈市集的成員,發現很多人都在職場上失去自己的權威。攝影師:Mykola Khomenko,連結:Pexels

失去的尊嚴 從身心靈領域找回

社會學家Matthew Wood就曾經對英國的身心靈工作者做過田野調查,他發現許多從事靈療工作的人,他們本身在職場上都有程度不一的挫折。他們可能有能力,也有自身的理想,但卻必須委身在職場裡聽命於老闆的命令、埋首在日復一日的瑣碎工作裡。他們覺得生活失去了意義,他們覺得自己失去了生活的尊嚴。用社會學的用語來說,他們失去了自己的權威。

而靈療的工作,則讓他們找回了自己的權威。Wood說,那些身心靈人士開始通靈時,當他們連上了高我、守護靈、或是指導靈時,他們彷彿瞬間得到了權威,從一個職場上的魯蛇變成了大師,他們說的話開始有份量,他們可以很清楚的感覺到自己的一言一語,正對來諮詢的客人產生了確確實實的影響。

是的,在這個時刻,他們的所作所為,是真的對眼前的客人產生了影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言行活生生地幫助了他人,甚至打動了另一個人的靈魂。沒錯,他們不再是被工作異化的人,他們確實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有用、有意義的。他們透過身心靈工作,找回了自己的尊嚴,找回了自己的權威。

所謂的靈性 是他們尋回幸福的北極星

Matthew Wood的觀察,是有道理的。實際上在身心靈界裡,確實以文科人士居多。而許多文化界人士,也的確醉心在身心靈的思想裡。

過去,有人可能會認為這些文科出生的人不懂得科學,所以才會喜好這些神神鬼鬼的東西,但這樣的說法其實過於狹隘,沒有真正的理解到這些文科出生的人的社會處境、與生命歷程。

人們通常越失去什麼,才越會去追求那價值。例如,越被社會角色制約的人,越會高喊要愛自己。越被凡俗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的人,越會高喊自由。越感受不到愛的人,越會渴求愛。

而那些追求靈性的人,他們正是因為在這社會中被壓迫著喘不過氣來,所以才會嚮往靈性。靈性,對他們來說,不是什麼神神鬼鬼、虛玄的東西,而是一種可以讓他們感受到生命的幸福、意義與尊嚴的生存狀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