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unn-Tyng Yeh
Jiunn-Tyng Yeh

醫學生、神經科學博班生。關注區塊鍊、人工智慧在醫學研究及健康照護系統的應用,以及所有其他有趣的事。

潛入虛擬的身體之中回望自己

虛擬實境(VR)的隨著光學技術和電腦計算能力的進步已經越來越走進生活中,這篇The New Yorker的文章報導了虛擬實境極具創意且人性化的運用,稍微整理一下分享給大家。

從2010到2015年,虛擬實境科學家Mel Slater等人開始了名為Virtual Embodiment and Robotic Re-Embodiment的計畫,利用沈浸式的虛擬實境操控受試者的身體印象(Body Model),說服他們在VR裡面的身體就是他們自己的身體。我們總是認為我們對於自己的身體印象非常穩定,不會隨便覺得另外一副軀殼是自己,但這只是因為我們沒有碰到對的誘導,而將身體印象投射到虛擬的身體中的Virtual Embodiment有極大的教育、治療潛力。

Virtual Embodiment的核心目標就是說服你你是另外一個人,這並不需要華麗的圖像,只需要一套動作追蹤的硬體,讓虛擬的身體能夠準確的模仿你身體的動作。作者(男)親身體驗了這樣的設施,戴上了VR頭套,並望向虛擬鏡中的一個年輕女子,作者怎麼動,她就怎麼動。接著有一些彩球出現在作者的手腳邊,作者伸手過去碰,彩球就消失,這樣重複幾次過後,研究者說embodiment已經完成,作者已經說服自己的大腦面前這個虛擬的身體就是他自己的。

這時有個虛擬男子進入房間,開始對那個女子謾罵,並且越走越近,作者明明知道一切都是虛擬的,沒什麼好怕的,但隨著那個男子越來越靠近,作者開始感到心跳加速、胸口緊縮、額頭冒汗—他生理上的感受到被威脅。

從2011年開始當地政府(Catalonia)就與這個實驗室合作進行有暴力傾向男子的治療計畫,經過上述的模擬之後,受試者辨認女性恐懼表情的能力顯著的提升(有家暴傾向的人通常這樣的能力較低)

「我覺得我自己就是我前妻」
「我以為他要過來打我,所以我用手摀住我的臉」

只有單純看影片,或是體驗沒有經過embodiment的VR模擬的受試者,並沒有這麼強烈的反應。

這個團隊也設計了許多其他的模擬情境,其中之一參與者會化身為一個小女孩,被填充娃娃、搖椅跟一些玩具,之後的心理測驗中,受試者會顯露出更多的類似小孩的性格特徵。另外一個例子是白人化身為黑人在虛擬實境中學太極,模擬完之後他們的無意識種族偏誤(unconscious racial bias)顯著的降低,而這樣的改變可以持續一週以上,這樣的轉變是在潛意識之中的,是直接體驗而不是學習或「看到」的。

當然這樣的embodiment也有其壞處,有些暴力或是模擬手術的遊戲中玩家也以semi-embodiment的方式在進行遊戲,其中一位研究者就說他在遊戲中嘗試活體解剖以後感到心情很差,感覺就像用了自己的手做了什麼壞事,而這種感覺不是拿著手把按按鈕然後看螢幕能夠比擬的。

最後,研究人員為作者穿上全身的動作捕捉衣,並戴上耳機與VR頭套,前幾天研究人員幫作者做了全身影像掃描,所以在虛擬的鏡子中作者可以看到真正的自己。

「我現在需要你想一個一直困擾你的私人問題。」
「然後你要解釋給佛洛依德聽,解釋完以後就按這個按鈕,你就會進入到佛洛依德的身體裡。」

作者對佛洛依德說他的母親現在在療養院,他現在住在紐約,但母親住在維吉尼亞,因為覺得母親如果住在那邊的療養院可以有很多朋友去看她所以把她留在那邊,但每次作者聽到去探望她的朋友捎來的消息都會覺得很有罪惡感。

按了按鈕,現在作者變成佛洛依德,看著自己講出剛剛說出的那段話。作者(作為佛洛依德)看著自己時覺得好像在看著一個陌生人。

你為什麼覺得有罪惡感?佛洛依德問

按了按鈕,作者回到自己身體裡面,看到佛洛依德用低沈的聲音(經過處理)問說你為什麼覺得有罪惡感?

因為我住得很遠。

按了按鈕

你為什麼要住很遠?有什麼好理由嗎?

就這樣作者跟佛洛依德談了將近二十分鐘,佛洛依德說了一些作者從來不會對自己說的話,當他脫下頭套的那刻,他深深地被觸動。從佛洛依德的觀點,作者看起來不太一樣,更悲傷,卻更平常、更可以被理解。

「這樣的方式改變了你對於內心想法的判斷,因為你物理上的在你自己之外,你可以看到你自己、聽到你自己。當你看到有人在你面前闡述他自己的問題時,你的本能就是去幫助他,而這時候的他是不是你就不再重要了。」研究者說。

「我不覺得我在跟自己講話,這就像是一個真正發生的對話,怎麼可能?」
「可能因為我們可以有很多個自己吧」研究者挑起了眉頭。

在之後的訪問中作者提到了這個經驗時,說到這二十分鐘的對話很根本的改變了他的想法,原本會因為看到探望過母親的朋友捎來的消息感到有罪惡感,但「能夠有朋友去探望母親」這件事正是他把母親留在維吉尼亞的原因。他自己思考這個問題時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觀點,而在虛擬實境中跟佛洛依德(其實也是自己)的對話讓他想通了這一點。這其實是心理學上面很著名的reframing,客觀事實上什麼也沒改變,但單純改變如何認知、詮釋就能根本的改變對於這個事實的感受。

我並沒有完整且準確的翻譯整篇文章,只是散漫的節錄並自己組織了幾個印象深刻的段落,還是推薦大家去讀原始文章,非常動人。並且可以搭配這個podcast,裡面有作者的訪問,也是我得知這篇文章的出處。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