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
头痛

我只负责抛出问题

为什么我有一个英文名

无聊的跨文化认知问题

今天来谈一下名字问题,起因是我看到了这条微博。



我的身份证件上只有一个法定中文名和一种合法的拉丁拼写,一般无法被英语母语者准确读出;我小时候没有遇到会随机给学生分配英文名的英语老师,所以在17岁之前从来没有使用过一个正式的“英文名”。此处我把英文名定义为 a name that makes sense in English context.

我从未动摇过与名字有关的身份认同,第一年出国的时候情绪尤为强烈。但那时我并不知道自己即将付出的代价:在白人堆里不用一个带有西方文化背景的英文名,是一件会让所有人感到些许不适的事情。没有人能读对我的名字并不是要点,错误可以出在元音、辅音或者声调中的任何一项上。大家为了表达尊重或爱,都会努力尝试,我也只能笑笑,赞美他们的尝试。

但对我来说,这件事的重点在于,大家无法从我的名字中摄取足够的信息,而我被迫付出更高的认知成本。

举个例子,作为一个只在美国生活过不到5年的人,我可以在知晓一个年轻女生拥有Sophie/ Emma/ Tina这样的名字后,对她的性格有大致的掌握。middle upper class white male preppy vibe也可以从他们的two syllabi names里得到充足的体现。这都是在实际语境里浸润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是语言文化知识里的一部分。就如同一个离开了Hex就无法存活的幻视(check out wandavision if you haven’t),我的中文名字离开了中文语境,只能成为一个在英语里没有意义的拉丁字母串,和古英语无关,更扯不上希腊语和拉丁语。

所以,我指望一个拉丁化的中文名字帮我完成什么工作呢?proudly告诉别人“我是异类”,并且在自己手头文化资本本就拮据的情况下,proudly支付种族歧视和被客体化的成本吗(笑)。

我绝对尊重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冠名想法,事实上这是我在校工作的一部分。只是我个人,愿意付出“剥离文化背景”的代价去完成中文名的拉丁化,并以使用拉丁化的中文名的方式帮助美国文化完成“文化多样化/diversity”的建构。一个名字下的文化知识是我理解自己的工具,是别人理解我的工具,甚至这就是我自己本身。以拉丁化为方法的生硬的迁移,的确可以帮助不懂中文的人“叫出”一个中文名字。但如果这个唤我名字的人无法以这个名字认识我——对我来说——唤我名字的意义在哪里?这和一个经典的认知思想实验“中文屋”如出一辙:你不需要理解这个符号。一个外国人只要掌握了使用“中文名字”这个符号的方法,就可以让“自己理解这个符号”的证词变得(不费大力气以被害者的身份完成对他人的文化教育就)无法证伪。

话说回来,为什么17岁成了一个分水岭?因为我16岁的时候受尽了两种尴尬:被美国人无视,被接受国际教育的中国人无视。我一度是我所有班上唯一一个不使用英文名又有着亚洲面孔的人。从第一天起,解释自己的名字就成了义务,是我支付在异国“使用自己名字”的代价。那一年春节前后,哥大发生了针对中文名字的仇恨事件。看着视频里的大学生用流利的英语解释自己名字背后的美好寓意,我毫无触动。

而真正让我下定决心要使用一个英文名字的契机,其实出现在回国之后。我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第一次接触“接受国际教育的中国人”这个群体时,对他们用英文工作、讲中文、却又以英文名互相称呼一事的崩溃。年轻的我一脸茫然。像是「你们是不想承认自己掌握中文并以中文思考的这件事吗」「你们的英语口语还没有我像ABC啊」的困惑盘旋在脑海里。

然后见得多了就麻了。我可以面无表情地在美国人面前一遍又一遍解释自己的中文名字,因为在异国的环境里用外语解释中文有如解释一道数学题,我不过是一个和他们无关的外国人,讲着与我无关的事。但是我无法在一群叫Mia Cindy Claire的中国人中大方自信地接受因为使用中文名获得的异样目光。对我这种敏感多疑的小孩来说,这很羞耻了。所以我缴械投降,用自己浅薄的拉丁语知识挑了一个英文名,并以此作为自己留学生身份的象征,作为自己在英文国家的正式称呼。虽然我确实没有预料到,绝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办法发对我的英文名。

当然后来又有了文化自信的观念。拥有轻微的口音和异域特色的名字,是我掌握多语的特征之一,本身是一件对于我能力的肯定。但这并不能够减免我需要为此付出的高于母语者的认知成本。

总之,我依然为自己能读会写,可以全文背诵行路难和理解基于语言的中美文化差异而自豪。我偶尔还会练钢笔字,也理解声律和基于中文的文化意象和社会议题。但我身在异国的时候,我已经习惯了和所有人使用英文进行交流和表达自我的范式。不是我故意不说中文,只是我已经没有办法坦然在异国寻求自己作为中文母语者的身份认同。

我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异乡人,和极少数人拥有相似的教育背景,无法被绝大部分人理解,不知道自己该以什么方式在哪个国家活着。

但我早就走在了成为异乡人的路上。

Published on 2021-02-08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