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如西
黎如西

谢绝跨省抓捕。

十八年受教育往事 高中

告一段落。

3.高中

概述:与世隔绝的三年。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奔赴高考。这种状态,甚至是大多数小镇做题家心向往之的吧。

这种做法,造成了很坏的后果。我直到大学后期,才发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已经过时了,原来,它只是个政治术语。(参看百度百科)

·我在本高中直接升学。大一上暂未分文理。因此,文理选择是个问题。

我当时,包括现在,都在想为国家、民族做些什么。我在校园的操场上思考这个问题。

我隐约感到,政治很危险,我反感政治,觉得不好,去学理科,钻研技术,就可以不做声地做贡献了(幻想:报告文学中的科学家);但我又很喜欢读书,害怕学技术就不能看书了,另外,我其实还是有点初中那味,我觉得我们的文化在堕落,需要救赎。(幻想:大文学家)

 后来,我是想学文了,所以又放纵了。基本不听理科课。因为我从小道消息得知,分科不看总成绩,只看文理成绩。

大一下,我如愿进文科重点班。

场面

·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我们的语文老师。

个人细节不交代为宜,只说下他的几个观点。

1.嘲讽消费主义和明星。

他每到双十一这样的日子就要嘲讽买买买的群体。另外他很反感鹿晗。这也导致他遭到了一些女同学的不快。

现在看,消费到底是没办法的事情,有些观点,我也不同意他。

2.xx话(我们方言)的消亡。

他很惋惜,但他没有办法。我也很惋惜,但我也没有办法。他大概是xx话大师吧,还记得一些古早的说法。

他的这点,影响了我后面对xx的探索和关注,甚至有些地方民族主义(现在已经不这么想了)。结论,在此亦不赘述。

另外,我最近听年龄比我稍长的人说话,发音也趋向普通话了。

3.钱

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他反复强调,钱的重要性。有一次,他上课问,同学们有没有不喜欢钱的?喜欢钱的举手。(我不记得是否是“不喜欢的举手”了)

似乎就我一个人不举手。我当时坐在最前排,还回头看了一眼。老师有点惊讶,但还是说钱是好东西云云……

现在想来,他可能要试探什么,也可能要劝诫什么。是的,我们肮脏的处境下,钱和权是一切。我当时,还是心中那种财富-道德对立的旧观念,我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只不过觉得不道德,就没有举手。

老师,抱歉了。我肯定会喜欢钱带来的自由和物质,但我不喜欢过于肮脏的钱本身。

4.语言文字的堕落。

指的是网络语言的不规范化。我当时不以为意,如今有所体会。

另外,他总希望我们多读经典小说学习语文。

5.课文的品味  

举两例。

·契诃夫的《套中人》。

他问,你们觉得好笑吗?我们是不是呢?

(按: 现在我们取笑张维为、陈平好笑吗?好笑,是好笑。但笑着笑着,我就笑不出来)

·李密《陈情表》

他说,这是超高级的政治艺术。

最后,这位老师还有很深刻的历史故事,就不多说了。


·历史老师

我的历史老师也是科班出身,我后来看过他的论文。

 以教学标准论,他很有两把刷子。他也是好老师,可惜,我现在只想起个不同意他观点的地方。

 他曾经煞有介事地说,中日二十年间必有一战。我当时被吓到了,甚至课后找谈,表示自己不喜欢战争,很好笑吧。

 现在看,他可能,也就是不知道从哪看的消息,外加当时中日关系紧张吧,现在一样可能在其他地方发生战争,不是吗?

 我不是很同意他的观点是,他相信甲午如果努力一些,清王朝是可以取胜的。我知道,以清朝的调度等能力看,希望很小。


·兼谈教科书的价值观

既然谈到历史,顺手也说下教科书的历史观。不仅是因为我自己学历史,感受比较深,而且也是因为,我也算受了史学训练吧,稍专业点。

高中历史用的是岳麓的历史三本书教材,主修主考制度经济文化,其他选修选考。非常符合应试。

我简要提一下里面几点暂时想到的观念:

1.改革优于革命

2.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的西方线性发展

3.资本主义萌芽夭折论

 4.官僚监督体系

5.反殖民主义……等等,其实还有很多。


  老生常谈的一些重要史实有无的问题就不多说了。

总的来说,一句话概括:一般不编造,但选择性呈现

 我们简单提要说一下:

1改良。这显然是符合改革的需求,安抚大家。但这也造成了一些尴尬局面,比如五四。

2西方论。这对我的影响很深刻,我当时一方面相信自己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又觉得西方要先进。我在初中,曾受国学热影响,去读《论语》(补充糟糕的一点:小学时有班级任务背诵《弟子规》……),后来则愈发喜欢读译著。

3。资本主义萌芽。 这是和1、2相适应的,我最惭愧的是,我上了大学还在和历史教授谈话中讲这个……不熟悉历史的朋友,我建议阅读李伯重老师对此的批判。我也是这时才明白,为什么大学老师说招历史的学生还不如招没学过历史的理科生。

4.官僚监督体系。呼应彼时政治舆论。另外我记得,我的历史老师给我们的笔记,讲到古代官僚监察体系无用时,有一点:以官查官。

5 反殖民主义。主要体现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一点,强调对第三世界的剥削。

结果就是,我在大一完成《大国崛起》读后感时,狠狠地批评了里面的殖民掠夺的发展。当然,现在,我可能会反思“殖民掠夺在西方发展中究竟发挥什么作用”,这样的学术问题了。

篇幅原因,暂且说这5点。


·《读写月报》和报纸

《读写月报》是发到每个班上几本的刊物;报纸中学校收发室里,每个班也都有,邮政已衰弱,一般人也没兴趣,我会去拿来看。但那时候,还是不会读。

《读写月报》确实不错,我最记得其中转载的,范晔先生论乌纳姆诺的文章,我大为感动。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91478

这种小细节只是反映阅读爱好,忽的想起,顺便写写。


·死读书的人

某L君,科举制度最惨烈牺牲品之一。思维机械到难以一起吃饭的地步。他家中给的压力似乎相当大。

他对成绩好的同学有种毫无理性的崇拜,我也是受害者之一,我毕业时把我的一些举业用书卖给了他,或许有点黑心。毕竟往年材料,那都是旧报纸了啊!但是,是他主动要求的,我实在烦了。


·一丝光明

高中语文课代表其实是蛮有情怀的人。喜欢在早读弄一些风花雪月的东西,例如播放乔布斯演讲啥的。我当时,还是以高考为己任,并不很喜欢这样,想来自己也有些过分了。

有一次她有点想不开,上了学校天台,我稍微问了句。那时候,我还不理解人好端端地,为什么能自杀。

·毕业

毕业典礼。我记得,有位据说见多识广的老师主持,他说,不要在江西待着。

其实,升高中时,我们也是很多同学说要去市里,省里的高中,据说更好。我不很懂,也没听。

但这位老师说,不要在江西待着。

于是,我离开了江西读大学。

余谈:

我最初的感动是在高中时,看到知友liwizard的回答,她回忆了在衡水中学的往事。我反复看了很多遍。我当时想,她写得真棒。

           刚进大学,也傻乎乎地去报名社团活动,我那时的介绍是:“我的过去就像白开水,没什么好说的。”

           现在,你已经看到,那并不是纯净的白开水,我也一样,能写出很多字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