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摇头
白沙摇头

山东酒局(一)

这甚至不是什么旧葫芦

很多人,会把山东的酒局,当作所谓「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但,作为一个山东人,我知道这是在放屁。

2000年以前,山东大多数人都处在赤贫中。吃饭喝酒,或者说「坐席」,是奢侈的事情。偶然有坐席的机会,父母都会尽量带上年幼的孩子,一来童言童语可作为席上的节目;二来自己家多张嘴吃饭,肯定是赚的——对于这样的算计,大家也都心照不宣。

当然,这种经历,全中国应该都差不多。

后来,大家慢慢都有钱了。小孩被逐出了正席,桌上只剩了大吵大闹的男人,然后就慢慢有了今天的各种规矩,有了主陪副陪,主宾副宾,各种敬酒的说辞套话。

我十来岁时,再次被带回了酒席,但不是为了添乐子或者赚口饭,而是要「了解社会」。我需要在席间,作另一种表演,即端茶倒水,给长辈满酒劝酒。如果说得好,做得好,就会被客人夸几句「会来事儿」。但很不幸,我总是会搞砸,要么是搞错了敬酒倒茶的流程;要么是在应该发言时憋不出话来,搞得气氛尴尬。为此,父亲无数次地当众训斥我,觉得我丢脸。

我写这些,一则是为了吐出心中块垒,还有就是想说,今日的山东酒局,并非什么传统,而是非常晚近的东西。我觉得就想当年的物质匮乏一样,它体现了一种感情上、表达上的匮乏。我们只能靠着酒精,靠着各种的套话说辞,才能撑过一顿漫长的饭。

当然,酒精只是暂时掩盖了我们语言上的匮乏,却更加暴露了教养上的缺失——但这估计要下次再说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