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天空
蔚藍天空

文字音樂創作者劇場人 閱讀音樂影視分享

當疾病成為一種符號或標記 多數人不願直面的真相 《疾病的隱喻》


我喜歡讀Susan Sontag/蘇珊桑塔格。她是一個小說家,劇作家,文學批評者,哲學論述者,很難歸類她的文章,但她確實是二十世紀美國三大女性思想家之一。《疾病的隱喻》是桑塔格罹患癌症後,從自身與疾病相處的經歷而得到得論述。這本書我幾乎都在旅途的火車上閱讀,人說久病成良醫,邊看著這書的內容,似乎也有所領悟著。

桑塔格一開始在序中就表示,「我的主題不是身體疾病本身,而是疾病被當作修辭手法或隱喻加以使用的情形。我的觀點是,疾病並非隱喻,而看待疾病最真誠的方式─同時也是患者對待疾病最健康的方式,是盡可能消除或抵制隱喻性思考。然而,要居住在由陰森恐怖的隱喻構成各種風景的疾病王國而不受隱喻的偏見,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寫作此文,是為了揭示這些隱喻,並藉此擺脫這些隱喻。」

書中第一部分探討的是結核病和癌症。汙名化世人面對疾病的第一種思考,「得病是否為一種失德的因果關係?」確實,宗教很愛將疾病這般汙名化,好加強人對信仰的堅持和心理需求。另一種是人面對疾病的恐懼,就像痲瘋病和結核病甚或鼠疫,都因為高度傳染力造成恐懼心理,病人因此幾乎喪失人權的被隔離,等同賤民一般的被社會拋棄,這完全不該是面對疾病的心態。第二種思考,是出自於文學作品中對於疾病所賦予的各種意涵。疾病披上政治和人性道德的隱喻,成為一種象徵性存在。桑塔格舉出不少文學例子說明,在文學中當然可能運用各種事物的譬喻法或隱喻來創作,但是回到疾病本身,卻必須理性以待,從病理分析或致病機轉來平常心對待,疾病才不會有機會因為心神耗弱而更加猖狂,其實有時候是心理影響大過於生理病程,這一點於現今應該很多人都能領悟,特別在很多人面對癌症時,總愛說:愉悅的心情有助於預防或使癌症不復發…等等言論。

那麼就不得不說,醫學界對於疾病的包裝。總能把一種疾病用看似最專業卻能讓人聯想到「嚴重」或「死亡」的訊息傳遞到人們腦海中,沒錯疾病當然會有一定的風險,一般人可能會把理性敘述當成「不嚴重」來處置,但這種直擊人類「害怕死亡」心態的運用,確實是醫界對於疾病之於病患間用來取得告高收益的作法,運用恐懼心理和誤導是病患做出花費更高的醫療消費行為。可能很多醫生會喊冤,我相信所有醫生都具有醫德,但是藥商可不這麼想,或者醫院的經營方也不會這麼雲淡風輕的,增加收益的極大化本來就是「運營」的基本常識啊! 況且如今台灣有健保,一種變相的資源共享,很多患者也很理所當然「不用白不用」的心態,都間接造成醫療資源的過度使用,而讓健保制度不斷走向崩潰邊緣,但一說起調漲健保費,又歸到一切民怨,這因果循環的問題確實值得深思啊!

第二部分是桑塔格在八零年代加注的另一篇,是關於愛滋病及其隱喻。這一篇章就更精彩了,愛滋病被稱為世紀黑死病,而早期剛開始傳染時由於許多研究尚未透徹,此病幾乎在同性戀之間傳播,於是有了更多的隱喻偏見和汙名化。當然在現今,這個病症的前因後果,透過教育或媒體傳播,大眾幾乎都理解病毒的致病機轉傳播途徑和因應方式,看起來也就沒有那麼恐懼。

但是2020這一年的新冠病毒,再次喚起大家對疾病及其隱喻的高潮劇情,因為世界局勢的變化,新冠病毒成了一種新的恐慌原,也成了政治勢力對峙的最好理由。很明顯地看到,除了疾病本身,人如何賦予疾病另一種意涵。然而,不妨放下恐懼或某些熱情,仔細思考疾病本身,當病患或家屬能夠理性面對疾病,去除掉那些外來賦予的隱喻,才能更堅實的去面對病面對和治療疾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