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蘋果
桂花蘋果

香港90後女子。 典型所謂無夢想、無追求、不愛思考、低動力。 談不上愛好,但久久一次會花上3分鐘在攝影、畫畫、手作、遊記,最近多了一項花藝。 //自習花藝生活// 𝐈𝐆: 𝐟𝐞𝐥𝐢𝐜𝐢𝐝𝐚𝐝.𝐚𝐫𝐭𝐞𝐟𝐥𝐨𝐫𝐚𝐥 https://reurl.cc/Op9Zzy //記錄角色生活// 二十六歲開始感受生活的平凡人、幼兒及家庭工作者、精神病患者家屬。

讓三十歲的我欣賞自己 ︳好好運用為逃避而消磨的時間!

(编辑过)
我是那個空有念頭,而又遲遲不行動,還要有滿滿隋性的人。不要得,真不要得。為了不讓三十歲的自己還是這個模樣,來跟著這個小練習,試試看我能改變多少吧!

從上週起,決定 讓三十歲的我欣賞自己︳提高執行力的第一步,開始小練習,還真的有努力維持每天做兩件事(只有一天因太累而只做到一半),當天都會盡量在草稿中記錄:

  1. 多一點行動力的人(每天完成一件「想要做」的事)
  2. 對世界有好奇心的人(看新聞、聽時事或新概念的podcast、學習新知識)

今天剛好放假,把過去一週的成果一一整理,發現我做了的事,真的比我一個月做的還要多!更發現了每天用了不少時間去逃避要做的事(大多是工作),為了不想面對回到家還要準備第二天的工作,一直磨磨蹭蹭———劃手機、看youtube、放空、看廢文等等,結果拖到十點十一點才開工。

現在每天訂出這兩件事,那些原本花在逃避而消磨的時間,就可以用在想做的事!


每週記錄報告

開始日期:12/3/2021     今週時段:16/3/2021-22/3/2021    
成功天數:10/11

16/3/2021(星期二)
  1. 多一點行動力的人 (2小時)  

香港終於重開電影院,雖然我並非電影愛好者,但久未進去看大螢幕,很想去看電影。

今天是人生第一次一個人獨自去電影院,看了《狂舞派3》。雖並未看過1,2,亦對追夢主題的電影無甚興趣,但喜歡它對香港狀況的描繪,亦喜愛它的主題曲《歡迎嚟到呢座城市》,亦有其他市民在Matters分享過。

//我只係要你正視 
  一個城市  應該由佢嘅人民定義  
  呢啲係我哋嘅事 係大家嘅事 ///

難得平日工作結束,十點多仍在街上,一路緩步從巴士站渡步至家樓下。從未發現樓下街燈是如此的多,十步一盞,而且色溫不盡相同,明顯有兩盞白中帶青,其他則多為橙黃調。這片刻倒是今天最享受的時間。

    2.  對世界有好奇心的人 (15分鐘)

今天看了有關於甜甜圈經濟學的文章,一個拒絕追求不斷增長的GDP,探索如何能以平衡方式繁榮發展的經濟模式,還真有地方(阿姆斯特丹)以此模型作經濟發展方向。


17/3/2021(星期三)
  1. 多一點行動力的人 (15分鐘)  

下班回到家已經七時半,晚餐完只想放空劃手機。這兩個星期回到每天都要另外抽時間準備第二天的小組活動,實在忙碌,總是逃避到十一點,才摸出電腦開展工作,再十二點多爬上床。想著今天的任務,決定睡前看一篇《幸福小寶典》。

上個月開始與友人舉行線上讀書會,雖人數少少的,但總算是好的新嘗試,比我想像中還要更有趣,亦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這本吉本芭拿拿的《幸福小寶典》,原定是上次分享,但實在是太喜歡,希望有更多時間好好細味,所以會放在這個月末再作分享。

    2.  對世界有好奇心的人 (20分鐘)

今天認識了「禁片」導演王男栿:講述被政治化的愛國主義

「當政府告訴你要去看什麼的時候,你應該去看它沒讓你看到的那部分。」

一名出生中國的紀錄片導演,作品不多,但曾拍攝以中國議題為軸的影片,就如2019年的作品《獨生之國》(One Child Nation),探討中國一胎化政策對一代中國社會與家庭的影響。今年則上映了她曾在中國拍攝新冠肺炎的作品《In the Same Breath》。決定接下來的復活節假期來看看這兩套紀錄片。

(One Child Nation)
18/3/2021(星期四)
  1. 多一點行動力的人 (30分鐘)

忙完工作梳洗完已是十一點半,決定把十二點前剩餘的時間來看看書。房間放著Jazz的音樂,半坐在睡床上,在書中寫下隨著芭拿拿文字而浮現的回憶,最後心滿意足地窩進被子中睡覺。

    2.  對世界有好奇心的人 (10分鐘)

在一篇新聞中看到一個自己不太認識的名詞:麥卡錫主義(現多為政治壓迫的代名詞)。找到了影片解釋得頗為清楚:
什麼是麥卡錫主義?它又是如何發生的?- 艾倫-施雷克 (What is McCarthyism? And how did it happen? - Ellen Schrecker)

當中提到witch hunt 一字,是從大學生涯中認識到的,當時修讀了一學期有關rumor and myth的人類學,也是很新奇的學識。


19/3/2021((星期五)
  1. 多一點行動力的人 (沒有做)  

今天下班趕去上課,再回家已近十一點,實再太累。

    2.  對世界有好奇心的人 (3小時)

又到週五的家庭治療課堂,今節是討論家庭中的夫婦關係,再連繫到上一節家庭中的青年主題,帶出了教授《孩子不離家》一書中的觀點:

愛與親情需要空間,否則最好的心願和付出都會夾雜不清,成為負擔。
一個孩子要成長,需要在情感上離家;
離家難,有時真的難於上青天。

不禁問自己,我是那個不能離家的孩子嗎?


20/3/2021(星期六)
  1. 多一點行動力的人 (45分鐘)

繼續吉本芭拿拿的《幸福小寶典》,很喜歡。

    2.  對世界有好奇心的人 (3.5小時)

今天繼續家庭治療的課堂,更有live case demonstration。第一次從client的生理測量指數(心跳、手汗、體溫)去了解父母間的互動,即使不需言語,都可如此強烈地影響孩子情緒––––心跳可飆升至190再急跌至30多。

當場的精神科醫生解釋,心跳急降至接近停止的30多,其實是因身體知悉你情緒波動太嚴重(190多的心跳),強制關機的保護程式啟動。新的角度去更了解家庭互動的影響性,有趣非常。她亦指出若從另一角度看精神疾病,就如思覺失調和解離,也可算是保護機制的一種。


21/3/2021(星期日)
  1. 多一點行動力的人 (1小時)

久違地看題作文,並把創作文字用筆寫在紙張上,上一次應是文憑試了吧。

上個月在書店買了《四十九個試過,想過,想過的創作練習》,希望有機會重拾創作,拖到今天終於下筆了!今天的題目是「環顧家中,看看有哪些不常見的地方,描述當中隱藏的東西」。未想到雖久未用紙筆創作,卻也流利,一氣呵成,無太多需擦改的。多完成幾篇後,大概也會打成文字發上來,或會邀請大家同樂一齊以題創作。

看見自己寫下的字跡有種幸福感。

    2.  對世界有好奇心的人 (15分鐘)

初發現陳健民教授做起了youtuber:健民書房】很是驚喜,想起大學一年級曾有幸上他的課。

今天終於又點開其中一篇有興趣的內容:健民書房(50)大搜捕將香港變成動物農莊(沒想到我妹妹中學時已看過影片中陳健民教授推薦的這本"Animal Farm,George Orwell"。她果然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愛思考的人。)


22/3/2021(星期一)
  1. 多一點行動力的人 (30分鐘)

從上年起因疫情關係,已與台灣男友有一年多未見。為了維繫熱情(發現感情真的不能偷懶啊!),1月開始重拾寫情書(熱戀那2年寫很密,後來就偷懶了)。今天下筆寫了三月的情信,打算每月一封: )。

    2.  對世界有好奇心的人 (10分鐘)

聽了新的podcast頻道:首爾晴天日記。是友人在韓國記錄的點滴,今天說的是她在韓國開始洗垃圾的生活––––因為垃圾分類的原故,竟令她變成在家盡量避免吃剩食物、洗垃圾、甚至放垃圾在冰格的人(她說許多韓國人也是這樣處理,驚訝!)。有趣的文化影響生活,不知道她回港後會否把這些習慣帶回來呢?


下星期繼續努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