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閱世界
快閱世界

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 有拍必回,大家互相加油呀

一个人的底气,藏在他赚钱的方式里

最近播出的《婆婆和妈妈》里,陈松伶连续几次被婆婆忽略的场面,惹人心疼。

节目里,丈夫张铎和婆婆通电话,陈松伶热情地打招呼,婆婆好像没听见,继续和儿子的话题;
见面了,婆婆一下就抱紧儿子,剩儿媳一个人在一旁满脸尴尬;
面对镜头,婆婆夸赞儿子多么优秀、勤奋、刻苦,对儿媳却只字不提,一旁的公公都提醒她说:“怎么不夸夸松松?”

随后在讨论“夫妻的家就是婆婆的家吗”的时候,其他嘉宾都认为夫妻的家是婆婆的家,因为大家是一家人,希望给婆婆归属感和安全感。

但陈松伶坚定认为:“家是很隐私的领域,很欢迎婆婆来家里,但因为各家有各家的规则,所以其实夫妻的家并不是婆婆的家。

表示虽然婆婆有自己家的钥匙,但是不要碰自己的东西就行了。

即使不被婆婆喜欢,也要在婚姻中保持独立和边界,不一味认同、不讨好,是需要底气的。

她曾是香港TVB当家花旦,但也很像多天生丽质的女孩一样,年纪轻轻被父母强迫拍戏赚钱,更惨的是,她曾被最信任的经纪人骗钱跑路,患上抑郁症了;又不幸患上卵巢瘤,导致无法生育。

2006年,陈松伶拍戏的时候和小她8岁的张铎相识,才开始了被心疼、被宠爱的人生。

2011年,二人结婚,而陈松伶因为多年努力拍戏、做投资,被港媒曝出身家超过半亿。

婚后,两人的事业也越来越好,在内地和香港拥有9个物业,保守估计二人的身家达三亿港元。

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陈松伶始终保持着积极的人生姿态。

不得不说,她的自信和独立,是始终保持赚钱的能力给的。

综艺节目《同一屋檐下》里,一个还在读大学的女孩和男朋友吵架,一个人跑出去,另外一个在投行工作的女孩回忆说:“自己曾经吵架也喜欢跑,但是现在会说:凭什么我走,你滚。”

让人大呼过瘾,这就是成长与成熟带来的差别,工作越来越娴熟、收入越来越多、对生活越来越有规划,也越来越有底气保持自己的边界

王尔德说:“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年轻时总以为“人生得意须尽欢”,以为“千金散尽还复来”,未来有大把的机会,现在不享受生活,老了走不动了,有钱也无法享受。

然而人过中年才发现,年纪越大,身上的担子也越重,大部分人是在固定的职业里,赚着固定的收入,并没有传说中的暴富和财富自由的机会。

青壮年才是最好的积累财富的阶段,而大部分人都在忙着享受生活、等自己有钱之后再去考虑理财。

让普通人成为亿万富翁,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是《好好赚钱》这本书里提出一个方案:如果每年拿出7万元,然后按照7%这一稳定的收益率进行投资,那么70年后,他的资产是1.13亿。

不说如何保证每年都有7万块做投资,也不说怎样保证每年7%的稳定收益率,这个方案最大的启发,是证明时间和复利对财富积累的影响是巨大的。

比如说,把0.9乘以0.9,连续乘十次,结果等于0.31;而1.1乘以1.1,连续乘十次,结果是2.85。

假设有平行时空,一个人同时在两个时空里生活,一个每天进步0.1,一个每天退步0.1,一天两天看不出差别,一年就可以,更不要说十年,这两个人过的,一定是完全不同的人生。

一个喜欢先消费、先享受的人,临到月底,就会哭穷,工作几年下来,也没有什么积累;而一个懂得克制欲望,懂得规划自己资产的人,会积少成多,会得到时间更多的犒赏。

所以说,有没有积累财富、让自己增值的意识,和现在有多少钱没有关系。

财富是动态的,有财富意识的人,哪怕每月只有1000块的余额,也会在一个长远的时间中,了解和管理它,不仅仅是为了“让钱生钱”,更是让你的财务状况和生活方式始终保持健康。

理财,就是理人生,因为理财的本质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规划,理财和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密切相关的。

从眼下的日常开销、应急资金该怎样规划,到结婚、生子、教育、养老等关键环节的合理配置,都是理财的组成部分。

在《理财就是理人生》这本书里,作者将理财中的复利、稀缺、开源、价值、投资、理财等六大思维,融会贯通于生活中的财富、时间、学习、变现、择业、财务规划等方面,规划财富的同时,也在梳理生活。

因为只有将理财思维融入到你的时间管理、职业选择、学习方式、投资方式上,它才能变成一种无处不在的财富增长的手段。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