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洋
譚洋

自由文字工作者,海上解說員,海泳與獨木舟教練。活在東海岸,看海、寫字。 matters專頁:海與詩的習字簿

【給未來自由的你:漫遊式反抗詩選】ep3 時代的孩子

《黑色的歌》,辛波絲卡著,林蔚昀譯,台北市,聯合文學,2016。圖片出處:kobo.com。


我們是時代的孩子
這個時代是一個政治的時代

所有你的、我們的、你們的
日常和夜間事務,
都是政治的事務。

不管你想不想要,
你的基因有政治的過去,
你的皮膚有政治的色彩,
你的眼裡有政治的神情。

你說的話,有政治的回音,
你的沉默,訴說著許多話語,
橫著看豎著看都是政治性的。
甚至當你走入森林,
你也踏著政治的步伐,
走在政治的地面上。

非政治的詩也是政治的,
天空中懸掛著月亮,
那已經不只是月球。
活著或是死亡,這是個問題。
什麼樣的問題,回答吧親愛的。
那是個政治的問題。

你甚至不必生而為人,
才能具有政治的意義。
你可以只是石油,
糧草或是再生原料,就已足夠。
或者是舉行會議的那張桌子,
他們為了它的形狀吵了好幾個月:
到底要在方桌,還是圓桌旁邊
進行攸關生死的談判。在此同時人們橫死,
動物暴斃,
房屋燃燒,
土地荒廢,
就像在久遠以前
不那麼政治化的時代。
──《橋上的人們》,1986

對許多關心政治、社會運動的朋友,這首詩應該有點耳熟能詳了。我是2014年在黑眼睛文化出版的《給我的詩:辛波絲卡詩選1957-2012》裡,讀到辛波絲卡這首詩,和林蔚昀「波蘭直譯」剔透優美的譯筆。那一年冬天走在香港金鐘的陸橋上,帶著剛從感覺既陌生又熟悉的7-11超商買來的雨傘,席地而坐,把這首詩逐字謄到傘面上。那個時候,傘還是很派得上用場的。這篇詩作在我的記憶裡,從此和那短暫的香港一日相連。

過了兩年,林蔚昀出了將辛波絲卡早晚期詩作對照的《黑色的歌》,加上自己的短文解析,更深入波蘭詩歌的翻譯細節和時代背景。而在2013年所出的「波蘭雙國寶」魯熱維奇與辛波絲卡詩選,幾乎是當代台灣波蘭譯詩的雙璧了。

跨越近十年的時間,流動在不同的書籍和時空裡,時代的孩子不斷降生。我也想將它傳遞給同代和下一代、下下一代的孩子們。希望我們能持續活在(或打造),一個至少能在一首詩裡,反覆議論政治的時代。這是一個政治的時代,而其實不論哪個時代,都是政治的時代。


p.s.另推薦林蔚昀的作品《我媽媽的寄生蟲》、《易鄉人》和翻譯波蘭教育家著作《如何愛孩子》,都是從教育、家庭、文化差異等日常經驗切入,映照出深邃社會脈絡的作品。


圖片出處:博客來網路書店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