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天空
蔚藍天空

文字音樂創作者劇場人 閱讀音樂影視分享

打開一個神奇未知領域

幾年前讀了溝口彰子寫的《BL進化論》這本書,是本探討日本BL文化起源乃至於演化現象及社會觀察的研究。其中鉅細靡遺的演化史,BL的類型進化,閱聽的受眾族群心理探討,對個人來說都是很新奇的閱讀經歷。近年大舉意圖行使大量文化入侵的對岸,原本很有機會靠著「BL題材」(像之前很紅的《上癮》),來征服亞洲觀眾,不過…這類題材相當程度挑戰了當局的敏感神經就直接禁了。反觀泰國,自2014年幾齣校園BL劇大受歡迎後,反而還滿努力在這個領域開疆闢土,在戲裡成一對還不夠,在各種網路平台上還要曬恩愛,粉絲見面會也要親密互動,讓這些女粉絲甘心掏錢來支持自己喜愛的「對」象。總之,這些都是著重在商業行銷操作。台灣這兩三年也看到這一塊市場,也推出多部BL偶像劇搶市場,創造了不錯的收視和口碑。

BL(Boys Love)的簡稱,最早在1960-1978年代日本出現以少女唯美浪漫畫風而衍生的美少年漫畫,其實最早應該用「耽美」來形容這類漫畫,具有一種沉溺想像和浪漫綺思的方式,來擴大解釋某種男孩之間若有似無的情感(或性)暗示。在1978年後,漫畫成為一股難以忽視的銷售出版品,而漫畫迷之間也出現主創漫畫之外再衍生故事枝節的二創故事漫畫,稱為同人誌。同人誌盡可能模仿心愛漫畫家的故事及繪畫風格,先是在粉絲之間的交流,後來也出現於漫畫展上銷售成為比較公開的交流方式,當然很多漫畫家都是因為先從同人誌練筆,而後才被出版社簽約成為職業漫畫家。

雖然BL講的是男男戀的故事,內容設定卻更偏向從女性眼光所期望看到的愛情故事。也因此閱聽群多半是女性,這群女性稱為腐女(沉溺於某事物的女子)。簡單一點來說,用《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做比喻,這是一段單純崇高卻禁忌的愛戀,兩人為了愛要打破一切規範出逃,卻是悲劇收場。但用這故事當作原型來看BL的故事型態,就很清楚分析出為何女孩會喜愛BL故事,畢竟現實生活裡,如此的愛情近乎不食人間煙火確不可得的,至少在想像裡可以得到充分慰藉。但即使身為腐女也不是沉浸在想像就好,其實腐女們大多會把故事和現實生活做出明顯區隔的。

當然這股風潮慢慢從漫畫擴展到戲劇,日本率先出版不少BL影劇作品,而且題材類型之多元,像之前流行好一陣子的「霸道總裁」故事型態(無論是BL或BG故事),幾乎都是脫胎自早期BL漫畫所創作出的故事型態。如果把BL定義為同志故事似乎太狹義,因為BL故事裡很多都是異性戀男性,先是連串相互誤解然後才意識到愛的產生,最後無可救藥地愛上「唯一」同性的情節,這個願意為了「唯一」的愛戀所做出的一切犧牲奉獻才是這類故事強調的重點,而使用男男性別只是在某種常規之下,偷嘗道德之外屬於「禁忌」的刺激點,另一種說法其實是出自於女性對於男性感情世界的難以理解。所以真的要把BL歸類在同志作品其實還是有可議之處,因為真正同志題材是比較生活化的(或意象化的)旨在探討同志各類議題。理解到這些不同,就知道該帶著怎樣的心情來看BL漫畫或影視作品了,套句現代的流行說法就是「開心受虐,歡喜吃糖」,而本書也以大篇幅清楚指出兩者間的不同。

個人雖然不愛這類少女漫畫畫風的作品,但是我看過最接近BL故事的漫畫就是CLAMP所推出的《Tokyo Babylon/東京巴比倫》了。故事縈繞在兩個神祕對立的古老魔法組織,兩個組織的傳人都是男性,但他們之間卻在日常因緣際會下交會並產生情愫,即使到最後身分揭發面臨死鬥,這份情愫還是主宰著他們的性命。而我最近看的BL戲劇就是泰劇《Until We Meet Again/待到重逢時》,這齣劇以上一世為能圓滿的戀人為起點,帶著前世記憶轉世的兩人,找到彼此相戀的故事,當然串場的自然就是那個紅線的傳說(相傳戀人一起綁著紅線自殺就是要下輩子再相遇),可是我關注的重點竟然是這齣戲裡的演員演技都太厲害了,而且配樂真是太好聽。大量的苦情哭戲,只能說真的非常揪心也非常紓壓(很容易戳中淚點真的大推這一齣)。

總之,對個人而言這本書的閱讀真是一個未知的新領域,也是看完本書後才回想之前看過的漫畫或關注所謂的BL作品,看過作品在與書中的分析相印證,發現雖然只能徒呼各有所好,但唯一對於愛情的崇慕是不變的萬年銷售真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