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
春水

兴趣广泛一无所长。想找工作。

精神进阶的困难

按:本文是我日记的摘录,题目是后加的,所以比较没头没尾,也不是严格论述,全来自个人经验和感想。放到这里请各位看看,欢迎交流指教。

1

金钱、能力都不是最羡慕的,因为比不过别人我也能过好,何况努力是可以改善的;但有一种羡慕是无解的,那就是人文素养和贵族气质。我之所以附庸风雅无非是为这点,想摆脱低俗,说起来很可笑。人文气质或艺术修养,并不能拿钱买,也不能换很多钱——在这个钱几乎可以换一切的时代。人文素养主要靠熏陶,在中国,学校教育几乎不提供反而会扼杀,家庭环境或亲近的师长影响甚大。(或许也可以称为礼仪教育。)否则,成长在乡土而又无家学之环境的孩子,即便以后用功发奋,在专业领域做到很出色,其人的气质也是“土”的居多。别人土没有鄙视的必要(何况我无资格),但我欲自己能雅。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所以,地主阶级,中产阶级,我不艳羡其奢侈靡丽,但我艳羡其自由的可以养性成人的土壤。我不是说俗人不是人,但俗人毕竟不是理想的人。沈复,张岱,周树人,及其他古今中外的学者名宿,有几个不是文人家的公子呢。风雅风骨是摸不着的空气,或者说一种值得沾染的“人气”,知识本身并不承载,所以通过阅读获取也效率很低。人文素养必得在人文主义传统中涵养,而和那样的人接触、浸染于那样的圈子是最高效的。然而以大多数人的条件也只有通过读书慢慢汲取了,因声求气是也。有好书读已然幸运。

2

承上,阶级跨越本来不易,不过新世纪的发展还是给很多人提供了机会;而对于个体更难的是其认同的阶级文化的跃迁。你终归不能想象一位普通农村长大 幼时文艺熏陶贫乏的80后凭勤奋学习 抓住了机遇而成功,在一线城市定居后,就自动会欣赏古典音乐或其他高雅艺术了,尽管买得起钢琴,看得起演出,甚或有心去上课学习,也必是一番大周折。

真的,中国人太穷了。穷得只会攀比衣食住行,心灵富裕者太少。 (所以近来市场化的知识付费、在线文艺课程兴起绝非偶然。但即使质量上乘,终究只能是一种补偿。)

3

由此想到,政治立场其实也是受家庭环境影响更大的东西。我原以为中国向往自由民主的年轻人都和我一样经历由衷心而不疑地爱党爱国到反思批判的转变。现在感觉不然?好多批评者是因从小就成长在较开明的环境打小就有理性和批判意识,大的立场是一贯的,并未有转变的痛苦过程。而会被洗脑的粉红之流大概其家长本身对国家社会也是没有深刻的怀疑精神的,要他们转变自然是极难的,那不是对其颠覆整套官方叙事的公信力吗。事实上,我小学初中便是某种意义上又红又专的一员,我私下知道文革细节以后才开始较为深刻地反思这整个宏大的总能自圆其说的体制。这种反思是孤独而痛苦的。我以为改革开放,所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未见得深入广大基层的人心,只是有觉悟的知识分子们呼吸稍顺畅些罢了。50年代生人何清莲的反思是刮骨式的,而被蒙蔽的(this is what i think)90后 00后要正本清源恐怕仍要一番大刮骨才行,甚至更难,因为全球的政治气候都在变糟变复杂,理念和事实更难以区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