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轻海峡
津轻海峡

喜歡研讀、細讀文學作品,鑽研文學翻譯,也喜歡把社會與政治當作文學作品研讀。

谈北京大学校长贬低质疑的价值

(编辑过)

一个大学校长居然公开贬低质疑的价值,这种高度的无知只能以惊人来形容。由这样的人来领导一个大学追求世界一流可谓标准的笑话。就算是泰国的一个三流大学怕是也不好意思聘用这样的人来当校长或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中国大学与世界平均水平乃至中下游水平的差距由此可见一般。(注:一个有趣的历史记录——本文2018年5月8日在中国大陆社交媒体豆瓣上发表,不出24小时便被转为仅自己可见。大陆网管当局的这种做法可谓奇葩。不幸的是,这种奇葩在中国大陆是常规。这一局面不能不令人惊奇乃至惊恐。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并没有过时。而且,在可见的将来也不会过时,毕竟中共最高当局公开声言,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学术必须是党的奴仆或婢女。在读白字的林建华下台之后,中共当局干脆委任一个中共党棍党来当北京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校庆120周年大会上读错字本来就足够令人惊讶(在公开场合发表照本宣科的演说,居然事先不演练,遇到不认识的词不问人也不查词典),更令人惊讶和震惊的是,作为一个科学家,作为一个力争将自己的学校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综合性大学的校长,林建华居然在道歉信中公开声言,“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林建华作为一个著名大学的校长公开发出这种言论,可谓另类的振聋发聩。

他的这种言论向世人显示,他对科学精神和精髓缺乏起码的了解和理解,他不知道或不清楚在人类历史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科学进步有赖于焦虑与质疑。

远的不说,仅就现在人们所耳熟能详的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而言,包括中国许多科学家也参与其中的由联合国牵头组织的气候变化及其应对的科学研究是发自世界各国公众的焦虑与质疑——全球气候持续升温是否会导致我们所熟知的地球生态崩溃,并进而导致人类文明毁灭?迄今为止的有关研究究竟哪些靠谱?哪些不靠谱?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究竟哪些有效?哪些是无用功?哪些是忽悠?哪些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花架子?

事实上,就科学研究而言,没有焦虑和质疑,我们所知的所有的重大的科学发现或进步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我们不妨再以最古老的科学分支天文学研究为例。假如人们不质疑太阳绕地球旋转,我们就会一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假如牛顿不质疑熟透的苹果为什么非要落地而不是飞升空中,我们就不会有万有引力定律;假如爱因斯坦不质疑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就不会有相对论,就不能解释水星环绕太阳运转的异动以及其他很多至关重要的天文现象。

再例如,医学科学研究及其进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焦虑与质疑的基础上的。造成某种疾病(如癌症)的因素都是什么?在诸多因素的当中,哪一个或哪一些因素是主要因素?治疗某一病症的药物是否有效?究竟多有效?是否比现有的药物更有效?在多大程度上更有效?为了应对这些焦虑和质疑,统计学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在人文学科领域,就笔者所熟悉的翻译学研究而言,假如现在的译者对已有的译本是否充足地传达了原文文本的本意没有焦虑或质疑,更好的译本就不会出现。再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共著的大名鼎鼎的《共产党宣言》第一句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这个名句中的“幽灵”究竟应当翻译为”幽灵”,还是应当翻译为“鬼影”?假如没有这样的持续质疑,我们对原文文本的理解就只能是僵死的,机械的,我们就变成了机器人或单纯的阅读机。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科学家的林建华的道歉信显示,他对由伽利略开创的西方现代科学精神很陌生,他对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学术也很陌生。在中国,学术又名学问,其基本要素、或其赖以挺立和行走的两条腿是继承(学)和质疑(问)。林建华的道歉信显示,他并不清楚学问为何物。

林建华的问题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在当今中国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两条腿的学问在中国被砍掉了一条腿,学者和学子的质疑精神和言行受到有意无意的打压。学问在当今中国变成了独腿,这可以说是阻碍科学和人文学科在中国取得长足进步的最大障碍之一。这也是当今中国成千上万的学生选择到外国接受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说,林建华读错几个汉字可以说是无足挂齿的小问题。毕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会犯错误,甚至是犯低级的错误,如数学演算错误。真正令人遗憾并应当令公众担心的是林在读错字之后的表现,也就是他在为读错字而发出的道歉信中所展示的对科学的无知和傲慢,对科学赖以为生的质疑精神的鄙视。

由林建华这样的人来率领北京大学力争追赶世界一流大学,其成功的可能性跟盲人骑瞎马走上正确的道路的可能性一样小。这才是林建华读错字应当引起公众关注的问题,这才是是林建华读错字给公众的教益。

否则,公众的收获就只能是“鸿鹄”的正确读音是hóng hú ,“莘莘”读shēn shēn,仅此而已。当然,这也是收获。只是这种收获是捡了芝麻丢西瓜的收获。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