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天空
蔚藍天空

文字音樂創作者劇場人 閱讀音樂影視分享

關於生活中的焦慮這件事

關於焦慮:

該怎麼說呢?這是一種文明演化伴隨著的通病。明明很多耗時費力的事都有器械代勞,生活理應多出許多時間來享受生活,但我們卻花越多時間在創造一種緊迫感,然後因此焦慮。

如果應合存在主義說法:感覺到人生某種荒謬的時刻,才算是意識到「存在」這回事,那麼所有的現代人類,大概是透過「焦慮」來感受到自己活著。並非我們不知道自己活著,而是太理所當然的享受活著這件事,理當到幾乎麻木反而對於活這件事不存著知覺。但麻木也非逃避,只是沒有意識到。或許也絕非沒有意識到,只是那些微小時刻,就像點燃火柴般的稍縱即逝,因此很自然的就掠過。現在一直被提起的小確幸,難道不是意圖掩埋生活裡所產生焦慮的原因?活在一個體制社群中,被教育成要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這是多大的一種壓力?而所謂的貢獻,用另一種語譯來說,就是「功績」。對了,就是這樣的功績社會,讓人幾乎喪失自我,才需要轉而追尋「小確幸」來確立自己式微的自我仍然存在某個小角落,這樣難道不夠焦慮嗎?

另一類焦慮型成卻是與前者相反。此類少時在體制中具有絕佳適應能力,但也勇於去抗爭與衝撞體制。與體制衝撞之後,反而學會跳脫體制迷思,以更多角度澄澈的旁觀體制。說著也挺矛盾,因為一方面懷著衝撞才能改善,另一方面又是清楚自己角色而抱著不想一塊攪和的心態,不斷游移的矛盾著。這也逐漸形成一種焦慮。焦慮的是:期望愈高,失望愈深。若要再應合存在主義的看法,僅能用「無聊」這兩字。不是罵人喔!因為這類聰明絕頂銳察事理,太一般的事一眼即著不需掛心是謂無聊,所以搔頭抓腦就是擺脫無聊。但無聊就是一種在世存有的狀態,不僅擺脫不了,還越想擺脫越容易無聊。要說無聊是種太容易的沉淪也不必然,這只是一個大多數存在的事實,世事到頭總是空,剝除許多事情包裹的糖衣,就只有空虛,無事可為之,也只有無聊啊!難道無聊不是存在?一開始這麼想,還真忍不住焦慮啊!

所以焦慮的不是跟不上文明,也是文明造就的焦慮。生活裡絕難的超然,所以焦慮是一種隱性基因。若以免疫學的面向來說,對於侵入的外來他者所觸發,進而引起敵對關係而引發基因開始變異,隱性基因由此出頭。所謂的文明,既是一種群體共創的強行植入,也是一種自我否定的存有,適者生存。根本沒有物競天擇這回事,人類群體只有意識的自然淘汰這回事。歷史只是歷史,那些像是一本寫不完的故事,是後來得以生存的人寫下的。歷史從來沒有客觀,都是企圖植入本體的主觀。難怪累積至今,人類的焦慮直線上升。

越來越難單就生活這件事有清晰的體悟,因為人們無時不競爭,無時不思考著下一步要做什麼。加圖(Marcus Porcius Cato)說的最好:「人從來沒有比什麼都不做的時候,來的活躍,也從來不會比一個人獨處時,更不孤單。」所以焦慮從何而來?不是很明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