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有定時
事事有定時

香港人|媒體工作者|在最壞的時代,文字擦亮心靈一道微光💫|「事事有時節,天下任何事皆有定時」(訓3:1)

香港,離開與留低的邊緣

(编辑过)

「近日朋友飯局中,總不免談起移民話題...」不!才不是這樣!來到2021年香港,首先,無論因疫情、限聚令、食肆限聚、「安心出行」的不安,飯局只待成追憶。而且,移民已經不是一個話題或討論,而是一個抉擇、執行、盡快的「走佬」黎明行動。當在社交媒體看到朋友突然上載花園一隅、窗外大雪風景、子女快快樂樂的新學校點滴,不用細問,嗯,開始新生活了。祝願一切安好美滿!

不會再猜想誰人會走、誰人想走;而是「誰人會留下呢?他/她有什麼原因會留下?」

想起張心銳神父約8個月前,在一個祈禱聚會的分享。Carlos是位好年輕的神父,說話卻有點「老氣橫秋」的堅定卻出奇不意。他拿起咪高峰便說「(是咁的)教會從來不會強迫人受苦,不會迫任何人留下。大家是可以選擇離開的。但是,留下來的人,要做好準備!」https://youtu.be/ujCmEzT-6iM

那一晚在現場,或者是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我們中許多會離開,有一些會留下。無論離或留之間,都將會是一種連根拔起之痛,無論是生活,無論是心態。這一次,比起近代香港歷史的任何一次,都不能比擬。

香港人大部份都是「難民/ 移民」的後代!50、60年代,上一輩或他們的長輩從大陸來港,落地生根,或者種種原因,來到「我哋大家」,同你同佢同一種人......從前都不叫「新移民」,自然地一家多口子就在這裡落腳、更多親戚又來投靠...... 通通都是香港人。

這「難民/ 移民」的DNA,似乎深深的流傳在那兩代、三代人的血脈裡。有什麼事?走囉!沒沒事了?回流囉!或者,香港就是移民二代的 summer garden,返嚟蒲老蘭。

不過,或者終於到97後出生的一代、千禧代網絡原著民,終於從骨子裡視香港為家,所以才會保家衛國,甚至守住的只是大學校園,但這就是家園。才有那種真切,迫切,熱切。

如果一個地方真有它的命。或者我們香港人,偏沒有「家鄉」的那種宿命?

事已至此。離、留...... 或者已再不重要。離開的,帶著覺醒、帶著價值;留下的,其實不是要做什麼,存在本身,已是一種抗爭,直到永生。

//Between stimulus and response there is a space. In that space is our power to choose our response. In our response lies our growth and our freedom.

在刺激我們的事件與反應兩者之中,有個空間,是我們選擇回應的能力。而我們的回應就是我們的成長與自由。//

//Everything can be taken from a man but one thing: the last of the human freedoms — to choose one’s attitude in any given set of circumstances, to choose one’s own way.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一樣:人性最後的自由 — 就是在任何境遇中,總能選擇自己面對的態度。//

知道自己為什麼,在做什麼。記著那確定,成為內在的力量,面對接著的一切一切。

人總不能只為了自己而活。生為香港人,就當是一個calling吧。

“I am not afraid, I was born to do this” St. Joan of Arc

===

永遠在愛與痛的邊緣

應該怎麼決定挑選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