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如西
黎如西

谢绝跨省抓捕。

反复地批判

(编辑过)
大学断章

大学班主任上课时,对我们指出西方人思维很厉害的一点,就是反复批判,反复批判

我们常说批判性思维,但理解好像不是那么地深入。似乎,这种怀疑一切的精神,好像有“适用范围”一样。我浅显地举一个例子,说明自己的反思。

我曾在篇文章中讨论法国女性主义者特里斯坦。以今天看,她的女性主张其实不算太高明。为了解释这一点,我援引了一点理论。

美国史家格尔达·勒纳的《女性主义意识的缔造》(The Creation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指出,女性意识的发展在19世纪之前遭受代际传播的失败,由于教育上的劣势和缺乏对前人工作的了解,一代又一代的妇女重复着别人在她们之前的工作,女性意识没有本质性革命性的变化。

我觉得这个理论解释得很好。但当时,我只是单纯地去同情女性,我想,她们的思想受到抑制,从而没有本质的进步,很悲惨。

但我最近,我想到我的导师曾告诉我,启蒙以致大革命,正是要将那种精神逐步推广到所有群体,有色人种和女性是必然面临的问题。那种精神在开始,由于种种限制,有局限,但必然推广

我想到,在中国史课上,我的老师曾问我们是否同情穷人。当时,没有人作声。我想,当时我们或许想到的是,路边衣衫褴褛的乞丐。但其实,老师或许想告诉我们,同情穷人,就是同情自己

回到开始的题目。在批判上,我们有许多隐喻,洞穴之喻,缸中脑,楚门的世界……这些归根到底,我想,都是传播学。

我们凭什么认为看到的光影是真实的,思考的世界是真实的,体验的世界是真实的?这里,我不想继续一种我思故我在的哲学讨论,而是要紧密地贴近现实。

我观察身边的老人,他们完全相信手机百度的结果,完全相信一些荒诞不经的东西。在我们看来,这很可笑。

可是,我们凭什么认为自己看到的就要更加真实?

同样的,当我去同情女性意识不进步的时候,放眼知识演进的历史,我又凭什么认为自己的意识,没有陷入那种意识的“代际挫折”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