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天
連天

英籍香港人,個人主義者。喜探索新事物,也選擇性懷舊。

為何我要來台灣?

(编辑过)
我深信台灣的轉型正義終會大成,有望成為亞洲區內民主制度最成熟的國家。在台港人別只顧享受台灣得來不易的自由空氣,要多想想怎樣對這個國家作出貢獻,提升它的國際地位。

來台定居數月,但一直沒怎樣寫在這裡的生活點滴。一來是自5月開始疫情爆發令我多數時間宅在家,生活體驗乏善足陳。二來是香港的政治形勢持續惡化,下筆題目總是傾向故地。

但台灣總是要寫的,但在寫生活日常之前,先想說一下我與台灣的連結。我說連結而非淵源,是因為個人家世實在跟台灣無甚淵源,我也絕非甚麼台灣通,雖然我年幼時初次踏足台灣就對這個國家有份朦朧的好感。

那時我大概7歲,家境一般但竟有第一次搭飛機的機會,跟母親到台灣會合正在高雄工作的父親。怱怱玩了幾天,我的記憶只剩兩樣:曾去騎馬,和每天扭著母親帶我去吃美味的排骨麵。當年的印象,是台灣景色怡人,生活節奏緩慢,四周富有人情味。而在香港經常聽到鄧麗君的歌曲,看過少量台灣電影,也令我到感受到寶島的文藝氣息。

然後到了我的中學年代,大量閱讀課外書,香港出版的書籍種類不夠豐富,我就開始接觸台灣書籍(早期看學術著作為主)。畢竟我的母語是中文,台灣書(當中有不少優秀的翻譯著作)相對容易消化。台灣書亦是我學習中華文化的主要來源,尤其是跟香港書一樣用正體字,雖然那時候我對台灣的歷史仍是不甚了了。

經歷六四事件後我考進大學,開始想知道多一點中國近代史,同時也對哲學產生興趣,每天就跑進圖書館找書看。無意中看到殷海光先生的著作,大為震撼。震撼我的並非他的思想,而是他的生平。這位自由主義學者,把海耶克(F.A. Hayek)的名著《到奴役之路》翻譯成中文,介紹到台灣,卻在白色恐怖年代受盡國民黨政府打壓,弄至生活潦倒,英年早逝,一生卻始終堅守信念,不向政權低頭。殷先生的生平對我影響至深,一則令我深深佩服知識分子有如此風骨,二則令我對當年的國民黨深痛惡絕(不幸地到今天我對國賊的厭惡有增無減,這是後話)。

到了千禧年,台灣終於迎來首次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令我對寶島的民主改革另眼相看。儘管目睹陳水扁後期的腐敗,仍不減我對台灣轉型正義的信心。文明開放的社會鼓動百家爭鳴,每次我到台灣旅遊都必然在書店流連忘返,這是我考慮在退休後到台灣定居的重要因素。

兩年前香港的beginning of the end,加速我移民台灣的步伐。台港命運相連,唇亡齒寒,同仇敵愾,而香港的悲劇又間接協助蔡英文順利連任。台灣人現在比香港人幸福,也難免有點身在福中不知福,否則怎會仍有那麼多人支持早已投共賣台的國民黨?

國賊配合共匪不斷進行認知作戰,大肆攻擊民進黨,意在搞大一統危害台灣,但不少台灣人仍然對此危機感不足。最近的删Q事件是一個指標,若荒謬的罷免竟可得逞,必定助長國民黨的氣焰,甚至有可能讓它重新執政,屆時台灣的國家安全以至民主自由就岌岌可危。

我想移民台灣,有自保的考量,也有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同時也有對這個國家的主動承擔。我深信台灣的轉型正義終會大成,有望成為亞洲區內民主制度最成熟的國家。作為香港人,我渴望能貢獻一分微力,把香港人在捍衛法治和團結反共方面的經驗跟台灣人分享切磋。表面上香港人在逆權運動上是失敗了,但這是因為所逆的權已演變成極權。只要台灣的民主制度基本健全,「香港模式」仍有其可取之處。

我明白台灣政府要嚴防中共渗透,對來自香港的移民(特別是中年以上)抱有戒心,審查上難免從緊。所以我更要提醒在台港人,別只顧享受台灣得來不易的自由空氣,要多想想怎樣對這個國家作出貢獻,提升它的國際地位。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